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本文系頭條號作者“木小姐和樹先生”原創首發,歡迎關注、留言】


離婚,對現在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

有些人動不動就喜歡把離婚掛在嘴邊,把離婚變成威脅另一半的一種方式。

而且,女生似乎更容易把自己放在一個受害者的位置。

當然,我不否認有些夫妻的感情確實破裂而導致無法繼續

可如果長期把一拍兩散當成追求幸福的權利,不願意主動解決問題,經營感情

真的沒有考慮過輕易離婚的後果嗎?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也許自己在婚姻中確實受了委屈,可是輕易離婚,再婚,給孩子的傷害,要比自己多得多。

也許你認為,你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你的婚姻和孩子無關

當然可以,如果你真的如此強大,木小姐相信也同樣可以保護好孩子

最怕的,就是你聽了強者的話,卻不如她們強大。


如果你是胡一統,我就去找我的夏東海


這個時代,二婚簡直太正常的,看著《家有兒女》長大的木小姐,並不覺得重組家庭有什麼問題。

她告訴自己,女人,只有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

她說,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生而為人的權利;

她覺得,一個愛你的男人,不會因為工作而減少陪伴你的時間,除非他不愛了。

面對爭吵,她抱著:愛你的人,不用多說,不愛你的人,說再多也沒用的心理。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現實太現實,標榜獨立自主,絕對不會成為任何人的依附,只忠於養我的,和我養的的木小姐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因為瑣碎之事爭吵後,終於覺得自己精疲力盡。她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遇人不淑,如果再這樣生活下去,下輩子是不是就完蛋了。

於是,終於在一起因對方亂扔襪子而引發的家庭戰爭後,木小姐帶著4歲的孩子摔門而去。

只留下一句:民政局見。

木小姐離婚了。


做強者,不能只靠嘴,最重要有個好身體


單親的生活並不好過。

孩子沒有人照顧,只能把上了歲數的媽媽接到生活的城市,主要負責孩子在幼兒園的接送。最重要的是,獨自一人的她已經逐漸發現,自己微薄的薪水,根本無法完全承擔生活的壓力。她白天上班,晚上做兼職,每天都要到深夜才能回家,推門看看自己早已經熟睡的孩子……

儘管每天都在連軸轉,木小姐依舊沒有放棄。

她覺得,就算再累,也比窩窩囊囊的生活要好,所有打不倒她的,都會讓她變得強大。

她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孩子幸福的生活,儘管現在沒有時間陪孩子,將來孩子會理解媽媽。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生活想要打垮你,不是用錢,而是用意外。

深夜,孩子開始發燒,上吐下洩,木小姐嚇壞了,抱著孩子就要去醫院。

衝到空無一人的街上,讓她絕望的是,離她們最近的醫院,打車雖然只要10幾分鐘,可走路卻需要1個小時左右,更別說抱著孩子了,她等了很久,才攔下一輛出租車,孩子卻因為過度疲憊,昏睡在懷裡。終於到醫院了,孩子不停的哭鬧,她只能不斷的安撫孩子的情緒,長期缺乏休息木小姐在這一刻,才感覺到真正的無助。


連軸轉的她,身體終於開始對她發出了警告。

木小姐開始頻繁的生病,稍微不注意,感冒發燒立刻找上門,她想起那句話:女人如果不愛自己,就沒有人愛你!可如今,體力和精力都似乎在長期透支中,被消耗得差不多了。面對生活,她哪裡顧得上愛自己?

體檢報告中,木小姐之前身體中的囊腫,變成了膿腫。

醫生建議她住院治療,現實告訴她,你不可以住院,你如果倒下,所有人都倒下了。最後,木小姐每天只能抽中午休息時間,去醫院檢查,輸液。


只懂得愛自己的人,如何教會孩子愛他人?


木小姐遇到了樹先生,樹先生對她很好,這一點毋庸置疑。

同是離異,木小姐覺得只有樹先生才懂自己,認為這樣的樹先生一定比沒結婚的男人成熟得多。

在一起幾個月之後,木小姐以為找到了自己的夏東海,於是她對樹先生說,如果想和她在一起,唯一的條件就是,對孩子,要“視如己出”。

樹先生同意了,他是個好人,也同樣非常愛自己的孩子。

木小姐又結婚了。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婚後的生活,麻煩並不在兩個大人,是孩子無法接受原本叫著“叔叔”的人,變成了“爸爸”。

現實生活,也不像電視劇那樣,一兩集之後,孩子就已經接受了這個設定。

事實上,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叛逆,就如同一隻爭奪地盤的小野獸,遠比你想象的更為兇猛。

自從樹先生出現之後,孩子的性格變的非常偏激。

吃飯的時候,故意把飯弄灑,在菜裡翻來攪去,最後什麼都不吃

把樹先生的杯子摔碎,卻說只是因為不小心,對樹先生極不尊重,大呼小叫,用稚嫩的方式希望樹先生可以離開他們。

木小姐實在看不下去了,教訓了一頓。放在普通家庭,不過也就是媽媽教育孩子一樣的正常,可在木小姐和樹先生這樣的重組家庭中,孩子敏感地認為:媽媽為了這個男人教訓我,是因為她不愛我了……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看到孩子如此排斥樹先生,木小姐不知道如何是好

她希望孩子可以理解自己,可孩子只是孩子,他最愛的永遠都是爸爸媽媽

木小姐說:孩子,我和爸爸離婚了,這並不影響你,我們依然愛你

孩子說:你們既然愛我,為什麼不能為了我再和好?

