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王巍w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2017年3月29日,遼寧省政協組織經濟界委員80餘位參觀產業金融博物館並舉辦主題為“東北經濟的歷...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2017年3月29日,遼寧省政協組織經濟界委員80餘位參觀產業金融博物館並舉辦主題為“東北經濟的歷史與未來”會議,中國金融博物館(集團)理事長王巍先生髮表題為“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演講。遼寧省政協主席夏德仁和瀋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潘利國等領導參加,遼寧省政協秘書長李樹民主持會議。夏德仁主席高度評價了王巍先生的講座,稱用這種獨特的視角分析東北當前問題非常獨到,王巍先生能夠在百忙之中回到家鄉舉行講座,充分體現了對家鄉和東北的高度重視。會議及講座,遼寧電視臺播出,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中國金融博物館(集團)理事長 王巍

以下為王巍理事長講演實錄:

非常感謝給我這樣的機會,也特別感謝夏德仁主席和潘利國主任的第三次蒞臨,特別歡迎各位省政協委員,你們是遼寧省經濟的中堅,所以特別期待你們能參觀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現在還不到一年,我們獲得了瀋陽市和平區的支持,在兩個月時間內把這個博物館建成,還很粗糙,很多內容還有待於各位一起來共建。


很多人不瞭解東北的歷史,現在各界對東北也缺乏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應夏德仁主席的邀請,我想交流一下我在做這個博物館的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看法。從博物館館長的身份來說,我談一下東北的歷史,從中國併購公會創始會長角度來講,我想談一下東北的未來,如何提振東北的信心。


我今天談的是第五次崛起的機遇。很多人不知道,東北曾經有四次經濟崛起,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亞洲歷史上都曾經是領先。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我們看一下早期東北的土著時代。國家的概念、國境的概念是最近兩百年的事情,兩百年之前沒有什麼國家概念,我稱為東北的土著時代,是從紅山文化、與隋朝同期的高句麗到與唐朝同期的渤海國,當然還有很多故事,比如商朝去控制朝鮮,很多是傳說,這個時期的東北是一個不同於漢文化的各種少數民族建立的聚集區。它不是我們漢族主導的,這個是第一個階段。


接著,大家都知道澶淵之盟,這是宋朝第一次對東北有介入,那時候東北地區是遼國,遼國是契丹建立起來的民族。遼宋之間打仗形成了澶淵之盟,這個結盟以後,漢族不斷給少數民族進貢,維持了差不多一百年的和平。這是一個分界,在這個遼宋時期才形成了大家知道的東北的概念。遼宋之後,統治東北的是金朝,金朝是女真人,然後是蒙古人的元。明朝曾經佔領過一段,但嚴格說沒有實質性統治,它只是進行軍墾和通商活動,努爾哈赤的後金又起來把漢人打跑了,變成了清朝人的滿洲。


整個早期歷史來看,應該說兩百年前的東北和漢人文化相距很遠。即便在辛亥革命的時候,漢人的主流也認為東北是邊疆,就叫東北邊疆,和新疆是外邊人,荒蠻之地。孫中山革命時也多次用東北與日本支持者做交易。


清朝對東北有一個全面的封禁,康熙認為漢人過去會破壞他的滿人的風水,所以要封禁東北,修築了一個柳條邊。這個柳條邊是一個人字形,他先修這條主道,然後又修這條側道,那時候瀋陽還不是中心,遼陽是中心。後來瀋陽叫奉天,為什麼叫奉天?因為順治到北京當中國皇帝,後院怕起火,所以留都盛京叫奉天,也有永遠供奉北京,讓你安心的意思。禁地封了兩百多年之後,形成的區域文化不一樣了。柳條邊北邊是蒙族一帶,它是一個遊牧民族的社會。南邊是吉林黑龍江一帶,是漁獵遊牧民族。那麼只有柳條邊中間腹地是滿文化主流,吸收了漢族的農耕文化,所以這一塊就變成了比較發達的奉天(遼寧)。後來柳條邊不存在了,200年前基本給拆掉了,為什麼拆掉呢?闖關東和開放,進入了東北的現代化時代。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東北如何開始進入現代化呢?就由三個條約開始,一個叫中俄尼布楚條約,康熙時代定的。現在我們教科書認為它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實際上在當時來看,它是一個比較平等的條約,按俄羅斯講的話,它是對俄羅斯不平等的。當時俄羅斯是一個後起的國家,它向東邊擴張的時候往西伯利亞走,接著就走到東北了,進來以後不斷騷擾。它為了遊獵,主要是皮草,後來一直打到阿拉斯加,後來阿拉斯加是俄國人佔領之後賣給美國的。所以俄羅斯當年一批獵人橫衝直撞,主要是為了獸皮,包括馬哈魚這些東西。


