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發佈的20個重大前沿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醫學相關4個

什麼是有意義的科學研究和有意義的技術創新?

能夠解決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

對技術和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和有意義的技術創新項目!


2019年6月3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周守為發佈了2019年2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技術和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的前沿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這些問題的發佈,在科學界不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將會產生很大的導向作用。


1 暗物質是種能探測到的基本粒子嗎?

- 中國物理學會推薦

2 對激光核聚變新途徑的探索

- 中國物理學會推薦

3 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反應機理

- 中國化學會推薦

4 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材料電化學

- 中國化學會推薦

5 情緒意識的產生根源

- 中國心理學會推薦

6 細胞器之間的相互作用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推薦

7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推薦

8 廢棄物資源生態安全利用技術集成

- 中國農學會推薦

9 全智能化植物工廠關鍵技術難題

- 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推薦

10 近地小天體調查、防禦與開發問題

-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推薦

11 大地震機制及其物理預測方法

-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推薦

12 原創藥物靶標發現的新途徑與新方法

- 中國藥學會推薦

13 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創新方法與技術

- 中華中醫藥學會推薦

14 人工智能系統的智能生成機理

- 鍾義信院士推薦

15 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推薦

16 可再生合成燃料

-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推薦

17 綠色超聲速民機設計技術

- 中國航空學會推薦

18 重複使用航空運輸系統設計與評估技術

- 中國宇航學會推薦

19 千米級深豎井全斷面掘進技術

- 中國鐵道學會推薦

20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和油氣一體化 勘探開發機理和關鍵工程技術

- 中國能源研究會推薦


為何是這20項?

據瞭解,2019年共收到81家全國學會及學會聯合體申報的462個問題。進入終選環節以後,27名院士專家以問題難題的學術價值和質量水平為依據,從前沿性、引領性、創新性、戰略性等四個方面對提交的問題難題進行評議,最終遴選出75個前沿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其中,2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對技術和產業創新具有關鍵作用的問題難題,在第二十一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面向社會進行了發佈。

這些項目要麼是當前十分前沿、並且難以解決的基礎科學研究,要麼是當前非常需要突破的工程技術難題。任何一些問題的解決,都具有非凡的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杜善義認為,解決了這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不僅能改變我們人類的生活,同時對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也會起到支撐和指導作用。


為何要搞這樣的評選?

為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前瞻謀劃和佈局前沿科技領域與方向,中國科協自2018年起通過所屬全國學會及學會聯合體,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了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徵集發佈活動。這是中國科協發揮自身組織和人才優勢,研判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明確科技創新突破口,前瞻謀劃和佈局前沿科技領域與方向,服務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

"中國科協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的發佈,既和當下的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又有面向未來的戰略意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表示,研判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對於看清全球局勢、明確創新突破口、推動國家科技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等都有具有重要意義。


今後怎麼辦?

以後,中國科協還會圍繞評選出來的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進一步深耕,建立問題庫、對策庫等,並形成長效機制,將本活動作為一種智庫模式進行設計。


有興趣者可詳細閱讀20項的上榜理由:

1 暗物質是種能探測到的基本粒子嗎?

上榜理由:暗物質很可能是一種未知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的基本粒子,可以建造超級靈敏的粒子探測器來進行研究。暗物質粒子一旦被發現,將成為人類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成就,會對未來粒子物理與天體物理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中國物理學會推薦

2 對激光核聚變新途徑的探索

上榜理由:激光核聚變的成功實現將有望解決困擾人類多年的能源問題,還可用於模擬核武器相關過程,可帶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並保障國家安全。

——中國物理學會推薦

3 單原子催化劑的催化反應機理

上榜理由:該問題的突破,將進一步豐富催化領域的理論知識,指導新型催化劑的設計、研發以及製備,拓寬催化劑的應用範圍。有助於實現物質 "原子經濟性",對催化及相關領域有重大貢獻,或將伴隨新興研究領域的出現。

——中國化學會推薦

4 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材料電化學

上榜理由:突破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核心材料體系的技術瓶頸,實現高能量密度動力電池工程化,可從根本上消除電動汽車行業"續航里程焦慮"問題,快速推動該產業的發展,對振興中國汽車、保障能源安全、節能減排等有重要意義。

——中國化學會推薦

5 情緒意識的產生根源

上榜理由:指向人類對深邃而複雜情感世界的認識和理解,有助於解釋人類社會獨特性的進化依據,不僅有利於維持現有社會的健康和發展,也可解釋人類社會建構的基礎,重塑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理解框架。

——中國心理學會推薦

6 細胞器之間的相互作用

上榜理由:利用多學科交叉前沿技術,研究細胞器相互作用網絡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機制,對細胞器網絡在生物膜穩態維持、動態變化等重要細胞生命過程的作用提出原創性理論,以支持相關重大疾病的診斷、預防和新藥研發。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推薦

