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特徵,看出一個人的出軌

01

現在,出軌似乎已經是一個見怪不怪的事情。

這讓很多人在面對感情的時候,變得更加沒有安全感。

比如一些在依戀關係中屬於焦慮-矛盾型的人,就會很擔心自己的伴侶是不是有一天是否也會背叛自己。當然,有這種擔心的人裡面女性所佔的比例更高一些。

其實,出軌是一個很個人化的事情,它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規律可循。

即使全天下的人都出軌,也不代表你所愛的那個人就一定會出軌;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說,即使全天下的人都不出軌,也不代表你愛人不會出軌。

理論上的可能性永遠是存在的,所以你擔心,或者不擔心,本質上都不能改變什麼。

不過,通過對出軌行為的研究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容易導致出軌的誘發因素。有某種認知和行為的人,在缺乏自我約束的情況下發生出軌行為的幾率也會更高一些。

02

這些認知或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把愛和性分開的人

有些人認為愛和性是可以分開的,愛是對一個人的在乎和喜歡,而性僅僅是一種生理需求,所以即使和別人睡在一起,也並不代表就愛上了別人,更不代表不再愛自己的伴侶了。

但實際上,愛並不只是一種感覺,它是一種更復雜的情感狀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認為,愛情是由三個構成成分組合而成的:

成分一:親密,包括熱情、理解、溝通、支持和分享等愛情關係中常見的特徵。

成分二:激情,主要特徵為性的喚醒和慾望。

成分三:忠誠,指投身於愛情和維護愛情的決心。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愛不僅包括情感上的親密,還包括了性和忠誠。而把愛和性分開的人,顯然把愛的內涵理解的過於單薄。

有這樣想法的人之所以容易出軌,是因為他們覺得既然和別的異性上床並不會違背對現有愛的忠誠,那麼在意識上就缺乏對身體出軌的警惕和約束,因此,在遇到誘惑的時候就更難以潔身自好。

把愛和性分開的人,通常比較自我,他們過度的關注自己的需求,認為滿足自我是第一重要的事,而很少考慮這會對伴侶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一個人什麼時候最容易犯錯?

就是當他不覺得自己有錯的時候。

所以,不認為身體出軌是出軌的人,不僅容易出軌,而且出的理直氣壯。

03


2. 喜歡曖昧的人

和剛才討論的情況相反,這種類型的人認為身體的背叛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這是情感和婚姻的底線,所以不會輕易突破。

但是,他們認為精神上的“紅杏出牆”就不是一個多大的問題,比如和異性超出朋友關係的關心,過於親密的互動,在聊天時使用很多曖昧的語言等等。

這種精神上的“純潔曖昧”總是讓人一種錯覺(或者說藉口),覺得自己並沒有出軌,但這恰恰是一段婚姻遇到的最大威脅。有調查顯示,80%的婚外情都是從“只是普通朋友”之間的曖昧開始的。

所以,曖昧是一種慢性毒藥,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走到出軌的那一面。

其實對親密關係來說,身體上不出軌只是一個最低的要求,是感情中的兩個人都絕對不可以去做的。但是,僅僅做到這一點也是遠遠不夠的,精神上的忠誠同樣很重要。

好的伴侶,在感情中考慮最多的怎樣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和親密感,而不是把這些只屬於愛人之間的情感偷偷地抽離出來,轉而投放到其他異性身上。

04

3. 與異性相處時沒有邊界感的人

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我們多數情況下更關注熱心、友善、樂於助人等這些積極的互動,而很少去想邊界意識這個問題。

這就導致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喜歡付出型的人在與異性相處的時候,會無差別的對所有人好。

比如不管是朋友、還是同事,只要有人求助,就立馬挺身而出伸出援手。

他們對自己的女朋友或者伴侶確實很好,但是這種好並不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因為他們對其他異性朋友也同樣的好。

這種“中央空調式”的人不僅會傷害自己伴侶的感受,也很容易讓其他異性朋友產生誤解,比如誤認為是不是對自己有愛意等。

另外,這種性格的人不懂得拒絕別人,因而一旦有其他異性對自己展開攻勢,他們也很難明確的表示拒絕,而這種含糊的態度又很容易給別人錯誤的暗示。

這種情況下,也比較容易導致出軌。

因此,在與異性相處時保持清醒的邊界意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謂邊界意識就是說,自己清楚的明白什麼是親密關係,什麼是普通關係。在與愛人之外的異性相處時,除了必要的幫助,還需要足夠的剋制。

親近但保持距離,才是更恰當的相處方式。

05

以上我們討論的這些情況,並不是說這要有這些就一定會出軌,而是說這些認知和行為更容易讓一個人的感情面臨更多的風險,因而在生活中是需要盡力避免的。

避免引火燒身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不去玩火。

那些感情長久的人並不一定是能抵擋誘惑的人,但一定是明白如何遠離誘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