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在山東沂蒙山區,有一位叫張奎方的老信號工,他一輩子只幹了一件事,就是守好鐵路上的信號燈。記者深入大山深處,跟隨這位即將退休的信號工人,記錄下他和這盞信號燈的故事。

在瓦日鐵路龍崖大橋鐵軌上, 55歲張奎方正和徒弟們檢修信號燈設備。濟南電務段沂源信號工區信號工張奎方告訴記者:“綠燈指揮列車運行,正常常速通過;紅燈就是(列車)必須停在這架信號機之前。要是信號機發了故障,那就大發了。”

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瓦日鐵路龍崖大橋信號機檢修)

瓦日鐵路是我國西煤東運的三條重要通道之一。山西的煤炭,就是通過這條“黃金通道”抵達日照港,然後運往山東和全國沿海各地,為經濟的正常運行運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這條鐵路上,信號燈是火車的“眼睛”,任何一個小故障,都會讓瓦日鐵路山東段上正在行駛的72列火車失去指揮棒。

濟南電務段沂源信號工區工長崔憲雷說:“電壓如果太低的話,檢測設備就會誤判斷這個地方有車,被佔用,這個信號燈就會顯示為紅色,我的車就會停下;如果電壓過高的話,本來應該亮紅燈的,但點不了紅燈,系統就會以為這個地方沒有車。”

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瓦日鐵路沂源段)

隨著各地企業持續復工復產,煤炭需求不斷增大。從4月10日開始,瓦日鐵路萬噸貨物列車最大運量達到了1.2萬噸,列車長度也達到了達1.5公里。但魯中山區山脈連綿起伏,對萬噸以上的列車是天然的考驗。不論天氣多惡劣,像量血壓一樣,給這盞信號燈和相關的設備量電壓,就是張奎方和徒弟們的使命。

崔憲雷說:“疫情期間,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同身受,每一個人都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能夠保證煤炭能夠正常的運輸,就是我們對這個社會,對復工做出的貢獻了。”

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雪中檢修信號燈)


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張奎方在雪中檢修信號燈)

7.8公里的西鐵車2號隧道是山東省內最長的鐵路隧道,光是徒步走完就需要1個半小時。但要讓司機在200米外就能看清信號燈,這裡面的檢修工作一絲也不能馬虎。崔憲雷說:“它(信號燈)的顯示距離呢,是不能低於200米,因為咱們這個信號機是在隧道里面,特別髒,特別容易招灰,還有一些蜘蛛網。”

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崔憲雷在隧道中擦拭信號燈)

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共計44公里的軌道電路、信號機,全部需要張師傅他們一遍又一遍的檢修養護,確保727個電路箱正常運行,76盞信號燈盞盞明亮。瓦日鐵路沂源段在沂蒙山東穿行,很多作業門沒有路,得常常翻過一個個山頭。

往返穿越13個隧道、20多座橋樑,這些人一生只為守好一盞燈

(隊員們翻越荒山去檢修)

常年紮在深山裡,難得休息的時候,張奎方還是喜歡爬山,為作業點找更近的路。有人說他沒有追求,可張師傅說,在處理鐵路信號燈故障時,沒人能比過他,就是他最大的滿足。張奎方告訴記者:“他們說我混的不好,我倒沒這個感覺,我覺得我很成功,工作很輕鬆,沒有一個說我業務不行的,我家屬(妻子)也理解我,她就說我跟著你就圖你不喝酒,別的沒看上你一點。她說你在那邊就好好工作就好了,那些小孩都是農村的,不容易,能幫上忙就幫幫他們。”

守好這盞信號燈並不容易。不管是雪天還是雨天,張奎方他們都要按時規定的天窗點出現在鐵軌上。因為雨夜路滑,張奎方他們的車滑到了山路邊的泥地裡,這是兩年內第三回了。車子陷到泥地裡,怎麼也開不出來,不得已還是求助了當地的雷鋒救援隊。張奎方告訴記者:“說實話,選了這份專業也沒有挑選的餘地,說實話我也真心的喜歡我這份工作,我真是捨不得。”

大山深處的這個車站,就是張奎方和徒弟們的家。從春節到現在,師徒幾個一直守在這裡。崔憲雷說:“希望通過這次鍛鍊,我們每個人的業務都有提升,我們都能堅守自己的崗位,成為一名合格的信號工,大家一起加油!”


來源:齊魯網·閃電新聞記者 逯興舉 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