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巷的小生意人

北京小巷的小生意人

文/金澤香

我家附近的巷子沒挨著馬路,所以隱藏了一些小店,水果攤、豆腐店、饅頭店、煎餅店、菜店、雞蛋店等,在以往生活氣息很濃。談起北京,外地人腦裡浮起國際大都市的感覺,其實並非處處如此,有很多衚衕、巷子冒著人間煙火。有的遠離市區的京郊,與某些地市的縣城相差無幾。各地的異鄉人、小買賣人構建起北京繁華背後的活色生香。

有一陣很想寫寫平民生活,有一年我去南京,上下兩趟地鐵便看出南北最顯著的差異,南方人比北方人講究太多,南京的姑娘們大多化著精緻的妝,足踩高跟,風姿搖曳,北京呢,除卻朝陽國貿那幾站,一般的上班族基本是運動裝備為多,主要是為了拼盡洪荒之力擠地鐵,也有在辦公室備著職業裝和皮鞋,一出公司趕緊換,因為有的家遠,路上單程兩小時,要是熱門路線,站完全程,委實累得夠嗆。

北方人比南方人看來相對樸素,當然這不是定論,也有很講究的北方人,我只是說說我的小觀察。樸素與講究的根本原因,在此不做分析,各有各的好。一言以蔽之,與當地民風關聯頗大。

北京小巷的小生意人

疫情的原因,街巷沒往日熱鬧,但能看出,正在一點一點恢復。

春節後仍然開張的是賣雞蛋的和賣水果的,他們為了生意,應是過年沒回老家,賣雞蛋的大年初四還是初五就營業,賣水果的一直開張著,似乎全年無休。沒生意時,賣水果的大姐端著手機追劇,疫情期間,特地貼出告示,提醒顧客不要挑挑撿撿。有一天聽到她與顧客提起隔壁另一家賣水果的,她說老胡隔離去了,媳婦從外地回來,他也不準出來。他們兩家相鄰,東西相連,二人常坐店口聊天,原來不是一家。

賣雞蛋的生意一直很好,店內窄小,放著雞蛋、鵪鶉蛋、皮蛋、鴨蛋各種蛋,饒是如此,老闆擺上辦公桌,架上臺式機,顧客進門扯袋裝蛋,拎起放在桌上的稱重器,老闆念出價格,顧客掃碼付款,一套流程花不了一分鐘。有的習慣進門問問價格,其實再高再低,大家還是會他家買。因為人人知道,他家漲,說明行情如此,因為他家是做批發的,再貴也比別的店,包括超市要便宜。

之後陸續開張的是堅果店、菜鋪、熟食店,煎餅小胖直到最近才開張,他是東北的,去年感嘆雞蛋漲價了,煎餅不得不跟著漲。小胖做生意不怎麼上心,去年年底早早閉店,今年也是倒數第二個開張,一開張沒啥生意,擺個躺椅睡覺,等到夏天小屋內溫度直線攀升,他又得閉店消消暑,要麼與老婆輪班。

北京小巷的小生意人

到今天還沒開張的是饅頭店。饅頭店對面是一家火鍋店,以前人們排隊買饅頭時,能徑直排到火鍋店門口,火鍋店養了一隻狼狗,毛噌亮,常守在門邊當保安。時不時地起身靠近買饅頭的人,在人身邊聞聞嗅嗅。有人怕被咬,讓饅頭大姐跟火鍋店說說,給狼狗栓個繩兒,後來狼狗不知是被人教訓了還是怎麼,要麼套上繩兒趴著,要麼不戴繩兒也不挨近人群了。有時店裡小哥送外賣,喊一聲,它蹭地站起,跳上摩托車腳踩板老實蹲著,跟小哥送餐。

附近有三家饅頭店,其他兩個都開了,饅頭大姐還未開,她家受歡迎的原因在於三家價格一樣,但她家饅頭個兒大些。據我觀察,她接手饅頭店也就不到兩年的時候,在她之前是一家山東人,從她口音聽著不是山東的,說話也沒有明顯的地方腔調,不知是哪兒的,她比之前山東大姐熱情、愛笑一些。我想,等她開張了,不管家裡需不需要饅頭,都去買點,不為別的,就為讓她知道,顧客都在呢,你只管做饅頭吧。

北京小巷的小生意人

有些店鋪已貼上轉讓通知。不知他們之後去哪裡,是回老家還是去另一片小街小巷重新來過。

看,這就是生活。一葉小舟沉沉浮浮,大家跟著一起晃盪。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說不上抱怨也說不上慶幸,生活就是活著,先活著再談其他。

有時,我很想問問煎餅小胖,做生意不勤奮開著店幹嘛,又覺得問得沒道理,誰說開店就一定為了賺錢呢,沒準他只因為擅長這個,捎帶手賺點外錢或者錢夠用就行。

不管怎樣,過好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就行。


(作者:金澤香,首發於頭條號:@文藝美刊 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