7 單細胞多組學技術

上榜理由:該技術可系統地鑑定細胞異質性和識別罕見細胞類型,在遺傳特性、生化特徵和生理功能方面提供前所未有的精準數據,可廣泛應用於胚胎髮育、細胞分化和譜系追蹤,以及人體生理功能和疾病發生髮展的研究。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推薦

8 廢棄物資源生態安全利用技術集成

上榜理由:可解決大量養分資源僅能作廢棄物或因處理不當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有效控制環境汙染和耕地質量風險,引導工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實現生產清潔化、利用安全化、投入品減量化等,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農學會推薦

9 全智能化植物工廠關鍵技術難題

上榜理由:智能化植物工廠可提供農業與大都市食品安全生產的新模式,並在智能化裝備與管理決策系統、新型LED光源與光能有效利用、新型作物品種改良等方面掌握核心技術,將促進人工智能與農業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推薦

10 近地小天體調查、防禦與開發問題

上榜理由:可整合拉動地面設施、太空探索、太空開發及太空經濟研究,發展航天未來技術和牽引太陽系演化前沿科學研究。助推小天體撞擊天地一體預警體系及國際大科學計劃發展,體現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推薦

11 大地震機制及其物理預測方法

上榜理由:孕震斷層多鎖固段脆性破裂理論很好地描述了板內和板間地震產生過程,有望從根本上解決地震預測預報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進而提高人類預防地震災害的能力,亦有助於大幅提升我國在國際地球科學領域的學術地位。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推薦

12 原創藥物靶標發現的新途徑與新方法

上榜理由:通過生命科學的深入研究,發現對疾病發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基因、酶、受體等生物大分子和相關的調控通路;利用已有的生物活性分子去發現它們的作用靶標,這兩個發現和確證藥物作用的新靶標、新機理的主要途徑,是實現我國原創藥物研發的重要突破點。

——中國藥學會推薦

13 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創新方法與技術

上榜理由:該技術可篩選出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的中醫藥干預措施,更能體現出中醫特色的治療病證,可產生用於評價中醫複雜干預的方法,對內為民生服務,對外可提升國家科技、經濟和文化實力,並可產生一系列獨創的臨床研究方法和技術。

——中華中醫藥學會推薦

14 人工智能系統的智能生成機理

上榜理由:人工智能是引領現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力量,可使人類從一般性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從事創造性工作,從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無可估量的偉大貢獻。但成功的關鍵是——要理解"智能生成的機理"。

——鍾義信院士推薦

15 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上榜理由:該產業將成為我國新經濟增長點和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快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化應用、完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技術佈局,提升國際競爭力和科技創新實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改善環境汙染等具有顯著意義。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推薦

16 可再生合成燃料

上榜理由: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轉化利用二氧化碳設計出適合高效清潔燃燒的合成燃料分子結構,實現CO2+H2O→CxHy的分子轉換,生產合成甲烷、醇醚燃料、烷烴柴油、航空燃油等可再生合成燃料。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推薦

17 綠色超聲速民機設計技術

上榜理由:該技術的問世將使高速飛行完美融入人類的生產生活,極大地縮短民航運輸的時間,使國際間的經貿往來更為頻繁和高效,是激發我國民用航空工業提升整體實力、趕超傳統航空強國的一次重要歷史機遇。

——中國航空學會推薦

18 重複使用航空運輸系統設計與評估技術

上榜理由:構建航班化運營的重複使用航空運輸系統,可大幅提升我國自由進出和利用空間的能力,是深入推進航天運輸技術發展、實現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內容,還將進一步落實軍民融合戰略,促進航天裝備體系發展。

——中國宇航學會推薦

19 千米級深豎井全斷面掘進技術

上榜理由:攻克深部複雜巖體高效破巖、同步支護、巖渣連續提升、姿態實時導向等關鍵技術,創新研製大直徑深豎井全斷面掘進裝備,為川藏鐵路、深部資源開採、深地空間開發等戰略工程提供技術與裝備保障,開創深豎井工程安全、優質、高效、綠色建設新模式,搶佔全球深部地下空間開發領域的技術制高點,為"向地球深部進軍"國家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中國鐵道學會推薦

20 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和油氣一體化 勘探開發機理和關鍵工程技術

上榜理由:基於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和常規油氣賦存區域的空間耦合關係,重點攻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和常規油氣綜合探測機理、海底表層、中深層天然氣水合物和深部油氣資源的一體化開發機制和核心技術裝備,從而實現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淺層氣和深部油氣的立體開發,可極大提升我國海域天然氣資源的綜合開發能力,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能源研究會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