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尹國興老師:我為什麼喜愛賀建奎?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出來以後,引起了全國和全世界科學家的憤怒聲討。尹國興老師是Y-DNA破案法的發明人,是這一事件為數極少的支持者之一,成為中國科學家中的“異類”。本微張睿軒獨家專訪了尹國興老師,聽聽他對這一事件有什麼獨到見解。

1、張:您為什麼把賀建奎稱作是一個奇蹟?

尹:賀建奎早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專業,在美國萊斯大學讀的生物物理博士,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後。應該說,這樣一份簡歷在中國科技界本來並不惹人注目。但是,因為基因編輯的參與和研究,他在博士、碩士、海龜、土鱉滿地跑的時代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裡面存在著奇蹟。

當年柯受良飛越黃河,大家都覺得他很牛。但我並不這樣覺得,開著汽車飛過去,物理定律算得出來,雖然有冒險,但沒有奇蹟。你趕著毛驢車飛過去,那才叫牛,才叫奇蹟。

中國的火箭技術很牛,還有登月的嫦娥,但你知道國家為此花了多少錢嗎?有本事你一分錢都不花,那才叫牛。中國衛星和火箭,這裡面只有交易,沒有奇蹟。

但賀建奎創造了奇蹟。

他做的這個題目,是讓艾滋病家庭正常懷孕生子,實際非常困難,決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簡單。艾滋病家庭想要一個健康的孩子,本身就是奢望,還要一分錢不花,更加不可能。但是,他們遇到了貴人,讓人喜出望外。

中國河南的艾滋病家庭,多是赤貧。丈夫為了支撐一個家,迫不得已去賣血,結果染病,是十分不幸的。讓他們也享受到來自人類社會的最基本的人文關懷,是中國一代科學家的夙願。人們常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秦瓊賣馬”“楊志賣刀”,早已被大家熟知。賀建奎利用手中掌握的資源成功解決了這一疑難,沒有讓悲劇重演。

2、張:基因編輯技術還遠不成熟,可以應用於臨床嗎?

尹:科技前沿遵循的是叢林法則,不成熟並不意味不可以應用。老虎要吃人,還管你成熟不成熟嗎?孩子沒長大,不等於說老虎就不吃他。

同理,一項技術是否可以應用,取決於需要,而不是成熟的程度。所謂的“成熟”,是一個理想的狀態,沒有標準,所以是一個偽命題。

基因編輯技術是否要應用,還要看實際的需要和可行性。育齡婦女有生育的窗口期,過了生育年齡,即使技術再成熟,也無濟於事了。所以,上下游的協調很重要,不是說不成熟就不可以用,更不是說成熟了就可以用。

3、讓艾滋病家庭正常懷孕生產有很多辦法,為什麼非用基因編輯?

尹:我猜測是出於費用的考慮。成熟的技術是治療手段,要由病人支付費用,這是赤貧的家庭無法承受的。而基因編輯還是實驗室技術,還不成熟,沒辦法收費,所以成為了首選。

4、張:有很多人在質疑,這件事為什麼不發表論文?

尹:不發表論文很正常。我也做事情,也不發表論文。

5、張:您說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成就,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科學家和研究機構站出來指責和反對?

尹:現階段的中國,學風不正,拉幫結派,搞人身攻擊。這不是科學研究。《中國科學報》是一份很大的報紙,竟然拉出來了一個三百人名單,這樣去搞一個人。國外的《柳葉刀》雜誌,也發佈了國內多家單位的聯合聲明,與他劃清了界限。

知道什麼是恥辱嗎?這就是恥辱,而且是奇恥大辱。這就是中國社會學風的現狀。

基礎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發現規律,而應用科學強調的是解決問題。這裡面,指責和反對的大多隻是搞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很少見到應用型的科學家的表態,相信絕大多數應用型的科學家應該會和我持有相同的觀點和立場。所以,我覺得,很多人對他頗有微詞,這是戴著有色眼鏡,是社會對應用型科學家的一種歧視。

6、張:如何看待基因編輯技術在嬰兒身上可能有的潛在的風險?

尹:從來不排除這些潛在的風險和可能性。但科學講求客觀實際。一個理智的科學家,是不可能用“可能”來說事情的。如果是這樣,科學家豈不就淪落成了算命先生?

目前孩子健康的。即使將來有了問題,現在醫學這麼發達,也會有後續的應對措施。難道不是嗎?

7、張:基因編輯技術與輔助生殖有關係嗎?

尹:這次爭議的核心並不是基因編輯本身,而是輔助生殖,是不是可以用這項技術來生兒育女。

輔助生殖是一個飽受爭議的領域。比如,剖宮產的發明,曾經有很多人反對。幾十年前,試管嬰兒和人工授精出現,也出現了巨大的爭議,甚至還發生過集體圍攻婦產醫院的事情,從事相關工作的醫學家至今仍然受到各種指責的困擾。現在,“基因編輯嬰兒”似乎要重演當年試管嬰兒的一幕。

8、張:科學家要自覺抵制名利誘惑,賀建奎做到了嗎?

尹:有人說,賀建奎這麼幹是出於名利誘惑,是想出名想瘋了。這是人身攻擊,是極其無聊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首先這是一項工作。其次,從效果來看,並沒有產生名利。這項工作,他沒有名利,反而聲名掃地。而且,這一問題如果協調不好,到後來的結果,很可能全中國、全世界都在搞“基因編輯嬰兒”,而只有他被排除在外。這將是十分尷尬的。

社會對他的譴責聲極強,他本人極少回應,做起了縮頭烏龜。但是,如果這不是口水仗,而是換成真刀真槍,賀建奎是不是就該被打死在那?當然不是。所以,輿情洶湧,但並不可怕。口水仗誰都會打,決非是某一家獨強。

9、張:剛才講到了叢林法則,您能進一步解釋一下嗎?

尹:科研本身就是需要冒險,需要責任和勇氣。科研第一線遵循的是叢林法則,是一個動物世界,也就是一個沒有法律法規、也沒有倫理道德的世界,老虎要吃人,狼群要吃人,你跟老虎和狼群野獸講法律、講規則、講倫理道德,那是極其荒謬和可笑的。如果你感受到了人類社會的某種規則的框套和侷限,你肯定是沒有處在最前沿。

賀建奎的研究用世俗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雖然講不通,但是,它有另一番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叢林法則”。

10、張:對於“基因編輯嬰兒”一家,您有何話說?

尹:整體而言,“基因編輯嬰兒”是一件好事,是科技進步和時代進步的體現,暴跳如雷,像踩了尾巴的貓,大可不必。

對於“基因編輯嬰兒”一家,我要送上祝福和祈禱,因為她們已經不再是她們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人類的前途和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