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價值投資首次揭祕(六),哪些公司才是價投的標的呢

我們始終在尋找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異、由能力非凡並且為股東著想的管理層來經營的大企業。這種目標公司並不能充分保證我們的投資盈利,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估計相符。要實現這些,要付出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巴菲特曾經這樣說,但有一種投資方法,卻給我們提供了走向成功的捷徑,那就是選擇買入超級明星股。

巴菲特認為買入超級明星股,是價值投資的最高境界。我們前面講過,巴菲特的投資境界經歷過三個階段,前期是其老師格雷厄姆的“撿菸蒂”,中期是不斷試驗大量買入成為前十大股東進入公司董事會左右公司決策,引導公司業績蒸蒸日上,最終間接實現價值迴歸,後期是借鑑費雪的優秀企業理念,以合理的價格買入跟隨企業一塊成長,最終獲取回報。

若從其選擇企業的角度來看,巴菲特前期選擇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平庸的企業,找到其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等待價值迴歸,但有的時候會失敗,所以其進行反思,進入了中期階段。中期階段的巴菲特,買入的公司都是其能看的懂並能夠找到解決方法的公司,更應該講這些公司已經不在平庸了,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了、華盛頓郵報就是例子。巴菲特後期所選的企業,都是某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本身的財務一定是行業裡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無需去做過多的估值,跟隨其成長即可。

我們可以發現巴菲特憑藉此方法,最終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那也是在其50歲以後的事情了,當然也是其這個理念成熟的時候了。那如何去發現一支公司是行業的龍頭股呢,除了我們耳熟能詳道聽途說外,還有那些具體的方法可以去判斷呢?

哈佛大學有一個教授叫邁克爾-波特,他提出了一個產業結構分析理論,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尋找到這樣的公司。但在尋找這樣的公司前,我們必須要用到前面文章所講的兩步驟。首先要尋找到穩定簡單的行業,其次才是尋找優秀的公司。接下來我們就用波特的理論來做進一步的闡述。

巴菲特價值投資首次揭秘(六),哪些公司才是價投的標的呢

波特教授認為衡量一個行業如何,可以從進入威脅、現有競爭對手間爭奪的激烈程度、替代品壓力、買方侃價實力、供方侃價實力這五個方面去做考慮。倘若一個行業的進入威脅高,那麼必然導致現有競爭對手非常多,那麼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很大,大家都生產了類似的產品,替代品壓力自然也大,由於競爭者,必然導致買賣雙方的侃價能力都很強,你不賣給給我,還有別人賣給我,那必然是一個沒有什麼利潤的行業。

若按照競爭力給行業分類,我們可以給市場分為四個類型,即完全競爭行業、壟斷競爭行業、寡頭壟斷行業和完全壟斷行業。那我們上面所講的一個沒有什麼利潤的行業,必將是完全競爭行業。根據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完全競爭行業必然不是一個穩定簡單的行業,自然就很難產生高的利潤率,也很難產生優秀的公司了。

那與其差距最大的完全壟斷行業,必然將是利潤較高、穩定簡單的行業了,事實確實如此。其次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的行業也是利潤較高的行業,所以符合價投標的的公司並不一定都是傳統行業,也可以是並不傳統的但壟斷性比較高的行業公司。

那在我們的A股市場上,像這種壟斷性的行業其實還是蠻多的,由於我們的經濟體制所致,很多行業只有國有企業才可以參與。比如能源行業、證券行業、銀行行業、信託行業等,但這也並不代表他們一定就會有優秀的公司產生,比如證券行業,週期性非常強,信託行業也是。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優秀的公司並不是被行業所左右的,我們只能說進入門檻高的行業裡產生優秀賺錢行業的公司概率比較高而已。

綜上所述,那就是說我們要想找到優秀的公司,光靠道聽途說是不夠的,光靠行業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對公司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才行。巴菲特所講的超級明星行業,其實並非是社會認為的超級明星企業,而是其心目中所認為的超級明星企業。

1994年巴菲特與一些學生談了進行公司分析的基本方法:“一段時間內,我會選擇某一個行業,對其中的6-7家的企業進行仔細研究,我不會聽從任何對於這個行業或某個公司的陳詞濫調,我努力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找出答案。比如我挑選的一家行業公司,我會讓自己沉浸於想象之中:如果我剛剛繼承了這家公司,而且它將是我們家族永遠持有的唯一財產。那麼我將如何管理公司?我應該考慮哪些因素的影響,我需要擔心什麼,誰是我的競爭對手,誰是我的客戶,我將走出辦公室和客戶談話。我從這些談話中會發現,我這家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具有什麼樣的優勢與劣勢?如果你進行了這樣的分析,你可能會比管理層更瞭解這家公司。”

倘若我們真的能如巴菲特所講,那我們也能像他一樣,發現我們心中真正的超級明星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