面對俄羅斯人對中國滿族人不斷侵佔和騷擾,康熙那時候國力比較強大,於是打了幾次小仗,這邊軍隊比較正規,那邊還是游擊隊,結果清朝打勝仗以後在尼布楚簽訂了一個畫地為牢的條約,就是大體劃分了中俄界限,這次界限確定了哪些屬於清朝的,所以那個條約是第一個涉及東北的國際條約,很重要。


1841年鴉片戰爭失敗之後,俄國人發現中國很弱,於是它再一次侵略,趁你失敗的時候也拿個好處,清朝已經被外國人打怕了,俄國人一威脅我們就認了,在璦琿縣簽了一個條約叫中俄璦琿條約(1858),璦琿條約割讓了黑龍江之北的大塊。然後兩年之後,在北京又簽了第三個條約叫北京條約,又割讓了烏蘇裡以東的大塊土地。過去我們的大東北真是很大的,但是兩個條約導致清朝缺了一大塊地。那是畢竟是戰爭說話,靠軍事說話,當然從民族角度,我們認為非常不平等,但是那個時期沒有辦法,所以中俄尼布楚是第一個劃清,談不上平等不平等,但是後兩個的確是俄羅斯人掠奪了我們,限定了東北的北部。


然後影響東北的有兩大戰爭,一個是中日甲午戰爭。真正影響中國現代化的不是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是1840年,沒有什麼信息傳播,過了幾十年全國老百姓才知道所謂的鴉片戰爭。鴉片戰爭那個詞彙也是北伐時候為討伐列強才大規模傳播的現代詞彙。真正引起中國國恥的是中日甲午戰爭,因為當時中國認為中國很強大,小日本是倭寇、很小,跟倭人打仗,中國一定勝,而且當時中國正好經過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主導,當時中國國力最強,當時是全世界第四大國。日本人來挑釁,那麼我們認為大清必勝、日本必敗,全世界都是這麼認為。所以當年很多人支持中國打,很多日本人也認為大清必勝,大和可能要失敗,但是即便要失敗也要打一場,激發民氣。


結果沒想到,我們崩潰得一塌糊塗,這是中國民族的恥辱,整個國家震驚,到現在中日之間的仇恨都是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的。中日甲午戰爭最核心結果是什麼呢?我們整個東三省全部丟給日本,我們徹底割讓。俄羅斯擔心他們沒有亞洲出海口了,這個時候它拉兩個哥們德國和法國,三家一塊逼迫日本人說你必須退回東三省,你不退那我們就跟你開戰。這樣日本剛打完仗拿到了臺灣、澎湖、東三省,正在慶祝,沒想到三個強敵要求它撤回去。日本人不起第二場戰爭,於是只好一個月後把東三省退回來了。在國際法上東三省已經屬於日本人了,然後在俄國干預下,東三省又還回來了。


還回來以後,中國很感激俄國,於是李鴻章立刻和俄羅斯人在莫斯科簽訂了中俄密約(1896)。因為俄羅斯人1891年開始修西伯利亞大鐵路,它缺出海口,西邊出海口是波羅的海,它得和瑞典打架,那東邊沒有出海口,它就準備修到到中國的海參崴。中間繞著國境走成本太高,修路很困難,俄羅斯提出穿過東三省修一條道,就是中國東方鐵路,中東鐵路。當時李鴻章就同意了。因此中俄密約三件事,中俄結盟、允許俄羅斯人修鐵路穿過東北、建立一個俄華道勝銀行由俄國人來主導鐵路融資,這三個條約今天來看全部不平等,這就是中俄密約。


東北重回中國的結果,日本人很窩火,日本找了各種茬主動打擊俄羅斯,於是出現了1903—1905兩年的日俄戰爭。日俄戰爭主要在東北打,現在教科書說是在中國打,那時候漢人還不承認東北是中國,所以只能叫在東北土地上打。清朝政府是暗中支持日本人的,為什麼?它發現被俄羅斯人佔大便宜了。而且國內要攻擊李鴻章,因為李鴻章和他兒子貪汙,當時他兒子拿了500萬兩白銀,這時候正好李鴻章也去世了。同時中國一批留學生,大約十萬留學生去日本學習,當時整個國家應該說,年輕一代是支持日本的,儘管是失敗了,但是還學日本。最後日本把俄羅斯打敗了,是第一次亞洲人打敗歐洲人,中國人也跟著慶祝。


