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波及範圍除開南極洲以外所有地區,死傷人數也最多。而在二戰之中,仍然堅持著一戰的陣地戰思想,戰壕戰為主,因此這一時期對於步兵來說,各國都需要高射程大威力的武器。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二戰中,那些聞名於世的步槍。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第一、德國

1、而德國率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扭轉了這種思維,認為步兵的更多要堅持城市巷戰為主,以衝鋒和突擊作為步槍的設計理念,因此需要一種重量輕而射速快速的武器。於是世界上第一隻突擊步槍和中威力射速快特點誕生。那就是STG44(或者成為MP44),戰後研究發現,大部分傷亡士兵都是在400米範圍內。尤其是蘇德戰場,STG44特別耀眼。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納粹屠刀98K

2、在納粹德國中期,又研製出著名的98k毛瑟步槍,Kar 98k步槍成為納粹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間使用最廣泛的步槍。是一種可靠而精準的步槍。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

在今天仍然有毛瑟步槍大量存在,深受很多軍事愛好者喜愛和收藏。

第二、美國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M1加德蘭半自動步槍

1、在二戰中,美國設計師約翰·坎特厄斯·加蘭德設計出一款輕型步槍,後來以他名字命名為加蘭德M1半自動式步槍。在一戰中,美國其實已經意識到了單兵作戰火力的重要性,因此研製出自動步槍(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又稱BAR),不過勃朗寧連射時後座力大,精度和重量都不如人意,因此M1加德蘭半自動步槍不足4公斤,深受當時步兵喜愛。

M1步槍可靠性高,射擊精度高,易於分解和清潔,它被證明是一種可靠、耐用和有效的步槍。在太平洋島嶼、東南亞叢林、非洲沙漠、歐洲戰場,M1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多數戰場上都有過出色表現,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步槍。巴頓將軍稱之為“了不起的戰鬥藝術武器”。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M1卡賓槍

後來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了M1卡賓槍系統家族步槍。

2、後來美國還研製出一種美國M1903式“春田”狙擊步槍,不過在後來借鑑德國精度較高的菲爾德步槍基礎上,在1943年研製出“斯普林菲爾德狙擊步槍”,這是一種借鑑。至今還在美國部隊少量服役。

第三、蘇聯

在1890年,俄國政府其實就已經有研製輕型無煙火藥步槍的念頭,直到1891年蘇聯最終研製成功。這一款步槍被命名為M1891莫辛-納甘步槍,不過這一款步槍設計非常粗糙,而且稍微顯得笨重,不過對於當時工業基礎底和士兵軍事素質低的俄國來說顯得至關重要。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第四、英國

英國在二戰中,幾乎所有聯邦內部的所屬國家都使用的是李-恩菲爾德短步槍。這種步槍開創了“短步槍”的概念,為英國後來奠定了戰場的地位。旋轉後拉式槍機,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操作方便的優點。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這種步槍早在1903年就已經初步成型,因此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在戰壕之中以迅猛的火力,連續不斷的射速、輕便易攜帶的特點為這款步槍贏得很高的聲譽。《讓子彈飛》中開頭的姜文就是用這款步槍,快速發射打斷馬車的繩子。

第五、日本

早在日俄戰爭時期之前,日本就已經研製出三十式步槍和海軍三五式步槍,然而日俄戰爭中,這兩種步槍表現差強人意,尤其是在中國東北,沙塵較多的情況下,作戰步槍達不到戰爭的要求。因此日本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三八式步槍。因此根據明治天皇在位三十八年而命名。

為何二戰產生了那麼多聞名於世的步槍?

在中國這種獨特的有一種防沙蓋子的步槍,被戲稱為“三八大蓋”,總體來說三八步槍精度高,常常一穿一個洞,然而徑口小,威力不足,只要不命中要害,基本不能造成二次傷害。不過三八式步槍滿足了日本刺刀白刃戰的一些要求,被日方稱為“勇氣和忠義的體現”。

後來,日本為了解決威力不足的特點,重新在此基礎上改進三八式步槍,在1939年改進為九九式步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