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怎麼了?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令世人震驚的是號稱頭號強國、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這次疫情中卻以確診病例數佔全球近1/3,死亡總數遙遙領先等情況讓人無法理解,很多人驚詫到“美國到底怎麼了?”這其中很多人也提出各自的看法,最近,我從賈雷德.戴蒙德最新出版的書《劇變》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賈雷德.戴蒙德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學者,他的學問從生理學跨越到社會經濟政治,給你提供了有關人類社會變化的宏大視角,之前曾經給大家推薦過他寫的《槍炮、鋼鐵和病菌》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後來我還看過另一本他寫的書《崩潰》,也非常精彩,以後有機會介紹給大家。

美國到底怎麼了?
美國到底怎麼了?

《劇變》副標題是“人類社會與國家危機的轉折點”,裡面介紹了戴蒙德生活過和多次訪問過的國家--芬蘭、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尼、智利在近現代歷史中的遇到過的種種危機以及社會變革,當然在書的後半部分他也著重提到了美國在進入21世紀後發生的社會變化以及潛在的危機。戴蒙德先是通過一段個人經歷來探討個人危機如何解決,再進一步延伸影響國家危機結果的因素,分別是:

1對國家陷入危機的舉國共識;

2願意承擔責任;

3劃清界限,明確需要解決的國家問題;

4從他國獲得物質和資金方面的幫助;

5借鑑他國應對危機的經驗;

6國家認同;

7誠實的國家自我評估;

8應對過往國家危機的經驗;

9應對國家失敗的耐心;

10特定情況下國家的靈活性;

11不受地緣政治約束

在介紹美國所擁有的優勢之後,戴蒙德認為美國正在揮霍自己的優勢,有4個層面的問題可能促使美國走向潰敗,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政治妥協的加速崩潰。典型表現就是程序性阻撓議事和阻止任命總統提名的政府職位候選人,在2008年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後,這樣的情況發生越來越頻繁,而且美國人整體上也變得越來越極化,在政治上越來越不願妥協。黨派內部也日益走向同質化,在意識形態上越來越極端:共和黨人愈加趨向保守,民主黨人愈加趨向自由主義,而兩黨溫和派的身影逐漸消失。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在奧巴馬執政時期,共和黨人僅僅在4年內否決了奧巴馬提名的79名政府職位候選人,比過去整整 220年間的總數還要多。

戴蒙德繼續分析了美國政治極端化趨勢的解釋:包括競選成本的攀升帶來的籌款壓力、國內航空旅行的便利(這個不太容易理解,請看書中具體的介紹)、不公正的選區劃分。當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美國選民在政治上越來越不肯妥協,政治家不過是順從選民的意願罷了。

至於為什麼美國社會出現整體政治極端化的現象,戴蒙德提到一個重要原因是--定製信息。美國人接受信息從原先的報紙雜誌,到電視新聞,再到互聯網時代的社交媒體例如臉書和推特,變得只關注自己目前感興趣和認同的觀點。這樣的結果就是“自己將自己封鎖在一個為自己量身定製的政治壁龕中,我只承認自己認同的那一套‘事實’,繼續為自己一直支持的黨派投票,不瞭解對方黨派的支持者為什麼會做出跟我不同的選擇。這個現象在互聯網時代更加明顯,人們通過臉書來進行信息過濾,只和與自己觀點相同的人交往,否則就”解除好友關係“。

除了政治層面以外,美國的其他方面也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極化、偏狹和暴力趨勢,即使是學術交流方面也是如此。這些現象反映了社會資本的衰落,也就是個體之間的關聯--社會關係網絡、互惠性規範以及由此產生的信任變得越來越稀少和缺位。例如在美國原本有很多自發的組織--教會組織、社區組織、職業協會、工會、退役軍人協會等等,參與這些群體活動可以培養人們之間普遍的互惠特性,為他人服務、和他人共事、信任他人,並相信他人以及團體中的其他成員也會為自己提供幫助。不過現在美國人越來越少參與這種面對面的群體活動,而熱衷於各種線上群體。於是在線上活動的人們,在面對屏幕上的信息時,我們更容易做出無禮和輕蔑的回應。一旦習慣了遠距離的口頭暴力,那麼對活生生的人施以暴力也就不再是難事了。

另外三個層面問題分別是不完整的美國式選舉、不平等和政治僵化以及對教育和公共領域的投入減少,這些內容具體可以看這本書瞭解。對任何國家來說,要解決危機的第一步是,對國家陷入危機達成舉國共識,願意承擔國家責任,而不是將問題歸咎於”別的原因“;還要對國家存在問題的方面和運轉良好的方面進行誠實的自我評估。但從這次疫情來看,美國距離邁出解決危機的第一步還有很遠距離,很大一部分美國政治家和選民正在努力讓這些問題變得更糟,而不是去解決它們。

更為嚴重的是,戴蒙德指出美國最缺乏的是向他國學習的意願,不願意以其他國家為榜樣,支學習它們在應對危機時所使用的不同方法,這可能與長期以來美國例外論有很大關係,具體而言就是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是與眾不同的,其他國家的任何方法都不適用於美國。

最後,關於美國的未來,戴蒙德認為這取決於美國人民做出的選擇,但對於美國人民能否做出理智的選擇,連戴蒙德自己都並不十分自信。

我從這本書裡瞭解很多知識,特別是關於定製信息這方面的內容,我深有感觸。其實在中國,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信息是通過互聯網獲取的,人們更容易出現站隊的現象。有時候,我們並不真正瞭解事實真相,僅僅是相信一面之辭而做出偏激的判斷,因此我時常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靜和客觀公正的態度。比如對一件事情,我會盡可能聽不同人發出的聲音,通過邏輯和常識的推理來分析誰說的更有理,或者不同人不同觀點各自合理的成分。這個過程是困難的,是需要和自己固有的觀念和舊的知識框架做鬥爭的。但這又是必須 的,只有這樣才能如鳳凰涅槃一般成長和成熟。

最後,隆重推薦這本去年剛剛出版的新書《劇變》,透過近半個世紀7個國家的歷史演變來認識我們所處的世界發生的變化,以及如何面對危機--不論是個人危機還是國家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