打敗之後,美國總統老羅斯福調停,在美國的普利茅斯簽了約,同時他們日俄之間立刻形成密約,什麼內容呢?就是我們倆聯手,咱們一起來分割亞洲,朝鮮歸日本、蒙古歸俄羅斯,然後把東三省劃分南滿北滿,南滿歸日本,長春以上歸俄羅斯,所以日俄在東北實現了勢力瓜分。


這時候談一下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志士不認為東三省是中國的,而且口號是驅逐韃虜,你們回到滿洲去吧,就是漢族主流不認為東北是他們的。現在大家都說東北是我們的,在那個時候辛亥革命志士可不那麼想,包括孫中山,大家說他賣國,是賣東北,幾次簽約他都把東北賣給日本人了,他認為是你們的,無所謂。所以這是東北一個大的歷史。


這裡,東北最終從法統上屬於中國,我覺得要感謝一個人,張學良。因為張學良在易幟的時候歸順了蔣介石,如果那個時候不歸順蔣介石,歸順日本東北就歸日本了,如果歸蘇聯也就歸蘇聯了,如果搞獨立也有可能性。這是張學良一個很大的貢獻。

四次領先全國的動力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第一次領先


其中主要的人物叫趙爾巽。他曾經做過財政部長,是我們鐵嶺人,一家四位,出了兩位總督,他弟弟叫趙爾豐,大家知道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前提是保路運動,保路運動當中趙爾豐鎮壓四川民眾,最後開了殺戒,最後辛亥革命成功之後趙爾豐被殺頭。趙爾巽在東北做總督,他在處理東三省的時候作為滿清最後一任總督。當時正好是俄國、日本在爭奪東北鐵路的時候,俄羅斯在修大鐵路穿越,丁字大鐵路,橫著是俄羅斯人管理的,豎著一塊從長春到大連都是屬於日本管理的。趙爾巽提出要搶建中國的鐵路,京奉鐵路為主。

日本人控制的是大連港,中國控制的是錦州和營口兩個港。營口港是民間的,錦州港是官方的,趙爾巽全力推動大豆生產,東北大豆曾經佔全世界60%的銷量,而且那個時候歐洲主要的工業、戰爭、家庭都需要油,所以當時東北大豆、皮草都很厲害,這個時候東三省整個經濟是領先全中國的。

你們到博物館可以看到一個古瓷捲菸廠,這是英國人1911年在中國做的。我們看到那個時期,瀋陽檔案館館長荊紹福館長今天來了,他的資料更多。趙爾巽這個人了不得,我們將來專門在這專門建一個展館,他最後是以文化人身份去世的,他寫了清史稿,這是了不得的東北人。


我們看鐵路。因為當年俄羅斯要拿出海口,所以這條大鐵路叫西伯利亞大鐵路。日俄戰爭都和這相關,西伯利亞大鐵路和中東鐵路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特別是東北走向現代化的一個起點。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我們當年做鴉片戰爭的展覽,鴉片戰爭是帝國主義侵略的事我們都知道,另一方面馬克思曾經說過一段話,鴉片戰爭打破了封建專制對現代文明的封鎖。實際鴉片戰爭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開放的起點。修這條鐵路,一方面是對東北的掠奪,但另一方面沒有這條鐵路就沒有齊齊哈爾、沒有大連、沒有哈爾濱,大連100年前是一個叫青泥窪的小漁村。哈爾濱、大連、長春都是由於鐵路才出現的,東北現在80%的城市都是和鐵路相關,沒有鐵路什麼都沒有。那時候張學良他一個人買了三百架飛機放在瀋陽,20年代的時候有三百架飛機,大家都知道瀋陽機場、包括東工大學,當年都是在全國幾乎方方面面領先。

