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能實現玉米優質增效,玉米通透密植

選用優質、高產、抗逆、耐密良種,採用大壟寬窄行、穩作等通透密植栽培模式,良種、良法相結合,有效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進而實現擴源、強流、增庫的目的。該技術的突出特點是搶積溫、促增產、脫水快、提品質,對實現玉米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1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依據本地區自然狀況及品種特徵特性,選擇生育期適宜的優質、高產玉米品種。播前用藥劑處理。


玉米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能實現玉米優質增效,玉米通透密植

2 選地與整地

選擇土質疏鬆、有機質豐富的大豆茬或小麥茬地塊種植。實施以深松為基礎,松、翻、耙相結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做到耙耮、起壟、鎮壓連續作業,達到播種狀態。

3 施肥

大力提倡增施有機肥,每公頃施含有機質8 以上、腐熟好的農家肥30~40t,結合整地撤施、條施或夾施。應依據地力等條件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每公頃施純磷 112kg,結合整地作底肥或種肥施入;每公頃施純鉀 75kg作底肥;每公頃施純氮150kg,其中30 9/6作底肥,70 9/6作追肥施入;土壤有效鋅含量小於0.5rag/ kg時,每公頃施硫酸鋅12~15kg作種肥。

玉米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能實現玉米優質增效,玉米通透密植

4 播種及密度選擇

當5~10cm耕層地溫穩定通過6~7℃時開始播種,播期為4月25日至5月10日。採用壟上機械等距精量點播,公頃播種量40kg,每埯上點2粒種子,播深5~7cm,覆土、鎮壓後達4~ 6cm,以利保墒、保全苗。合理密植是建立良好群體結構,形成適宜葉面積係數,實現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玉米通透密植栽培的種植密度可根據不同模式、不同品種、生產水平等因素而定。總的原則是:間作比例大,密度宜小;間作比例小,密度宜大;植株矮小、緊湊型玉米品種宜密;肥水不充足,生產水平不高宜稀,反之宜密。適宜密度為公頃保苗6~8萬株。

5 田間管理

針對高寒、冷涼、早作農業等特點,要常年堅持促早熟思想,積極推廣促早熟技術。如鏟前趟一犁,增加鏟趟次數,及時間苗,早定苗,苗期深松,放秋壟,拿大草,站稈扒皮晾曬,適時收穫等措施。應用好松、旋、耙等土壤耕作技術,充分利用好天上水,保住地下墒。選擇高效、低殘留農藥,如 75 百農思120~ 150g/hm 加50 乙草胺 1950mL/hm 進行封閉滅草。結合第2次鏟趟進行側深施肥,每公頃施尿素150kg,深施在10cm耕層內;在玉米封壟前追施第2遍尿素,每公頃施75~ 120kg。

玉米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能實現玉米優質增效,玉米通透密植

為實現玉米生產的質量提升、高產高效,應積極推廣應用化控技術和脫水劑技術,尤其在品種生長繁茂、高大的地塊,應用化控劑和脫水劑效果更好,噴施時期不宜過早或過晚,不可全株噴施。防治玉米苗期白化病,可用0.3 9/6硫酸鋅溶液 300kg/hm 葉面噴施。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心葉期用BT乳油2.25~3.00kg/hm ,製成顆粒劑進行防治;防治粘蟲、斑須蝽等,可用敵殺死2000倍液噴灑或用通殺敵1000-2000倍液進行防治。

6 收穫

玉米完熟期後,當子粒含水量達到20 時,採用聯合機械進行收穫,收回玉米子粒,莖稈粉碎還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