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文化是個圈

像是宿命輪迴,土味文化繞了一個圈,又站定在最原始的漩渦中。

土味文化是個圈

BGM響起,一首《驚雷》閃亮登場。

不出所料,今年又是「文藝復興」的一年,對土味文化的雅俗之爭,像是社交媒體每一年的保留節目。口水戰飛起,凝視、符號、審醜、底層狂歡,社會學詞彙排列組合,錯落出一個浮世繪現世。

中文互聯網突進多年,已然到了連網上衝浪都要聚焦意義之爭的時刻,前腳剛被造梗大軍征服,後腳就是輿論博弈永不止。

笑聲在喉嚨裡還沒打嗝,一詠三嘆就來了,但今天我們不做定義,只管「搖花手」跳迪斯科,聊聊土味文化究竟是什麼文化,又是如何週期性陷入場輪迴之戰的。

01 圖文退潮之際,視頻元年湧來

土味文化的誕生乃至復興,與媒介變遷關係密切。

201年後,伴隨著移動端實體按鍵的消亡,圖文社區人聲鼎沸的黃金十年漸趨落幕,視頻的鐘聲由遠及近。

變革暗藏,大批量用戶湧入數字社區。CNNIC的數據顯示,至2010年6月底,我國手機網民用戶達到2億,三年後,這個數字是4.6億。

移動端觸網用戶激增,不僅是新一代互聯網人野心膨脹,用戶們的表達欲也擠開了機會主義的口子。

直播與短視頻乘上早班車。

2013年,快手由動圖製作工具轉型為短視頻社區,憑藉簡潔的產品邏輯,快手積累了粘性極高的二代用戶。

這批用戶在快手紮根,進而頑強生長,很快,被稱作是沉默一代的小鎮青年開啟了造神運動,麥克風與聚光燈交到了草根一族手中。

喊麥與社會搖強勢出鏡,成為土味1.0時代的標籤。而MC天佑與牌牌琦等主播,被流量加冕,站在了這場擴圈運動的中心。

2016年,微信公號X博士一篇推文《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裡的中國農村》席捲社交網絡,在赤裸裸的階層對比中,主流討論隨之襲來,土味文化徹底盪開漣漪,從一角狂歡到萬眾矚目。

這是網絡世界發生的故事,但在商業世界這個故事是另一種寫法。

土味文化是個圈

短視頻在2016年伴隨著爭議站上了風口。抖音橫空出世,美拍奮起直追,次年,騰訊也重啟了微視。輕量化的視頻創作在這一年裡鋪開,虎魚等直播平臺也相繼下場。

《新聞業的救贖》一書裡,曾談到「新聞生產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受眾僅憑一部iPhone就可以闖入、完成大部分的生產流程。而更可怕的是,這些闖入者不僅全副武裝,而且通過社交媒體聯合起來。他們不但闖入傳統媒體的世襲領地,而且還開疆闢土,自己嗨起來。」

正如當年圖文領域所經歷的變革,傳統媒體與自媒體共享創作工具,話語權讓渡,注意力爭奪,新新用戶崛起。視頻領域一一復刻,只是這種復刻兩極化更強。

因為基礎工具的技術進步,使得視頻生產的門檻極低,創作者素質差別極大。內容池多元複雜,生猛的土味創作者和MCN代持的專業網紅共聚一堂,媒體生態遽變。

硬幣的另一面是,「當整個媒體生態發生改變,媒體的受眾不可能不變」。

2017年的互聯網熱詞評選中,由土味文化衍生而來的熱詞很多。「扎心了老鐵、雙擊666、皮皮蝦我們走……」頻頻登榜,而社交媒體上,人均「社會你X姐、社會你X哥」,幹啥都要「安排、安排」。

這一年,也是MC天佑的璀璨之年,衛視春晚、當紅綜藝的邀約紛至沓來,喊麥界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而大眾討論,有審視,有善意,也有尖銳的批判。但不論正面還是負面,土味文化在亞文化賽道里殺出了一片天。

可對MC天佑來說,盛名降臨得太快並不是一件好事。他的粉絲基本盤複雜,本人又身陷江湖義氣之爭, 難免亂中出錯。

沒喊上兩天,MC天佑就被封殺了,一同站上審判臺的,還有牌牌琦。

總而言之,土味1.0階段的精神小夥們夢幻開局沒多久,就被社會主義的鐵拳捶打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土味文化也隨之偃旗息鼓。

02 全民土味創作與機構的電商帶貨

懸劍落下,削去了冒尖的弄潮兒。

視頻與直播平臺紛紛開啟自查,分層的土味2.0時代開啟。

新一茬土味文化代表團誕生在B站,鬼畜區玩梗的Z世代捧出了雄鷹高飛、華農兄弟、giao哥等土味新星。在微博,「土味老爹」與「土味挖掘機」靠著搬運視頻,在社交輿論場吸引了不少目光。

接著,就是土味表情包的傳播,用戶造句,進而造梗,視頻生產與圖文創作彼此影響,共同出圈。

2018年到來,偶像元年的浪潮揚起了土味文化的帆。

土味文化是個圈

《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相繼登場,土味應援也因此走紅。

「你一票我一票,菊姐明天就出道!」

「你偷懶我偷懶,菊姐就得丟飯碗!」

「村花放心飛、村民永相隨。」

在全民打call的當口,土味應援和土味情話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在創作者層面,下場的平臺卻開始勒緊韁繩。

