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運輸機作為一種運載量大、速度快的機種,在民用領域越來越重要,同時在軍事領域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沒有研製出運-20之前,我國一直缺乏大型運輸機,尤其是性能先進、運量大、航程遠的大型軍用運輸機更是嚴重缺乏。而國產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的出現,不僅代表著我國軍用運輸能力的提升,也代表著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一個縮影。那麼我國已經擁有國產大飛機運-20了,還需要世界最大的軍用運輸機安-225嗎?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軍用運輸機安-225,不僅擁有龐大的機身,而且運載能力也十分驚人,據報道稱一架安-225的運輸能力與10架波音787相當。作為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安-225,其主要用途是為了運送暴風雪號航天飛船。安-225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40噸,而且其續航能力也十分出色,擁有龐大機身的安-225所攜帶的油量也相對較多,在全負載的情況下仍能夠持續飛行近2500公里的距離。目前全球範圍內只剩下烏克蘭的一架在飛的安-225運輸機,仍擔負著大型物資的運輸工作。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作為最大的運輸機安-225,擁有著前後總計32個輪胎,鼻輪由兩對復輪4個輪胎組成,而腹輪部分則是由兩側各七組復輪組成,共28個輪胎使其具備良好的抗壓與滑行能力。而安-225運輸機能夠具備超強的運輸能力還要歸功其搭載的六臺大功率D-18T型三轉子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也是該運輸機最顯著的特徵,運輸體積大的貨物時有巨大優勢。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D-18T 發動機是1979年開始研製,1982年完成首飛,推力達到23噸,由烏克蘭“動力沙皇”馬達西奇生產,是蘇聯時代,第一種也是唯一一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現如今,除了安-124和安-225以外,D-18T沒有在裝備第三種機型了。作為蘇聯時期生產的D-18T發動機與其他發動機相比,其實D-18T發動機並不算優秀,但是它實現了蘇制大涵道比渦扇零的突破。可惜的是,在該發動機生產188臺後就已經停產了。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D-18T 發動機自重4.1噸,涵道比5.6,推重比5.7。這個等級的發動機,美帝的普惠公司的JT9D發動機推力規格就接近了(JT9D推力22.4噸、涵道比5.1、推重比5.6),而且發動機也更輕一些,差的只是耗油率較高,而JT9D不過是美國60年代的航發技術。所以,蘇聯唯一一款23噸大推力的D-18T比也就是西方60年代的水平,而西方80年代航發的水平,看看普惠的PW4000,出來時間只比D-18T晚了幾年年,推力26噸,推重比6.4。而在90年代中後期,美畜通用的GE90系列,更是推力達到40噸上下(最大的據說達到56噸!),涵道比為8.4。試想如果把安-225運輸機的發動機換成普惠的PW4000,那麼該運輸機在載重相同的情況下,其航程會大大增加,也會擁有更加短距離的起飛能力。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雖然安-225擁有640噸載重能力,但其發動機才是我國所需要的,我國如果十多年前我國能引進該發動機,不僅可以研製出600噸的大型軍用發動機,還可以研製出200噸的雙發軍用特種飛機平臺,用於大型預警機可供空中加油機和空警3000這樣的大型預警機使用,其航程、油耗等指標也會顯著優於運-20這種4發軍用運輸機改進的特種機。可是現在D-18T發動機已經過時了,我國也不再需要該發動機了,那麼小言就列舉兩個例子吧。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其一:引進的D-18T和同時代的西方發動機相比技術也算落後了。首批D-18T發動機壽命僅僅只有500小時,其發動機的壽命過低,不符合我國現代先進裝備的標準。早在1984年運營的普惠PW4000就已經是其的10倍了。不僅如此,同時代的大涵道比渦扇普遍具備的180分ETOPS雙發延程飛行能力,D-18T也沒有。

其二:比照現代大涵道比商用渦扇來說D-18T在單臺推力上就已經比不上別的發動機了。以波音777 X為例,其GE9x在涵道中的使用量比商業渦扇高出50噸。就連我國自主研發的長江1000A發動機推力已達到13噸,可見D-18T發動機已經嚴重落後,不足以滿足現代戰爭的需要,所以也是我國不引進其發動機的原因。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我國在不引進其發動機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國正在研發新一代先進高效的發動機,據報道稱,中國航發正在研發和俄羅斯PD-35同級別的AEF3500型(也叫長江2000)大涵道比渦扇,將會搭載在中國與俄羅斯共同研製的大型飛機C929上,推力也是35噸,並且其壽命也會更長,該型發動機預計2025年能投入使用。

我國AEF3500(2018珠海航展最早展出其發動機模型)“長江2000”核心機C2XC-101就在上個月已經首次點火,達到穩定轉速1.0。並且當月中旬的大氣進氣試驗中,同樣達到了1.0轉速,並且核心機最高轉速超過預定值。單臺AEF3500的最大推力超過35噸,其相應性能已經達到設計目的。其下一步將完成高空臺試驗,併為最後整臺發動機點火試驗做好鋪墊。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雖然我國發動機領域這幾年遍地開花,但先進發動機的核心技術一直被西方先進國家掌握,如果我國不能研發出核心技術,那麼後果會十分嚴重,在購買先進發動機時還要看人家的臉色,採購發動機也就沒了定數。所以我們要咬緊牙關,把國產大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攻下來,徹底擺脫“心臟病”,讓國產“心”更加強大,走在世界一流行列,我相信這一天終會實現。

中國真的需要安-225大型運輸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