東北第二次領先是張作霖、王永江時代。

當年王永江是袁世凱發現的,袁世凱見到王永江就喜歡他,把他留到皇朝準備用他,清朝完蛋了,最後張作霖用了。用了以後他就開始推動實現了奉天的高速成長。這個高速成長是什麼情況呢?那時候主要是戰爭、金融和鐵路這三條線,他抓修鐵路,修了七八條地方鐵路。另外王永江是最早的金融家,他鼓勵私人銀行成立,統一貨幣,發奉票,當時奉票在韓國、日本都流行,整個東三省和俄羅斯都用奉票,所以當年奉票很厲害。後來宋子文幫蔣介石也是學王永江,王永江在遼寧幫著張學良打兩次戰爭,全是靠債券、發票子,同時做鐵路的建設。那這一段發展得非常非常快,這是張作霖時代。


東北的第三次崛起,是偽滿洲國時代。

十四年的偽滿洲國時期,東北經濟大發展。日本人在鞍山發現了鐵礦,然後在撫順的建立現代煤礦,然後形成了鐵礦、煤礦互動,變成礦山鋼鐵行業。然後整個交通,今天所有的京大線什麼都是當年日本人做的,所以整個所有產業,從電器到機械、到醫藥、到農業、軍墾。除了野蠻侵略中國的日本關東軍外,當時還有大約30萬日本人帶著先進的農耕技術到東三省來開墾農業,包括我們的東北大米都是日本人培育的,,很多大豆被改良的是日本的技術。當然,它最主要是用於戰爭,它用於侵華戰爭,後來從七七事變之後變成全國性侵華戰爭。這個時候戰爭經濟主導了東北,因此整個這個時期滿洲國經濟非常之發達,發達到什麼程度呢?我們在1943、1944、1945這三年統計,滿洲國經濟亞洲第一、日本第二,超越日本本土。


中國什麼情況呢?1945年統計,中國85%的GDP經濟總量在東三省,還有10%在臺灣,其他是5%。

一開始我看這些資料都很震驚,怎麼可能東北曾經這麼輝煌過。當時日本的航空在中國是每天一班,從東京、大阪、漢城到丹東、瀋陽、哈爾濱,每天飛機定期的航班,發達到那種程度。


第四次領先,共和國三十年。

這個時期,在場各位都非常熟悉,是“遼老大”的時代,遼寧幾乎在工業的所有領域都遙遙領先全國。共和國安排我們東北是資源大省、重工業大省,而且我們是戰備大省。戰爭很厲害,我們一直是準備打仗,無論是幫助朝鮮打美國,還是跟蘇聯打仗,還是為全國資源建設,都是我們在做,東三省是一個戰備經濟,這個很重要。因為我們都準備打仗,沒搞輕工業,也沒太管老百姓消費生活,而今天市場經濟正好都不在我們東北,南方都是搞消費經濟,結果人家出來了。這是四次領先,我只說一下大體概念。

東北為什麼領先呢?它動力在什麼地方?

第一:開放。


東北是第一個開放的,是真正上午產業開放。當時南方的十幾個城市開放是通商開放,而我們東北是真正有系統的產業開放,從修鐵路開始。而且全面開埠,東北的三十多個城市全部開放,在1860年三十多個城市全部開放,就是咱們現在貿易自由區。當年從趙爾巽開始到王永江開始免稅、無稅隨時進貨,當時東北環境為什麼特別好?因為我們幾乎沒有稅,百萬以下商品沒稅,百萬以上才有稅,當時整個中國一百個城市開放,三分之一在東三省,所以中國最開放的城市是在東北。


闖關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壯舉。1850年,東北人多少呢?300萬。1950年,東北人4000萬。就是從100年內,3700萬人到東北落戶,闖關東、水路、陸路,3700萬人是一次人類偉大的遷徙。可以比較美國。美國怎麼遷徙呢?也是100年,1820—1920年一百年,遷徙3200萬人,比我們少了500萬。就是人類真正現代大遷徙,第一是闖關東,然後才是美國的,然後才是闖南洋,闖南洋多少人呢?廣東1000萬人,就是今天所有東南亞的華僑1000萬人。我們還有勞工到美國和南美,大約200萬人。


人口遷徙是文明進步很重要的一部分,你要知道當年開放是對人的開放,闖關東、對產業的開放、對整個市場開放,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動力。


