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身邊的貼身太監竟然是他

乾隆身邊的貼身太監竟然是他

李玉是乾隆時期的內務府總管太監。清乾隆年間,今河北省大城縣大里北村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內務府總管太監,此人名叫李玉。李玉幼年家境貧寒,一家人經常外出乞討。李玉兩歲時,一次母親在京城抱著他討飯,轉悠了大半天也沒討到一口吃的。母親餓得眼冒金花兒,走起路來都打晃了,只好先將李玉放在了城門後面,待討著了吃的再來找他。可巧這時康熙皇帝的正宮娘娘孝恭仁皇后坐著鸞駕正打此處經過,皇后聽到李玉哭聲,頓時起了憐憫之心,急忙叫停了鸞駕,命太監過去看個究竟。不一會太監回來稟報:“回稟皇后,城門後有個受傷的男嬰!”“快,抱過來讓我瞧瞧!”太監見皇后執意要看男嬰,只好找了塊布把小孩兒下身裹好,然後抱到鸞駕前。待娘娘接過來一看,只見李玉衣服上血跡斑斑,哭得嗓子都啞了,不由得失聲道:“我的兒啊——”話一出口,娘娘又覺得失了言,心說這孩子不為己出,怎能稱兒呢?

又一想自己貴為千歲,雖不比皇上金口玉言卻也是一言九鼎,既然把這孩子喚了兒,就算認了個乾兒吧。如若今日視而不見,這孩兒說不定就會一命嗚呼,也算是自己積了份陰德。遂命太監將李玉抱回宮中,並言道如有人問起就說是新認的乾兒。

李玉被抱進宮後,娘娘命太醫精心診治,並派專人好生撫養。轉眼李玉長到了十幾歲,皇后見李玉長得面目清秀,說話辦事討人喜歡,便將李玉要到中宮,專門服侍自己寢食。李玉為報答孝恭仁皇后救命之恩,每日小心謹慎不敢怠慢,深得皇后的寵愛。

李玉升至內務府總管太監後,念念不忘自己的生身父母,遣人多方打聽才得知自己原籍是河間府大城縣人,後借出宮之機繞道回了原籍。李玉與母親相認後抱頭痛哭,李玉見家徒四壁,弟弟與弟媳仍以乞討為生,遂將攜帶的銀兩交與父母以解燃眉之急。李玉見父母年邁多病,便請來二叔協助父母打理家務。此後李玉常將自己俸祿遣人送回家中,父母便將李玉捎回的銀兩除少量作為家用外,其餘皆買房置地,沒一兩年的工夫李家便搖身成了大城的首富。

關於李玉的死,歷史上沒有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