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林徽因


林徽因,一個被過度消費的女子。

在網上搜“林徽因傳”,能找到大約數十位作家寫的數十本“林徽因傳”。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市面上常見的部分“林徽因傳”


除了極個別客觀之作外,大部分打著“傳記”幌子的抒情散文,堆砌著一堆諸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時光無言自歌挽”、“初見驚豔、再見依然”、“不離不棄且行且珍惜”、“不慌不忙的堅強”、“一樹花開四月天”的空洞詞藻,無病呻吟,熬著一鍋又一鍋華麗的雞湯。

他們筆下的林徽因,他們全書的主題,幾乎都是這樣的——


“她讓風流才子徐志摩在康橋上隻影徘徊,失魂落魄;讓建築學家梁思成濃情蜜意呵護了一生,至死不渝;更讓學界泰斗金嶽霖默默愛了一生,終身未娶。”


嘖嘖嘖。

他們淡化林徽因一生真正值得為人所敬重的成就,淡化林徽因一生的坎坷苦難,用他們的矯情視角,千篇一律地將林徽因刻畫成一個眾星捧月、明媚中帶點憂傷的“文青”形象。

總之,這樣的林徽因,風靡一時,成了許多“明媚又憂傷”、“靈魂有香氣”的女子追逐的對象。不過,對林徽因的誤解卻絕不止於此——不知從何時起,被“眾多才子深愛”的林徽因,竟成了綠茶?竟成了綠茶鼻祖?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要寫一寫這麼多年裡,林徽因被造過的謠。


林徽因與梁思成相戀過?

並沒有!

所謂的“倫敦邂逅”、“康橋絕戀”都是這些明媚又憂傷的作家捏造出來的。

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前往歐洲。林徽因在倫敦認識了父親的朋友徐志摩,相熟相知之後,徐志摩確實愛上了林徽因——然而,這只是徐志摩的一廂情願。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徐志摩


林徽因曾冷靜地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

林徽因的摯友費慰梅曾提及——


“在多年以後聽她(林徽因)談到徐志摩,我注意到她的記憶總是和文學大師們聯繫在一起——雪萊、濟慈、拜倫、曼斯菲爾德……在我看來,在他的摯愛中他可能承擔了教師和指導者的角色,把她導入英國詩歌和戲劇的世界,以及那些把自己也同時迷住的新的美、新的理想、新的感受。”


16歲的林徽因,對一切充滿好奇,她聽徐志摩講文學,講詩歌,講戲劇,講藝術,講美,講自由——吸引她的,始終是這些。

出身名門的林徽因,從小在傳統的倫理教育中長大,而她的童年,也始終與父母感情不和的陰影相伴。無論如何,她高傲的性情、她的生活閱歷、她的理性都不會允許她去做破壞他人家庭、有悖於傳統和家庭名望的事情。

若非如此坦蕩,林徽因、梁思成又如何能與徐志摩在後來的數十年裡,保持著摯友的關係呢?

事實上,林徽因此次歐洲之行最大的收穫,恐怕才不是什麼“康橋絕戀”——林徽因在倫敦的女房東是一位建築師,正是在與這位建築師的交談中,林徽因明白了何為建築學,明白了建築師與蓋房子的人的區別,明白了建築與藝術密不可分的關係。

也正是在這裡,林徽因萌生了對未來事業的願望。要知道,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先生,也正是在後來聽了林徽因的介紹之後,才決定走上建築學的道路,這才有了後來的一對建築學大師。


“為什麼是我?”“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婚前——

梁思成:“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不瞭解內情的人聽了可能能立馬腦補一出大戲:三個男人眾星捧月般地,同時追求著林徽因,最終梁思成抱得美人歸,內心惶惶不解的梁思成發出此問。

然而,正是如此嗎?

首先,這段對話從未有任何歷史實證,其實是來源於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臺詞。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電視劇《人間四月天》劇照


其次,為什麼這段對話不可能發生呢?