第二:改革。


趙爾巽第一個改革首先在遼寧,他大概是從300萬畝的清朝皇家土地全面改革起步,叫旗地徵稅,官田開荒,賣到3000萬畝。他的道理,皇家園林不開放也被外國人拿走了,還不如我現在先開放,所以他先賣土地。東三省土地私有化,為什麼大家闖關東,來了以後就可以佔有土地,所以一下把官田給賣了,大規模的賣地,這是趙爾巽很重要的土地私有化。另外,建立銀行。趙爾巽建的東北官銀號,他學袁世凱,袁世凱做第一家官銀號在天津,然後趙爾巽在瀋陽開始做第一家東北的官銀號,然後財政統一。過去東北是幾十家財政稅收他全部統一了,廢除了瀋陽五家衙門,統一變成一個財政局。


然後統一關稅,包括從鴉片開始收稅,反正也擋不住。而且趙爾巽公開賣官,賣得最厲害的官是賣給他弟弟趙爾豐,趙爾豐的學術太差,總也考不上,最後他花了30萬兩白銀從他哥哥手裡買了個官到四川,後來死在了四川。東北一片荒蕪,什麼都沒有,乾脆賣地、賣官,鴉片都收稅,妓女都收稅。這是趙爾巽開始的。這就是當年的改革。


第三:計劃經濟。


東北始終是計劃經濟,而且軍事管制。從張作霖開始就是計劃經濟,沒有別的。王永江和張作霖的關係是跟宋子文和蔣介石一樣的,宋子文是三次罷官,王永江是兩次罷官,但是他英年早逝,不到60歲就死了,很可惜。東北一直是計劃經濟,從來沒有過市場經濟。包括滿洲國是軍事管制,所以東北人特別適應計劃經濟,一百多年都是計劃經濟。無論是土豪、軍閥、日本人,然後咱們自己的共和國都是計劃經濟,這是東北人根深蒂固的觀念。


第四,東北穩定的發展環境。


東北社會從來沒大亂過,日本人來那時候也沒亂過,因為它主要是關內打仗。東北幾次大亂,一次是義和團衝突,東北之所以有沙俄進來是因為義和團,大家知道義和團禍害了山東、山西,但是禍害東北最慘。義和團主要是拆鐵路,把俄羅斯在東北建的鐵路拆了。俄羅斯就急了,正好八國聯軍到北京,俄羅斯提出的條件就是整個東三省鐵路被你拆了,因此我得保護,13萬人進東北,把鐵路沿線一千平方公里的地方全部作為鐵路的附屬地,所以沿著鐵路從整個丁字鐵路一直到大連。再一次是918事變,日本人六個月內拿下東北,張學良撤軍。再一次就是蘇聯人,他們是在1945年戰勝之後在東北賴著不走,把瀋陽、長春、大連能拆的東西全部拆走,作為戰利品。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浩劫。


除了這幾次之外,整個東北比較安定,老百姓不太關心太多的政治。所以,應該說比較穩定的發展環境也是東三省的特點。我們四次東北人領先全國,它背後是全面開放、徹底的改革、計劃經濟,加上比較穩定的發展環境,這是為什麼導致過去一百年來東三省相對特殊。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現在大家對東北今天的困境提了很多藥方,有的說我們的計劃經濟體制不行。那好,我們看國際,曼徹斯特曾經是英國的工業之都,魯爾是德國工業區、製造業之都,底特律是汽車之都,都是當時曾經領先整個國家50—100年的領袖,今天全部淪落,而且救不活,到現在這三個城市仍然是沒法談。如果你說計劃經濟不好、市場經濟好,那為什麼市場經濟也處理不好呢?它不是體制問題,不僅僅是體制問題。


也有說東北人才不行。那為什麼曾經東北四次崛起,而今天在深圳、海南所有地方能發揮作用的人才很多是東北人。這不是東北人的問題。 也有說政策問題。中國政策都一樣的,為什麼同樣的政策到這邊就不行,到那邊就行呢。也有指責氣候,當然冷是個問題了,但是同樣那個時候五十年前,現在溫度不比一百年前暖和,還是一樣,同樣冷的時代,荷蘭、丹麥、加拿大都有很多很好的工業樣板。大家所有的藥方都對,但是沒有一個藥方可以解,所以社會經濟是非常複雜的。


首先,我們要有歷史的自信。我舉一個例子,我二十年前在瀋陽,當初東藥總廠改造,東藥總廠起源是日本在瀋陽開的武田製藥,武田藥業後來發展得非常快,滿洲國時候也是一個大企業。共和國建國時砍了一半,把這一半送到上海去了,就是今天的上海醫藥集團。60年代,三線建設再砍一半,四分之一送到湖北去了,就是湖北醫藥集團。80年代經濟改革再砍一半,送到石家莊,就是今天的華北製藥。你看,一個東藥分裂出這麼多,這全是中國的十大藥廠,都是從東北製藥出來的。


