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的小故事

忘記一切,但從未忘記你

在臺灣有一對老夫妻,退伍的王爺爺85歲,王奶奶69歲,結婚50多年,感情甚篤。

不幸的是,兩人先後患了老年痴呆症,雙雙失智。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什麼都忘了,但卻還認得彼此的臉孔,隨時找尋著對方的身影。

家人白天要工作,於是兩位老人被安排到醫院的看護中心,白天接受照顧及復健,晚上接回家。但不管在哪裡,不管幹什麼,兩人都要在一起,片刻也不想分離。

對於老夫妻來說,除了朝夕廝守,生活能給予他們的不多了。可是,隨著王奶奶病況的惡化,連這一點點的幸福都要被剝奪。王奶奶必須住在看護中心接受全天候的照料,這樣一來,她只能白天和王爺爺在一起,到了傍晚便要分別。臨走時,王爺爺總不斷詢問:“奶媽呢?我得帶她一起回家。”最後他一個人離開,憂傷總是掛在臉上。

而失智較嚴重的王奶奶反而顯得非常開心,還喜歡穿紅色衣服,她會笑嘻嘻地告訴周圍的人:“我快要結婚了。”當有人問她:“你要和誰結婚?”她會清楚地說出王爺爺的名字。原來,她的記憶回到了少女時期,永遠停留在即將嫁給王爺爺的那段幸福時光。

關於愛的小故事

關於愛的小故事

2013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則公益廣告《打包》,許多人看後都落下了感動的淚水。這則廣告不是來自哪個天才編劇的創意,而是來源於該廣告製作公司的楊先生和其父親的真實故事。

楊先生的父親得了老年呆症,記性越來越差,冰箱在哪兒、廁所在哪兒,他都不記得了,後來,他連親人都不記得了。有一天中午,楊先生帶父親到一個酒店的餐廳吃飯。吃到最後,父親發現盤子裡面刺下兩個餃子,竟然用手直接拿起餃子裝進了口袋。楊光生愣住了,說:“爸,你幹嗎呀!”父親喃喃地說:“這是留給我兒子的,我兒子最愛吃這個。”

後來,父親因為病情惡化住院,楊先生請假陪伴在父親左右。他跟同事說:“即便父親再也認不出我了,我也要讓他一睜眼就能看見最愛的兒子。”

關於愛的小故事

關於愛的小故事

(原文出處:楊萍摘自《東方青年》2014年第33期)

永不消逝的提示音

“堤壩站”是倫敦地鐵線上普通的一站,但許多人經過時會駐足片刻,聽一聽地鐵提示音“Mind the Gap(小心空隙)”,並品味其中愛的故事。

這句話是英國演員奧斯瓦德在20世紀50年代為倫敦地鐵錄製的,然而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的地鐵站採用電子提示音,取代了奧斯瓦德的錄音。2007年奧斯瓦德去世後,倫敦只有“堤壩”站還在播放他的錄音,於是,他的妻子瑪格麗特便經常坐在“堤壩”站裡,一遍一遍地聽丈夫的聲音。

2012年11月,瑪格麗特發現,丈夫的聲音被電子提示音代替了。傷心的她給車站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這句錄音的磁帶。車站得知原委後,決定重新播放奧斯瓦德的錄音。

此事感動了許多英國人。

他們認為,這段錄音是對愛的最好詮釋,當現代科技讓我們陷入“同桌吃飯、各玩手機”的溝通的冷漠時,我們需要重新尋找科技與愛的平衡。

關於愛的小故事

關於愛的小故事

(原文出處:墨墨摘自《環球人物》2013年第1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