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開普勒452b是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網絡上抄的沸沸揚揚,說它與地球相似度達到98%,號稱地球大表哥,甚至有人宣稱科學家判定這顆行星適宜人類居住。

那麼這些傳言是真的嗎?

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科學家從來也沒有判定什麼星球適宜人類移居。

開普勒452b也不例外。

糾正一下,有點像地球的星球叫開普勒452b,而不是開普勒452。

開普勒452是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命名恆星沒有一個統一標準,根據發現的時間不同和望遠鏡不同,名稱五花八門,但命名行星是有一定規矩的。

太陽系外行星的名字一般就是在恆星的名稱後面加上一個小寫字母,代表該恆星是這顆行星的母星。

這些小寫字母不用“a”,“a”是恆星專用字母,因此母恆星發現的第一顆行星一般以“b”命名。以後還發現的會以“c、d、e、f、g......”命名。

開普勒452b是母恆星開普勒452的第一顆被發現的行星,因此以“b”命名。

現在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4000多顆行星,每年還以20幾顆的速度在增加。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以開普勒命名的行星都是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是美國NASA於2009年3月6日發射升空的,是世界上首個專用於探測太陽系外行星的探測器,其掃描搜尋的主要方位在天鵝座和天琴座數十萬顆恆星。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上天運行近9年半,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2700多顆。2018年10月30日,NASA宣佈,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耗盡燃料正式退役。

開普勒452b(Kepler 452b)是於2015年7月24日發現的,這顆行星位於天鵝座,距離我們約1400光年,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

NASA宣稱,這顆行星圍繞的軌道和地球與太陽的位置上差不多,質量約地球的1.6倍,可能處於宜居帶,與地球相似指數為0.83。

僅此而已。但社會上一些好事者就開始編排起來,把這顆行星說成與地球相似度達到0.98,是“地球2.0”,地球的“大表哥”,上面有液態水,甚至可能有生命,適宜人類居住等等。

NASA為此專門做了闢謠聲明,宣稱由於缺乏必要的數據,不能認為開普勒452b是“另一個地球”或者“地球2.0”,更不是地球“大表哥”,只能說是迄今為止可能比較接近地球環境的一顆類地行星。

所以,所謂開普勒452b適宜人類居住完全是子虛烏有,沒有哪個科學家“判定”這個事情。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其實,已找到的幾千顆太陽系外行星,基本上都是“猜”的。

當然這種“猜”,是根據科學理論觀測計算出來的,並非隨意猜測。

憑著人類現在的觀測能力,看恆星都只能看到一個亮點,看不到圓面,更看不到細節。

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都有4.22光年,行星比恆星要小數萬到數十萬倍,本身又不發光,且被恆星之光籠罩,因此太陽系外的行星基本都是看不到的。

現在發現的幾千顆行星主要是依靠重力微透鏡法、徑向速度法、凌日法找到的。

所謂重力微透鏡法和徑向速度法,就是通過觀測恆星運動變化進行計算得出的。因為恆星如果有行星相伴,相互引力影響會引起運動軌跡發生微小變化,這樣就能夠通過引力理論計算出這顆行星的大小和距離,以及運動狀態。

凌日法又叫掩映法,是當行星運行到我們視線與恆星的中間時,遮擋了恆星部分光芒,這樣恆星就會出現一個光變曲線,通過這個變化,就能夠確定這顆恆星有行星相伴,並且大致測量出這顆行星的大小。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開普勒452b就是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的。

開普勒望遠鏡尋找太陽系外行星主要就是採用這種方法,已經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基本都是用這種方法找到的。

通過凌日法發現行星後,再用重力微透鏡法和徑向速度法進一步驗證,就能夠更精確地確定這顆行星的大小及與恆星的距離。

根據這顆行星距離母恆星的距離,就能夠大致判斷是不是在宜居帶。實際上所謂的宜居帶就是行星是不是具備液態水存在的溫度。

距離我們1400光年的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

但不管怎樣,這種發現都還是從理論上計算出來的,並沒有“看到”,所以說是“猜”出來的。因此即便是科學界對於系外行星也還只是一個大概的認識,並不是那麼的清楚明白。

而且,人類現在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最快的飛行器飛到那裡也需要兩千多萬年,即便開普勒452b真的適合人類居住,也只是望梅止渴而已。

結論:迄今為止,一切所謂太陽系外行星適合人類居住,或者上面存在生命,什麼“超級地球”,“地球大表哥”,“第二個地球”等等傳言,都是瞎扯的,與科學沒有一點關係。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