同樣的情況,在機械行業、在電視行業、在電器行業、在鑄造行業,每一個行業都複製同樣一個故事,幾乎所有都是從東北出來的。我用一張圖來看,這是瀋陽一個城市1950—1980年支援全國建設的圖,瀋陽支援了全國各地大概一百多個企業,現在有30個上市公司,都是從瀋陽支援出去的。這些企業當時什麼都沒有,瀋陽派的工人、裝的設備、賣的東西、用的市場,全是瀋陽給支持出來的,就是瀋陽一個城市這麼多企業,現在它們都和瀋陽都沒關係了,可是當年都是我們瀋陽孵化出來的。不要忽略歷史,我們曾經很輝煌。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怎麼來看我們今天的問題?東北的問題不是體制的問題、不是人才的問題、不是政治的問題、不是氣候的問題,我認為其實東北就是個更年期問題。大家知道更年期是什麼特點吧,到這個歲數了出現問題了,暴躁、不穩定、易變,看著各方面都不太舒服。但是如果處理好更年期,他是一個非常睿智、非常沉穩和非常有能力的人。東北的問題,我認為它現在就是一個更年期的問題。


我推薦各位兩本書,以色列學者寫的“人類簡史”和美國人寫的“奇點社會”。人類簡史的核心觀念,人類是能講故事的,你一定要找出好的故事來講,這種故事能感染人、打動人、號召人。不能喪失了講故事的能力,我們現在已經被全社會輿論摧殘,東北人連想象都沒有了,反正你怎麼說我就怎麼辦,這是一個大的問題,所以要重新看我們歷史,看著趙爾巽到東北的時候一片荒涼,什麼都沒有,他是怎麼想象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不同的想象力,所以我想大家看一看,就是要提振信心。


同樣,奇點社會告訴我們今天的社會和原來不一樣了,科技智能進步會導致我們創造一個它能駕馭我們的社會,要重新來判斷我們在什麼格局下發展。


人才。 是不是今天一大批東北人都走了,東北就沒有人才了嗎?很難說,一個時代有不同的人才。講一個故事,我1993年回來,被當時的歐美同學會邀請講演,記得還有北大的王選老師講演。看到許多人特別強調我們留學生回國是一流人才回國貢獻等等。我心裡不安,當場講演時就半調侃。如果家裡人才都走了,這個家一定是家道中衰吧。為什麼我們在海外留學期間,中國經濟突然崛起了呢? 至少說明我們算不上是一流人才。結果,我這個備選幹事就被淘汰了。不同時代不同環境,對人才的定義和需要是不同的。

顛覆創新。 這個詞看著很空洞,其實不空洞,今天的社會是體驗社會,就是我們過去所有生產、消費、資源配置都是統治的社會,按照中央領導、按照我的少數人的居高臨下的設計應該怎麼發展、怎麼生活、怎麼製造。但今天不是這樣了,今天是體驗,就是隻有消費者才有權利,圍著消費者體驗重新組造生態圈,重新制造經營、生產,全變了,而且今天不是我們體驗,是80後在體驗,中國4億80後今天是中國的主人。


今天我們看東北是我們看東北,下一代人怎麼看?他們有沒有發言權?下一代的東北人、下一代的中國其他地方人怎麼看東北?我們現在滿眼看的都是我們這代人,用傳統思維看東北衰落了,有點遺老遺少的觀念。我不喜歡參加五十歲以上人組織的論壇,無論是左派右派,我喜歡80後組織的論壇,我聽他們聊什麼,我感覺中國下一代比我們陽光、比我們有太多選擇,我每一次參加他們的活動我心情特別振奮,我覺得中國有希望。但是一參加我這個歲數的論壇,永遠都是問題。


我們代溝出現了,下一代人是體驗經濟、分享經濟,他們不再買車,分享車,這一代不一樣了,現在新的行業出現了,中國一千萬人負責做外賣、傳遞行業,這個行業五年前哪有?銀行大規模裁員,三年、五年之後搞銀行的人就該完了,因為所有年輕人上銀行都在手機上,時代變了。美甲行業,修指甲的多少人就業?你看到很多包括滴滴、包括洗衣、包括送餐,太多行業五年前我們聽說都沒聽說過,今天都是大行業。阿里巴巴十五年前被認為是騙子,現在你看一下,百度呢,你看都在變化。我們用什麼眼光來看,如果我們看他們的話,我覺得這些人永遠是掀不起大浪,但是你如果生存在這個圈子裡,你是去體驗的話,我們對東北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轉變立場重新來看東北,要請一大批懂得下一代會選擇的人,我們這代人是沒有選擇的,我們是功利主義。我們這代人做什麼事都要有用,學以致用,沒用的事不幹,但是問題是人生是不是僅僅是有用?


