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潁州區:學生在生活中成長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劉銀燕)土豆餅、山藥豆沙糕、貓耳朵、雞蛋饃餅,安徽省阜陽市文峰小學梁小朵同學在這個春天成了家裡的主廚,鼓樓中心校的方子軒同學包攬了家裡的洗碗工作,戲稱自己就是一臺“無情的洗碗機器”,袁集鎮中心校的農村學生們下地幹起了農活,有模有樣……爸爸媽媽們紛紛感慨,加長版的假期讓他們看到了更懂事的孩子。

如何賦予勞動更系統更科學的教育功能?多年來,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各中小學校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科學教學,把勞動教育融入文化環境建設、融入主題教育活動、融入家庭教育中去,使勞動教育能夠人人、時時、處處開展。

在全國抗疫的非常時期,潁州區教育系統以“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等方式回應“戰‘疫’大考”,在注重學科知識、體育鍛煉、防疫教育的同時,要求學生在這個假期中必須幫助家長完成一定量家務、廚房、自理等勞動,引導孩子們進行勞逸結合的居家勞動實踐,形成與戰“疫”狀態相融合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的“居家成長”。

蓮池小學設計了“家政小能手任務清單”,鼓勵孩子們從學習家政入手,在學習之餘全面參與家務勞動,從疊衣服到打掃房間,從擇菜到學習做飯,從擦桌子到幫助家人洗衣服,從家庭消毒到家庭垃圾分類,讓孩子們以勞修德、以勞益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全面發展。在老師的鼓勵下,阜紡小學的孩子們組成一個個戰隊,每天在家校群裡“打卡”上傳各種參與勞動、學習勞動技能的視頻與圖片,老師們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宅”家跳繩小能手、“宅”家做飯小能手、“宅”家收納小能手、“宅”家消毒小能手……在老師的表揚聲和同學們的鼓勵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與成就感,成功地將承擔家務勞動轉化為“深度的、真實的自主學習”。

“勞動教育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教育。”潁州區教育局局長白莽介紹說,潁州區各學校豐富、有趣的勞動課程、活動設計,成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寶貴的教育資源,學生在勞動中獲得了生活的體驗和樂趣,也掌握了未來生存的必需技能。

最近一段時間,“今天你下田了嗎?”成為阜陽市袁集中心校學生們的“打卡”話題,戰“疫”不誤農時,學生們深入到田間地頭勞動,揮舞鋤頭、栽培幼苗、學習農作物栽培知識,參與到家庭的農業復產復耕工作中去。用最真實、最有意義的行動,補齊勞動教育的短板,以實際行動踐行當代青年學生的使命。

阜陽市第十五中學讓教育迴歸到實際的勞動實踐,要求學生在假期裡熟練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識與生存技能,換燈泡、換保險絲、修漏水的水龍頭、學習使用家庭滅火器、遇到突發狀況如何順利逃生等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又力所能及的實際操作,將學生的生長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阜陽市文峰中心校老師們定期帶學生走出教室,參與社會活動,參與交通路口執勤,幫助環衛工人進行垃圾分類,到兒童福利院、老人院義務勞動……

根據多年來的勞動教育探索經驗,潁州區學校均認識到:勞動教育並不簡單是一個“勞動”課的問題,更是一項重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工作。為此,潁州區教育局推行勞動教育不僅要致力於觀念培育,而且重在教學生如何從勞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培育一種現代“新生活”方式,從勞動與生活、學習、成長三個維度去打造出一套有明確育人目標的優化課程體系。

阜陽市匯鑫小學的勞動教育課採取項目式學評形式,以“職業體驗”的形式開展,要求學生跟隨父母或者長輩親戚朋友去其工作單位參觀學習。阜陽市六里小學的語文、美術教研組整合教學資源,因材施教,在“話題式學習”的指引下,將藝術與生活相結合,設計實施了以“發現·廚房中的美”為主題的系列課程,黃瓜變身楊柳枝、胡蘿蔔化身烈日、洋蔥綻放成荷花……

“從‘勞育’走向‘五育融合’,從‘活動’走向‘勞動課程’,從‘單一’走向‘綜合育人’,不僅豐富了學校的辦學思想,更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認識世界的大門。”白莽說,目前潁州各學校的勞動教育已經突破了課堂邊界,讓學生走出教室,投身社會,在生活中學習,給學生髮展提供成長的肥沃土地。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21日第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