華農兄弟、廚師長王剛、手工耿、野食小哥……人設陽光,視頻內容有野趣而不野蠻的新一代博主不斷登上官推封面,或是走向主流輿論場。

而另一波博主,孫笑川、giao哥、藥水哥等,則走進了吹水群的表情包收藏夾,活在社交軟件的評論區以及B站鬼畜視頻中。

顯然,到了土味2.0階段,平臺們很清楚,跟著流量的指向亦步亦趨,有可能加冕,也可能跑溝 裡。

事實證明,隔著屏幕和網線的用戶既可靠也可怕。

2018的下半場,下沉一詞被頻繁提起,互聯網公司扎堆研究五環外用戶,小鎮青年成為年度熱詞。與此同時,視頻平臺和MCN機構漸漸跑通商業閉環,土味文化所孕育的商機並不止於被抹平的城鄉距離。

於是平臺下場,來指導創作者們通往變現。

土味文化是個圈

電商帶貨、直播助農,每個平臺都有一批「滯銷」的農產品,大山裡的帶貨故事真摯又動人。

但與銷售額一起增長的,不僅僅是土味文化所締造的商業故事,也有無數個「折戟好奇心」的購買力。

03 東北蒸汽波與翻轉的土味解讀

土味文化的劇情跌宕起伏,神奇現實上演之後,解讀走入時代肌理。

2019年夏末,《野狼disco》以土嗨的姿態潮爆社交網絡。寶石老舅在說唱圈上演傳奇的草根崛起故事,而文化界則開始追憶共和國長子的往事,並在寶石老舅的歌詞裡尋找失落的東北一代。

在搖曳的土嗨神曲裡,一種新的音樂流派登場,寶石老舅成為東北蒜味蒸汽波的靈魂人物。

不止於此,時代之手翻轉騰挪,土味文化盪漾在新的流行裡。

2019年7月,微博賬號「趙明明的限定雜貨鋪」發佈人物群像混剪視頻——《我盛裝以待,躍入人海》。這則視頻的素材剪輯來自快手上的用戶UGC,3分多鐘的片子,160段人間像。憑藉這則剪輯,快手口碑翻身,土味文化變身「不加濾鏡的真實人間」。

無獨有偶,在B站,也發生了一場有關土味文化的二次創作。

土味文化是個圈

一個ID名為「朝陽冬泳怪鴿」的快手用戶,用播音腔說著勵志雞湯在B站走紅了,「奧利給」一詞制霸鬼畜區。

隨後,無數則土味正能量視頻開始被循環創作,最終,連新聞聯播主播都說起了奧利給。

年底,快手冠名春晚。寶石老舅也和陳偉霆、張藝興一起在春晚舞臺唱起了《野狼disco》。而李子柒的YouTube粉絲,即將踏過千萬大關。

但這並不意味著土味文化實現了涅槃。

在互聯網一角,島內老八不無憂傷地上演新鬧劇,giao哥依然想要發揚光大「一給我裡giao giao」式說唱,就連抽象梗都迎來了接班人帶籃子。

至此,土味文化的民間自嗨已經足夠盛大,無數人前赴後繼地巧用「符號」賦予土味更多意義,亦或是冠之以「後現代主義的狂歡」來闡述因果。

但現實是,土味文化所入侵的維度,早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原生態表達」所能覆蓋的。

每個原生態的背後都有著算法與消費文化的影子,資本和平臺不斷加持,連MCN機構也演化出更隱秘的本土化形態。

而他們試圖解答的,從來不是土味文化的人文意義,只是「財富密碼」而已。

04 土味文化二週目,精神小夥又起舞

2020年4月,歌手楊坤的直播間內,再度上演有關土味文化是否具備藝術性的爭論。

直播間裡,楊坤怒斥近來火爆快抖的網絡歌曲《驚雷》,「不僅難聽,還噁心俗氣」,並放言,「以後喜歡聽《驚雷》的不要進我的直播間」。

宛如巨浪蓋頂,原作者MC六道火速回應楊坤,「驚雷比你的任何一首歌都要火」。而跟隨者們則迅速甩出抖音50億播放來佐證MC六道此言不虛。

這本是直播間裡,一場再普通不過的觀眾點歌,但是不太湊巧,觀眾老爺的歌沒點成,反倒把主播的火點著了。

老牌歌手和網生藝人在線開撕,而喊麥也再回輿論場。

這一切,有點似曾相識。

三年前,主播MC天佑參加一檔綜藝,以喊麥的方式助陣歌手毛不易,但這場合作在音樂人趙英俊看來,有點「委屈」毛不易,罵戰就此而生。

有人稱這是存在即合理,有人認為這是美育不到位,精神小夥與吃瓜網民爭鋒相對,互不相容。

像是宿命輪迴,土味文化繞了一個圈,又站定在最原始的漩渦中。

作者:鹹魚魚,編輯:吳懟懟

本文由 @鹹魚魚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