喬布斯到印度蹲了一段,最後呢?成就了iPad,他是從印度學來的靈感。我們這代人不懂,我們只是功利主義太強,所以看東北是不是能發展、能不能進步都是用極端的功利主義看,你能不能產生GDP、能不能留住人,問題是這樣嗎?為什麼整個東北就應該一百年持續成為大機器,充滿肌肉,有這個必要嗎?東北有一段落後一定是壞事嗎?人能不能有一段更年期?


整個國家也是,我們今天有錢了,有肌肉了,但是我們腦子在哪?我們有沒有價值觀?我們講一帶一路,我們輸入什麼樣的價值觀給全球,這是值得探討的,所以我們要重新看東北。


我沒有結論,我是跟大家分享,我們換一種角度,用下一代人的想法來看東北應當是什麼樣。東北曾經很輝煌,而且相信還會輝煌,只是輝煌的不是我們習慣的那種輝煌。我去年在國家三個政協副主席面前發言。接幾個專家領導批評東北之後,我當時說話很衝動,我就說東北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是什麼?2000萬工人階級下崗再就業。2000萬工人階級是什麼力量?在別的地方早鬧事了,東北給國家添負擔了嗎?這麼大的工業城市突然被國家政策、經濟轉型給淘汰了,沒製造動亂吧,還屬於中國吧,這是對中國最大的貢獻。年輕輸血給全國,年老體弱時就被遺棄?所以看問題,應該給東北比較一個公正的說法。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第一:東北一定要跨時代研究金融大生態,互聯網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

兩個星期前,我在北京、上海舉辦金融科技和區塊鏈的論壇,有十一位部長同時參加。大家都在關心未來金融科技,它改變我們的未來。我們在談東北困境的時候,人家在琢磨那些東西,1100人的全國各地精英,集中在北京、上海開了三天,我們要感受到他們在琢磨什麼呢,瀋陽能不能彎道超車?東北能不能彎道超車?有可能,但不要每天為柴米油鹽、為別人譴責我們而糾結。我們東北已經牛了很多年,風水輪流轉,無非窩囊幾十年,所以我們要思考如何在下一波彎道超車,不能再失去這個機會。


第二:推動併購。


我一再談併購,併購提升價值。我們有太多資產沒有活起來,一定要活起來,要通過併購大規模開展併購。現在中國併購會在十二個省併購分會,去年在這開了,德仁主席和利國主任全部到場,我們去年開了第一次,我們今年開第二次東北併購年會,因為所有的價值必須通過動起來,不動起來是死的,一個資產沉在那就是死的,要漂起來才行。


為什麼談區塊鏈?秘魯有一個經濟學家德索托,他就琢磨說為什麼秘魯人也不笨,為什麼我們就發展不起來。最後提出了個理論,二十年前一本書叫《資本的秘密》,這本書賣得極火,很重要的說法是人人都有資產,但是發展中國家資產沒有形成一個產權標識,結果不能形成標識就不能交易、不能流轉,我的牛、我的豬圈、我的房子沒有證券化,所以我多少資產永遠就是那點資產。而西方呢,所有的東西都有標識,每一個資產都可以證券化,所有東西都可以交易,交易才創造了經濟發展,而不交易再好的東西,金子也是一分錢不值。現在有了區塊鏈之後成本大大降低,交易廣泛開展,所以他是全世界區塊鏈重要人物,中國幾個城市都請他,貴陽的書記也專門請他去貴州一趟。就是如何把交易做起來,所以併購特別主要。


