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數學衝刺階段如何防止“跌進陷阱”?

考研數學是考研科目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科目。就考研數學複習的幾大部分來說,把教材與大綱的考點再詳細總結一遍,在短時間內進行適當的訓練衝分還是相對容易的。小編整理了“2020考研數學衝刺階段如何防止“跌進陷阱”? ”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鑽研精神

  看書做題須明白每一步是為什麼,不懂得問題可以請教大神研友,實在不明白可以在旁邊標註,也許下一輪複習再看時就想通了。這樣看書的確會很慢,但是學得很紮實。後期做題時會感激自己前期這樣紮實的學習。

  2、儘量獨立做題

  包括第一輪看教材時,書上的例題也先蓋住答案自己做。包括教材的章節習題和複習全書的例題等等,切勿看完題目就看答案,給自己留時間思考。

  拿出做不出來誓死不看答案的決心,和一些數學大神交流後我發現這是他們的共性,既然是大神們的共性,那然有可取之處,就像我發現身邊諸多英語口語很棒的大神都愛看美劇,於是想練口語的我自然就要多看美劇。

  一些小夥伴像看小說一樣全書,掃過題目和答案一頁頁翻過,貌似效率很高。但看完之後把書拿開,會做的題目又有幾道呢?

  不排除個別大神有特立獨行的學習方式,但我認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拿出筆和紙,蓋住答案先自己做題,做完拿自己的答案和例題答案比對,雖說看似低效,但做一道題就掌握一道題目其實是高效的。

  3、在做題過程中不要眼高手低

  除非特別簡單兩步出結果的題目,我都會在稿紙上一步一步寫出答題步驟。首先因為只有你自己做了才能真正的發現問題,發現自己的薄弱之處,其次這也是個練習的過程,比如一些常用的求導、積分、解微分方程、級數求和等,要像高考那樣經過反覆的訓練,直到不用過大腦就可以寫出下一步,考場下的紮實訓練才能保證考場上的高效準確。

  4、注重反思

  在自己做完一道題目後核對答案的過程中,不能核對最終結果正確了就萬事大吉了,畢竟每本書裡答案部分佔了一半甚至大半,即使這道題做對了也應該仔細研讀書裡的答案。

  很多技巧與新知識就是這麼學來的,比如求積分那一章教材的課後題目,我的積分方法和答案的積分方法大多數題目都不一樣,做完一道題目查看答案的過程中常常有"哦!原來還可以這麼做,真是天才!"的感覺。如果只核對積分結果的正確與否而對精彩的解答棄之不顧了豈不可惜。

  5、注意複習

  一道題目不能做了一遍就不管了,有條件的話儘量安排反覆複習。我認為數學並不一定刷多少套試卷,多少習題冊,但是一定要做透。

  上面列出的參考書的題目能全部做了的話,題量已經不小了,後期的一些時間我認為複習舊題目比刷新試卷的收益要大。看過的知識是會遺忘的,尤其是複習全書上很多的變態題目。在準備考研期間,短時間內要接觸大量的知識,學得快忘得也快。跟幾個小夥伴交流發現大家有一種共同的感覺,明明十幾天前才看過的題目,回頭複習完全沒印象,"哦?我真的有看到過這裡麼,這個符號是我自己標註的嗎?"自己都不相信會遺忘的如此之快。所以儘量安排複習,重要的題目標記星號反覆重複。

  6、找關鍵詞

  高數、線代和概率中有很多概念、性質和定理。其中一些很長,使考生難以把握關鍵點。這時考生可以試著找找關鍵詞。一旦找到合適的關鍵詞,長長的知識點的核 心信息就濃縮在幾個關鍵詞中。

  以二次型為例,定義比較長,且字母較多。如果我們用“二次齊次多項式”作為關鍵詞,那掌握起來就方便多了。

  7、梳理知識結構

  梳理知識結構有助於考生在頭腦中形成知識體系,進而把書變薄。

  以高數第一章為例,第一章內容為函數、極限與連續,函數包括定義、運算、性質和分類;極限包括定義、性質和計算;連續包括連續、間斷點和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每一部分內容還可以展開。

  8、對照考綱做題

  教材的內容要用考綱篩選,習題也有要用考綱篩選,以使複習更有針對性,也順帶把任務變少,把書變薄了。

  9、捨得的智慧

  有考生抱著“全面複習”的理念,堅持把每個考點、每道課後習題都搞定。

  精神可嘉,但並不可行:有一些考點偏理論,且相對獨立(如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想在基礎階段理解得很透徹有一定難度,與其花大量時間與其較勁。不如把精力用在其它重要考點上,畢竟最後衝刺階段了,時間太緊迫,一定要優先考慮最有可能抓住的分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