1921年秋,林長民的歐洲考察結束,林徽因隨父歸國。不久之後,林徽因與梁思成在父輩的介紹下相識、相愛,陷入熱戀。

1922年8月,徐志摩返華。重逢後的徐志摩或許心有不甘,或許仍舊痛苦,卻從未聽得其對林徽因有何死纏爛打之事,恰恰相反,他們保持了友好的關係,甚至在1924年共同參與了泰戈爾訪華之事。

1923年,梁思成發生車禍。林徽因對男友關懷備至,時時前來探望,甚至惹得梁思成的母親心生不滿,責怪林徽因不莊重。

1924年6月,20歲的林徽因和23歲的梁思成,動身前往美國求學,他們打算選擇的專業,便是二人後來畢生為之奮鬥的建築學。

依照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的遵循,他二人直到1927年在美國完成學業之後才訂婚、結婚。在他們遠赴重洋求學期間,思成的母親因病逝世,徽因的父親中流彈而亡。在異國他鄉,他們彼此安慰,互相支持著,面對著人生的重大打擊。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林徽因與梁思成


對了,在這期間,徐志摩愛上了好友的妻子陸小曼,並且不顧各方反對與陸小曼結了婚。至於金嶽霖,林徽因、梁思成二人真正與老金成為摯友、成為鄰居,那是在他們回國以後。

所以,到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之際,他二人已相戀相愛六餘年,至於徐志摩之事早都是陳年舊事了,梁思成有什麼必要和立場問這樣一句話呢?而且,梁思成先生為人,忠厚務實,這等言情小說式的對話,先生只怕是絕不會講。


群發電報事件


這一傳言有多扯呢?

這樁事出自上海文人陳巨來寫的《安持人物索憶》中的陸小曼一章。筆者在這裡將這書中中有關林徽因的文字一一摘錄如下:


小曼雲:據志摩與之結婚後告以雲,他在美國哈佛大學時,與適之為最好同學,比他晚二班中有一女同學即林長民之女,與之最知己,奈徐已從小即與張幼儀結婚了。回國後發覺張氏與其父有苟且不端行為,故毅然與之離婚了(後張幼儀即居徐父處.認為義父,申如且出資開上海女子銀行,張為經理也),離張後即致電美國林女處,告以此事,徽露求婚之意。


徐志摩於1918年赴美留學,在哥倫比亞大學讀經濟學。後來,他發現自己對經濟學、金融債券學等毫無興趣,卻喜歡研讀西方文學、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著作。

他因崇拜英國哲學家、劍橋大學教授羅素於1920年來到英國,並在這裡認識了林長民、林徽因父女二人。至此時,林徽因才16歲,何曾去過美國?何曾成了徐志摩“晚二班的女同學”了?

徐志摩輾轉來到倫敦,張幼儀攜幼子千里迢迢來倫敦相伴,何來“回國發覺張氏與其父苟且不端”之說?1922年2月張幼儀在柏林生下次子,3月,張幼儀與徐志摩經吳經熊、金嶽霖作證,正式離婚。這時的林徽因,與父親自歐洲返回中國不足一年,剛剛開始她與梁思成的戀愛,試問徐志摩致電美國哪個林女處?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張幼儀與徐志摩


不久,林女突來一電,內容雲:獨處國外生活苦悶,希望你能寫一電對吾多多有以安慰,使吾略得溫暖暖云云。志摩得電後.大喜欲狂,即寫了一長電,情意纏綿,以謂可得美人人青睞了。


次日即親至電報局發電,哪知收電報之人忽笑謂志摩雲:“先生,吾今天已同時收到了發給這位黛微絲的電稿四份了,你已是第五個了呀!”志摩不懌雲:“你不要胡說,這女士只有本人一個朋友呀。”這收發員遂立即出示其他四人電文示之。


志摩一看,天啊,都是留美的四個老同學也(小曼說時只記得一人為張似旭,餘三人已忘了),志摩氣極了,即持了林之來電去詢張似旭,你為何也去電的,當時張還以為志摩得了風聞,故意去冒他的,堅不承認。志摩乃出林電示之,張似旭大忿,亦出原電示之,一字未易也。於是二人同去其他三人處詢問,都是初不認承,及出電互相同觀,竟是一個稿子也,

五人大怒,遂共同簽名去一電大罵之,與之絕交了。志摩那時始一意追求小曼,而成夫婦者。


且不論這段文字是如何連林徽因的英文名字都搞不清楚(其英文名實為Phyllis Lin),既然此五人如作者所言看穿林之為人與之絕交,為何後來林徽因夫婦歸國後,徐志摩又與他們相交甚密、時常出現在梁家呢?