木小姐說:我和你爸爸在一起,不快樂,你希望媽媽不快樂嗎?

孩子說:我和那個男人在一起也不快樂,你希望我假裝快樂嗎?

父母總是覺得,總有一天孩子會理解我們

可是這個總有一天,到底是一段多漫長的過程?即便孩子最終理解了,可這個過程中的傷害,也同樣不可逆。


幸福的標準:從愛自己,變成愛孩子


孩子的不可接受,也許時間會治癒一切。

可樹先生到底是不是夏東海,木小姐也猶豫了。

面對孩子的抗拒,木小姐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一邊安慰孩子,一邊安慰現在老公。

另一邊,樹先生曾經說過要對木小姐的孩子“視如己出”,他也陷入了自我懷疑。

什麼叫做“視如己出”?就是把她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

這可能嗎?樹先生問自己:如果是我自己的兒子,吃飯吃成這個德行,我應該早就把飯菜全撤走了。

不想吃飯就餓一頓!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自己的孩子,這叫教育,可後爸,就叫虐待。

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樹先生只能一邊強忍怒火,一邊打著哈哈。

樹先生知道孩子喜歡格鬥機器人,於是給孩子買好禮物,早早的就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可是孩子卻當著同學的面,把他買的禮物扔進垃圾桶,還說:我爸會給我買更大更好的!

有這個錢,我為什麼不給自己女兒買點好吃的?樹先生想。

每次孩子和樹先生鬧,樹先生說,沒關係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可越是如此,孩子越覺得抓到了樹先生的把柄,越是變本加厲!

木小姐總是和他說對不起,總是在教訓她的孩子。

可樹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欣慰,他知道,這並不能改變什麼。

更重要的,樹先生開始從她們母子的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前妻和女兒的影子。

她們母女倆是不是也是如此?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女兒是不是也不能接受另一個爸爸的出現?用她弱小的力量來抵抗父母給她帶來的不安?

樹先生越這樣想,越覺得應該對女兒好……

越對女兒好,女兒就越無法接受生活中有另一個爸爸……

越無法接受,前妻的處境就越難……

樹先生是個好人,他卻無法做到對木小姐的孩子視如己出,也無法做到對自己的孩子熟視無睹!

他想:如果沒有離婚,自己當初再忍一忍,再多退一步,生活或許就不會如此兩難了。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確實,一拍兩散對於一些感情早已經破碎的家庭而言,的確是一種解決方式。

但是我們還是首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力量,支撐未來生活中所遇到的壓力和意外。

尤其對於有孩子的家庭而言,更應該把所有一切都要考慮周全。

父母的選擇,怎麼可能和孩子無關?


有很多文章,都在鼓吹離婚就是追求自身幸福的開始,

或許有人做到了,可不要把這種“倖存者偏差”拿來以偏概全!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凡這段感情有一點回旋的餘地,我們都需要努力爭取,這才是最現實的。

是不是總有一些勵志的案例放在我們面前,

比如宋丹丹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依舊精彩,

比如賈靜雯離婚後,堅持自我成長,最後在40歲的時候,遇到男神修杰楷。

比如馬伊琍,中年女人,離婚後活出了少女感

……


半路夫妻的尷尬:交身容易交心難,對孩子“視若己出”難上加難


別忘了,她們的力量,和我們本身就不是一個層級。

她們所擁有的,足以抵抗生活中的各種意外,她們不需要另一個人扶持照顧,也可以給孩子好的教育,給孩子豐富的物質。

這也是為什麼經濟越發達的地方,離婚率越高的原因。

最後還是通過這個故事,給大家幾點不那麼普世的總結吧!


婚姻不是兒戲,把離婚掛在嘴邊,無疑是玩火自焚


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會有一個失望值。當另一方的失望值滿了,你以為另一半還會想之前那樣妥協,可永遠不知道壓死對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不要因為逞強,嘴硬,最後用更長的時間讓生活迴歸正軌。該道歉道歉,該原諒也原諒,所謂磨合,原本就是需要將對方的刺,和自己的刺,統統重新歸置一遍,這同樣也是一種自我成長。


成熟的離婚,才能將傷害化為最小值。


所謂成熟的離婚,首先做到的,就是不帶任何衝動情緒。

將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重新審視這段感情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到底有沒有挽回的可能。

如果確實無法繼續,那麼也應該冷靜地和對方談攏,放棄吵架為目的的對話,不要把婚姻當成戰場,因為你們都是戰敗者。

最需要冷靜談的,就是物質問題,在不影響孩子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別再計較那些得失。

好聚好散,雙方才能夠更好的繼續履行對孩子的撫養義務。


面對新的感情時,儘量以新感情為主


或許,孩子依舊是你們之間的牽絆,但是離婚後,必須要分清到底誰是第一責任人。

如果因為孩子的關係,讓彼此都無法面對一段新的感情,那無疑也會將生活推向偏離……

這樣做,也許有些殘忍,但既然你們已經選擇了重新開始,選擇追求新的幸福,那作為成年人,就應該領著孩子看到未來的方向,而不是被孩子絆住手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