我們在東北一談併購,人們就告訴不能搞,都是不良資產。不良資產這個詞翻譯錯了,英文叫暫時沒有發生作用的資產,可是我們翻譯成不良資產,道德評判就出來了,不良少年、不良事件、不良家庭,都是不良,這是道德評價。其實,一個資產有時候發揮作用、有時候不發揮作用,而且隨著經濟發展越快,不良資產一定越來越多,由於我們把它變成道德事件,結果所有產生不良資產都認為是貪汙問題、是體制問題、是錯誤決策問題,其實不對,技術進步真正導致不良資產。


比如像手機,我這個是蘋果6,那麼蘋果4、蘋果5全是不良資產,它什麼也沒壞,今天街上流行紅裙子,第二天全變成紫的了,所以紅裙子全變成資產了。所以,東北是最多不良資產,我記得當年一談就是你得學會處理不良資產,我說不要那麼想,在不同人手裡不良資產是不一樣的。很多人的不良資產就是另一批人的美食。你認為沒用的,別人用著可能特別好,別的地方拿不到,所以東北大量的不良資產是因為在你的圈裡沒被認可,換一個圈呢。


第三:要營造一帶一路的焦點。


我最近做一帶一路金融展,把東北放進去,我們自己一定要營造一帶一路圈,一帶一路不是一個點,而是連帶效應。一帶一路是東北一個大事情,中國已經走到今天了,沒別的道可走了,我們走向全球世界觀,要學會用新的戰略方式處理問題,一千年來五次大事件,一次十字軍東征變成了世界不同文化大融合,然後五百年前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三百年前、二百年前大英帝國日部落全世界瀰漫,然後是五十年前馬歇爾計劃,那今天可能是第五波一帶一路出來了。


我在達沃斯也這麼宣傳,全世界都在變化,那麼我們東北能不能在一帶一路上起作用?我們當年就是在俄羅斯修大鐵路的時候得到了機會,李鴻章的貢獻巨大。沒有李鴻章出使俄羅斯,東北還死在那。所以簽了這個中俄密約,才導致大鐵路進入了東北,然後所有東西都出來了。


所以我們如何利用機會在瀋陽一定要打造一帶一路的焦點,怎麼來打造焦點。


第一:觀念轉變。


我們做了這個博物館,希望大家能多來,帶朋友來,來參觀、瞭解東北歷史。我們還成立一個東北經濟史研究中心,我們正在研究奉天文化,奉天金融,因為我們是完全空檔,大家沒有多少人瞭解東北,而且我看了大量的書都是日文書,我翻了十幾本經濟史都是互相抄,真正原創的是日本的。我們有點隻言片語,但是能不能構成東北史觀我覺得需要努力。


沒有東北研究史,我覺得我們談的所謂智庫都是空的,所以這些都需要大家努力來做,要形成厚重的文化。所以我也邀請全國專家一波一波往這來,都在談東北,就是談奉天金融、奉天曆史,先從遼寧、吉林,因為很多人不知道當時在遼寧大城市是奉天、遼陽、海城,哪有大連。東三省大城市是奉天,然後是齊齊哈爾,沒有哈爾濱,大城市都不一樣,所以這個很有意思。所以你看這個歷史怎麼流轉。


第二:建立工具。


中國併購公會遼寧分會在瀋陽已經掛牌了,一幫搞併購的人做。同時我們在發起併購基金,我們在各地做了很多了,瀋陽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起來,但是我相信併購基金一定會推動企業家一定會做,我們堅定不移地把這個事做下去。全國都在做併購,東北始終是被動的。


第三:市場。


我們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市場,因為現在不讓做交易所,我們來出面做一個民間的東北亞投資交易會或者併購交易會。以民間的力量讓日本人、韓國人一塊過來推動。我們希望各位委員一起來關注,我們希望大家一起來。


總之,東北當年對國家來說是一個邊疆,李鴻章、趙爾巽這批人為中國打通了國際通道。而我們今天要感謝這批人,包括王永江、張作霖。東北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做了這麼多貢獻,今天我們到了一個更年期,那這個更年期我們怎麼處理?不要看別人罵我們、別人埋怨我們,我們不要往心裡去,我們要重振青春,靠什麼?不是靠自己底氣,而是靠我們學習先輩怎麼改革開放、怎麼學習最新的市場,我們如何用民間的力量來推動東北經濟。


那麼說長也許很長,但是說短只要我們有個夢想、有這樣一種想象力,我們共同來努力,我想我對東北經濟非常有信心,所以特別歡迎各位一起和我們,我也是東北人,我們一起來重新打造我們自己的東北。


謝謝大家!


王巍:東北經濟史與第五次崛起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