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線下消費醒了:燒烤、火鍋、奶茶成廣深市民“三件套”

今年“五一”小長假是12年來最長的“五一”假期,被疫情抑制的出行和消費需求開始爆發,上千萬小店也正在快速恢復元氣。 據南方+記者獲悉,來自微信、美團和支付寶等平臺的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3月環比增長30%,目前已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微信電子消費券也在全國開花,假期3天帶動消費9億元,40歲以上的人群貢獻過半消費力。而支付寶方面的數據則顯示,有800萬小店今年“五一”收入全面超過去年同期,其中,廣州小店同比增長數量全國第一,深圳排名第五。

“五一”線下消費醒了:燒烤、火鍋、奶茶成廣深市民“三件套”

五一長假消費券立功了!

5月6日,據支付寶發佈的首份《中國小店經濟五一報告》顯示,為刺激經濟回暖,3月份以來,浙江、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內蒙、四川等近30個省份的100多個市(區)政府選擇通過支付寶平臺發放消費券,僅“五一”小長假期間,支付寶消費券就直接拉動消費近50億元。一部手機就能領券、消費、自動減扣,全程“無接觸”。

“五一”線下消費醒了:燒烤、火鍋、奶茶成廣深市民“三件套”

在廣東,佛山、南海、珠海、清遠、東莞、深圳羅湖、龍崗等地都已經通過支付寶在發放消費券。以佛山為例,整個4月通過支付寶發放市級消費券1億元,有效核銷率達96.2%;全市5.89萬家商戶享受政府補貼消費券發生了交易,產生了營業增收;自4月3日起,市級消費券日核銷金額均超百萬,並在每個週六日期間創下“超千萬”核銷量,初步統計拉動消費超過6億元,對恢復全市生活性服務領域消費和提升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產生了積極作用。

來自微信方面的數據則顯示,“五一”期間,微信支付線下消費總額較4月環比增長30%,已經恢復並超過去年12月的消費水平。環比3月份同期,“五一”期間休閒娛樂行業增幅521.60%,餐飲行業增幅216.25%,零售行業增幅48.44%,出行行業增幅64.48%。

假期3天,微信電子消費券帶動消費9億元,用券消費成假期新“日常”。其中40歲以上人群消費券核銷金額佔51%,“前浪”實力不輸“後浪”。截至目前,湖南、浙江、廣東、武漢等50餘省、市、區通過微信平臺發放超百億電子消費券。

5月1日至5月3日,廣東省發券地區共帶動消費5.1億元,拉動消費11倍;深圳寶安區、福田區、光明區、龍崗區、龍華區、羅湖區、南山區、坪山區消費券共帶動當地消費2.6億元;武漢消費券三天帶動5800萬元,拉動消費超12倍。

“五一”線下消費醒了:燒烤、火鍋、奶茶成廣深市民“三件套”

疫情之下“五一”消費有特色

小長假對於“憋久了”的消費者來說,是“消費”和“放鬆”合二為一的好時機。阿里本地生活數據顯示,燒烤、火鍋、奶茶已成為今年“小長假”的“三件套”標配。廣深市民在“五一”期間,“三件套”消費環比4月都增加了3倍以上。其中,廣州市民對火鍋和燒烤的消費增速在全國排名第五,最貴的一單火鍋外賣是一份近1800元錢、80多份食材的“饕餮大餐”,最貴的一單燒烤花費近1500元。

在“五一”消費復甦的各個領域中,夜經濟可謂一馬當先。根據支付寶的數據顯示,截至“五一”小長假,小店夜經濟活躍度已恢復九成,熱鬧的宵夜攤又回來了。根據調研,小店也已切換「夜間模式」,近五成的小店表示近期營業時間有大幅度延長,超過10%的小店營業時間延長六個小時以上。

“五一”線下消費醒了:燒烤、火鍋、奶茶成廣深市民“三件套”

此外,根據微信和美團聯合發佈《“五一”夜經濟數據》,小長假期間,全國人民都在“報復性夜宵”。5月1日-3日晚上9點至次日2點,全國微信支付餐飲線下支付金額環比增長447%,武漢人民夜宵支付金額環比增長270%,其中烏魯木齊增幅最大,對比3月環比增長16倍。

夜宵江湖戰況“激烈”,烤串成為多個城市美團用戶最愛的夜間外賣。麵包甜點、小龍蝦、火鍋、奶茶等其他宵夜品類也有明顯增長,深圳、東莞、成都,是在五一期間最“能喝”的城市,深圳人在酒吧的消費全國第一。此外,作為深圳人外賣訂單的“常客”,奶茶在今年小長假,依然受到深圳市民的喜愛。餓了麼數據顯示,深圳市民的奶茶消費是4月初的近4倍,而最貴的一單外賣花費超過600元,買了22杯同一種類的奶茶,可謂“情有獨鍾”。

儘管五一期間廣東天氣火熱,但不少市民還是外出公園遊玩,餓了麼數據顯示,送至公園的外賣訂單環比4月也成倍增長。其中,深圳市民在小長假期間,在公園使用餓了麼下單外賣,環比4月增加了2.5倍,廣州公園外賣訂單也是4月的3倍左右。細看一下廣州市民的野餐外賣訂單,不難發現,漢堡是廣州市民最喜愛的食物,在全國排名第2,僅次於武漢市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雖然一季度GDP出現下跌,但是從五一的消費看,中國的經濟活力依然旺盛,健康碼、消費券等數字工具的運用,更是加速了消費活力的釋放,讓經濟重回快車道,而且,隨著數字紅利的釋放,東西部地區之間、人群之間的數字消費差距也在進一步縮小。

【記者】葉丹

【作者】 葉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