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拖延症指南,這一點注意到就能從根本減少行動阻礙!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你是否精彩心懷大志想要幹大事行動力卻低的不得了。減肥開始兩天就放棄,想要運動卻一拖再拖。計劃的好好的卻一直不執行。工作任務等到了ddl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後悔莫及。

這大概就是讓人瘋狂吐苦水的拖延症吧!

擺脫拖延症指南,這一點注意到就能從根本減少行動阻礙!

我只想做一條鹹魚

看清拖延真面目——到底什麼阻礙了你,拖延時你可能有一下心理

心理活動一:“感覺好累,挺費時間的,我現在不想做”

心理活動二:“不行,我覺得我這樣做肯定不夠完美,我 再花點時間謀劃謀劃”

心理活動三:“qiao我崩三還沒登陸,反正這一時半會兒 也搞不定,快樂一下我覺得完全OK”

嗯?怎麼似曾相識?

哈哈其實不管當下你的心理是如何,其實背後都受到了情緒的操控。而你大概毫無察覺!沒有感覺就對了,要是能從這根源去解決你也就不會拖延了

擺脫拖延症指南,這一點注意到就能從根本減少行動阻礙!

我才沒有情緒化呢!!!

抓住情緒的小辮子改善去拖延解決方案

1.覺察到自己行動前的情緒和根源

容易產生的負面情緒:

1.畏難情緒:覺得自己不可能完成

2.完美主義:設想了N種方案依舊覺得不夠完美,還要繼續完善計劃的計劃控,行動只停留在計劃

3.單純厭惡:所做的事自己根本不喜歡,但又不得不做

一定要深入思考去解決情緒問題。從另一個方面說吧,一旦你對任務開始思考,投入時間成本,其實你就是在行動了(so思考的內容比思考本身重要)。

(至於具體方法其實你都知道,做不做得因人而異,當你清晰認識到自己根源性阻礙時就能做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調整啦)

2.探索你的行動與情緒的平衡點

這是讓行動和情緒相互協作的一步。為什麼做一些事你總是很不舒服,或者有很多負面情緒。其實是你沒有找到情緒和行動協調的動態平衡位。在這個動態平衡位,既不會因為畏難情緒而影響了行動,也不會因為行動本身產生阻礙情緒。按照正常的方法論:我們設置的目標應該10%的挑戰性。可你的10%是如何判斷的?你每天的精力都允許你一直在挑戰10%嗎?實際情況只有自己清楚。我覺得可以試試對自己做“實驗”,量化觀察自己的情緒平衡區間到底在哪?這樣在做任務計劃改善行動力的時候就能制定更合適的行動計劃了。

3.外部自主加強正反饋,提升良好情緒感

當任務是一個長期堅持才能產生效益時,往往因為“無感”而夭折。首先你需要學會降低令你愉悅的閾值,你的感受力更強對開心快樂的挖掘點很多的時候。小事也能讓你快樂。這其實也是情緒感知力的鍛鍊之一。實在沒有感覺咋辦?外部添加唄!適時的給予一些獎勵,物質的也好,尋找情緒提供外源也可以。例:我減肥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吃後果可以接受的欺騙餐,真的很快樂!方法有很多自己慢慢挖掘。

擺脫拖延症指南,這一點注意到就能從根本減少行動阻礙!

the end

每個個體都是完全不同的,你真正做到覺察覺知自己的變化,全面瞭解自己才能為自己規劃最合適自己的問題解決方案。不止是拖延所有關乎己的問題解決底層邏輯不過就是如此。

學了再多的東西沒有開始實踐都是紙上談兵。就像我到現在我也沒有規劃這個個人號要怎麼運營。但我想清楚了一點:就讓他作為我的輸出庫吧!在文字當中開始第一次實踐和修正,也希望在分享中收穫更多來自外界交換的禮物!

你也一樣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中用起來,才算是真正的學到了,知行合一才是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