事實上,林徽因留學期間,確實給徐志摩等朋友們寫過信,卻非出於挑逗戲謔,而是出於對動盪時局的不安,對親友的掛念,對祖國的思念,她寫道——


“……我的朋友,我不要求你做別的什麼,只求你給我個信,單說一聲你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安……”


至於林志摩收到此信後是否精神恍惚、大喜欲狂,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林徽因絕非那等輕浮淺薄之輩。

林徽因後來曾分析自己說:“我不會以詩人的美諛為榮,也不會以被人戀愛為辱。我永是我,被詩人恭維了也不會增美增能……”這才是林徽因。


後二年林女回國了,志摩特地帶了小曼往訪之。小曼告餘雲:其貌之美而大方,堪稱第一云云。餘問名叫什麼,小曼雲:只知為英文名黛微絲林也。

後她去北京住西山別墅中,追求者美國同學之多,不可勝計,她又發奇想天開,一日告許多追求者雲:“你們都愛吾,吾要考考你們,現在想吃東安市場某大水果鋪中的煙臺蘋果,你們不準坐汽車去買,要各人各走去買,哪個第一個買到送到,就算你們真正能對吾有真心愛吾了。”

這許多呆子一聲得令,紛紛往山下而去.內中一人即梁思成也,他借了一乘自行車飛奔而去第一個買得,又拼命飛奔回西山,不料一不小心被汽車撞跌在地,把腳骨折損了,忍痛第一個完成使命,但益受傷,入醫院醫治,愈後,變得 一足微拐了,林感其誠,遂與結婚了,結婚不久憂鬱而成肺病了。


這段文字讀來,實在令人噴飯!

林女回國之時,已與梁思成在加拿大完婚,而後二人共遊歐洲考察建築,而後回國。林徽因便是再美,已經是梁太太了,怎麼還有追上門的不可勝計的追求者呢?且以林徽因之性情之格局,哪裡瞧得上這戲耍眾多追求者之事呢?

再者,梁思成夫婦回國後,先在東北大學任教,後回到北京。工作安定後,他們在靠近東城牆的北總布衚衕租了一個四合院,金嶽霖是他們的鄰居。

至於所謂“香山別墅”,那是在1931年夏,梁思成送林徽因到香山養病,這時候,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已經兩歲了,陳巨來所說的呆子梁思成,早都是林徽因女兒的父親了。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梁思成與林徽因


至於文中所述梁思成之車禍,實際上發生在1923年5月7日——梁思成與林徽因出國之前,並且才不是為買菸臺蘋果博美人一笑之故。真實的緣故是,這一日梁思成與弟弟梁思永,自家中出發,騎著摩托車打算去長安街參加北京學生的遊行示威(這一日是袁世凱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國恥紀念日),不料卻在南長街口,被一輛汽車所撞。


她與適之原為至友,遂時時透露思念志摩之意,適之乃致電志摩,只囑其有事請至北大一談。志摩至京後,適之始告以原委,時梁思成亦在北大為教授,深知其妻非志摩安慰不易病癒,遂請志摩離其家中,並誠意告之。老同學了,但求朝夕相見,使她稍得安慰,希望其病早痊癒。

一日,梁去北大上課時,林女與志摩痛哭而談雲:在美時早已願結為夫婦,其後五個電報,只對你一人真心者,其他四人均有意戲謔,用以取笑者,不圖弄假成真,以致遭君所棄,現已方屬梁氏,悔恨何及,但願朝夕見面,聊慰聊慰而已矣。



梁思成何時在北大當過教授?林徽因的肺病原因自小體弱,且在東北工作期間氣候不適,幾時是因徐志摩而生?既嫁梁氏如此悔恨,又何來二人伉儷情深?何來中國建築學界的一段佳話?


