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富強之根本在商鞅變法,為什麼商鞅的結局卻是車裂暴死?

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在眾多的歷史愛好者心目中,一直都是人氣最高的王朝之一。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民風彪悍,自古就是出雄兵的地方。

千古一帝秦始皇橫掃六合,結束幾百年的分裂割據,“囊括四海,包舉宇內”,讓人心潮澎湃。就連秦國軍民的思想也是那樣雄渾蒼涼:《詩經·國風·秦風》名篇《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秦國人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敢指著上天破口大罵。

秦國富強之根本在商鞅變法,為什麼商鞅的結局卻是車裂暴死?

影視劇大秦帝國

這就是秦國的魅力!

秦國能夠統一六國,其民風彪悍固然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此外卻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商君——商鞅。

在商鞅變法前,雖然秦風悍勇,但是卻經常鄉里民間發生私鬥,使得人民不能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但是自從商鞅變法後“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國軍民上下一心,不再窩裡橫。此外,商鞅獎勵耕戰、重農抑商,凡是作戰有功、耕作納稅出色的統統有賞,這就使得社會階層能夠發生變動,大大鼓勵了百姓和士兵的積極性。商鞅還為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設置郡縣,開七國先河...

秦國富強之根本在商鞅變法,為什麼商鞅的結局卻是車裂暴死?

商鞅

於是,“秦人拱手取河西之地”,把魏國最險峻的河西不費吹灰之力搶到手,並迫使魏國遷都大梁;拓地千里,諸侯來朝恭賀。使得秦國一躍成為當時的霸主,併為以後吞併六國打下了強有力的基礎......這一切商鞅可謂功不可沒。

然而,《史記》記載的是“秦惠王車裂商鞅”,而司馬遷本人也對商鞅本人進行了強烈而尖銳的批評。可能大家對車裂並沒有什麼概念,車裂,俗稱五馬分屍,是用五輛馬車綁住人的頭部和四肢,然後驅趕馬匹,讓五輛馬車分別向不同的方向奔跑,於是人的身體就被撕碎成了幾塊......

秦國富強之根本在商鞅變法,為什麼商鞅的結局卻是車裂暴死?

車裂

商鞅,本名衛鞅,衛國人,姓公孫氏,祖上是姬姓。因為有功本秦孝公封在商地所以又稱商鞅。商鞅生前,敢懲罰太子的老師,出行幾輛馬車車蓋華麗,隨從壯士數十人前呼後擁,為自己大造宮室。

這與商鞅生前的顯赫形成鮮明而諷刺的對比......究竟是為什麼?

首先,商鞅是法家的堅定奉行者,以嚴刑峻法著稱。商鞅變法中很明確地規定了一系列“連坐”的刑罰。敢於藏匿犯罪者與其同罪,知人犯罪不告者腰斬,還有其他一系列的鄉民、宗室“連坐”法規。秦國人經常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甚至是因為害怕被連累,出現了“子告父,父告子”的六親不認的場面......

所以說商鞅在民間“積怨蓄禍”,百姓對他有很深的怨恨。

再者,商鞅本人好大喜功。商鞅相秦十年,看到卓有成效,於是就沾沾自喜,問當時以為秦國著名的賢人趙良“我跟五羖大夫比,誰治理秦國更好啊”。五羖大夫就是百里奚,是秦穆公時期以為著名的賢相,正是他輔佐秦穆公時,消滅戎狄,數敗強晉,吞併大小十餘國,開地千里。百里奚一直被秦國人所稱頌。

趙良回答商鞅說,五羖大夫“勞不坐乘,暑不張蓋”“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羖大夫死後“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而您商君與百里奚剛好相反,好大喜功,喜歡出行幾十人前呼後擁,為自己建造宮室,出行要華麗的車馬,還坐擁15座城邑的封地。

趙良勸商鞅行事低調一點,最好能功成身退。商鞅不聽,最終受害。

此外,商鞅變法得罪了貴族世家。商鞅變法獎勵耕戰,並承認老百姓的土地私有,這樣一來,原來的貴族和世家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財產被人分了,只要沒有立下新的功勞,不僅位置可能會被別人搶走,還可能會被廢黜自己家族的地位。

加上此前變法剛剛施行之時,太子犯法。由於太子是君嗣,不能施刑,於是就把太子的兩位師傅割去鼻子。這兩位本身就是大貴族出身,更兼是太子親信,得罪了那可不得了了。其中太子之傅公子虔被商鞅害得8年不敢出門。

於是“宗室貴戚多怨望者”......

還有,商鞅失信於人。商鞅剛上位時,為了取得軍民的信任,就在國都南門立了一根木頭,木頭也不是很重。商鞅說“只要有人能把這根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就賞10金”。百姓都不相信。商鞅便把賞金提高到了50金。有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果然賞了他50金。於是百姓都相信他,商鞅變法也得以施行。

秦國富強之根本在商鞅變法,為什麼商鞅的結局卻是車裂暴死?

南門立木

但是,後來在秦國和魏國作戰的時候,商鞅領兵出戰,對面魏國領兵的是公子卬,公子卬是商鞅的老朋友。於是商鞅就跟公子卬說,我請你來喝酒,喝了酒咱們訂立盟約,相互退兵。公子卬相信了商鞅,前來赴約。商鞅趁機俘虜公子卬,並馬上出兵襲擊魏軍。於是魏國獻河西之地以請和。

於是在最後秦孝公死後,太子繼位,之前那位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太子之傅公子虔,誣告商鞅謀反。太子,也就是現在惠文王,馬上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魏國,為國人記恨他欺騙公子卬,於是把他趕走,其他國家也不恥商鞅的為人,所以都不肯收留。商鞅最終回到了秦國,並被車裂.......

因此,商鞅的暴死,雖然有外部原因,但是歸根結底,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