志摩以告適之,適之遂建議來北大作教授,以達伊人願望。志摩因決定以小曼重託瑞午,辭光華大學而北上了。仍居梁氏樓下者。

第二年暑假返上海家中,未及半月,又接得梁思成急電雲:林氏肺疾大吐血不止,已入協和醫院了,希望即來安慰之。志摩當日即買了火車票,預備晚車北上矣,在回家途中遇一航空公司友人云:中午有一飛機專送郵件者可搭乘一人飛京,志摩遂又退了票,改搭該機了。孰料當時航空駕駛員尚未熟練飛行技術,飛至山東時,忽機身出障礙,性急惶惶中觸及山頭,駕駛員與志摩同罹此難了。

當時瑞午至山東收屍,回申雲:此狀之慘,不堪言云。故小曼雲:志摩之死,死於林、死於情者也。


說來可笑,徐志摩留陸小曼在上海,北上至京,何曾是為了林徽因百般哀求的緣故?

當初,他視陸小曼為“他一生的成績和歸宿”,不顧外界阻撓要與陸小曼在一起,答應婚後不再用取父親一分錢。

然而,婚後的生活並未如他所願那般甜美——生活中的陸小曼愛排場,喜交際。不斷翻新的髮型、服飾、鞋帽,影劇院,夜總會,賭場,聚會,鴉片……這一切都使她沉迷,她花錢如流水、令徐志摩苦不堪言;她日復一日地過著天快亮才歸來睡至下午三四點才起、梳洗進餐轉眼間又出門的生活。


這麼多年,林徽因被造過的謠(上)

陸小曼


徐志摩反省自己:“這幾年生活不僅是極平凡,簡直到了枯窘的深處。跟著,詩的產量也盡向瘦小裡耗……”徐志摩離開上海,寄居北京,為的其實是逃離那種銷筋蝕骨的生活。徐志摩甚至多次勸告、懇求陸小曼來北京,然而陸小曼始終不聽。

為了養活陸小曼,徐志摩如陀螺般不停旋轉——在北京三所大學兼課,課餘寫詩作文,甚至在熟人間做房屋買賣的中介。徐志摩吃、住在好友胡適的家裡。夏天只有一件白大褂,連一件新衣服都捨不得做……即便如此,依然入不敷出。

徐志摩長期奔波於京、滬之間,僅在1931年上半年,就往返北京、上海八次。早在徐志摩飛機失事之前,他便已通過朋友的關係多次免費搭乘南京飛北平的郵政班機,一來為省錢,二來為省時間。不過,時間上不能憑自己安排,完全得隨著航空公司走。

至於徐志摩是為林徽因生病而匆忙回京純屬胡說八道,事實上,徐志摩出事那日——1931年11月19日晚上,林徽因在協和禮堂做一場名為《中國的宮室建築藝術》的演講。

因此便有另一種傳言稱徐志摩是為趕上林徽因的演講而匆忙回京。上文便已言及郵政班機的飛機不能憑己安排,並且常常變動,若徐志摩果是為此,那他應是提前計劃提前抵京才是啊。其實徐志摩在此次前往上海前便已對朋友們說明自己“這邊還有課,頂多一個禮拜就回來了”。徐志摩於11月11日自北京乘飛機經南京前往上海,11月19日返回,原是情理之中。

再者,文中既言徐志摩是“暑假返上海家中,未及半月”便收到梁思成來電,急忙趕回北京,怎得徐志摩是明明白白地死於11月呢?

說了這麼多,可見這本書中所述林徽因之事,人物、時間、事件,幾乎全部風馬牛不相及,諸君全當作一樂吧。


以上便是關於林徽因的謠言的上半部分,至於剩下的謠言,篇幅所限,我們在下篇文章裡接著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