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每至清明之際,都會有四面八方的人回到這裡,他們為的是再向長眠在這塊土地上的戰友敬上一個軍禮,再向長眠在這塊土地上的戰友獻上一束鮮花,因為他們曾經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泣血兵團”。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一支由熱血軍人和熱血青年組成的兵團,他們曾經做出了可歌可泣之創舉,因此被稱為“泣血兵團”。

1976年2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番號被正式撤銷,但這些熱血軍人和熱血青年,卻把青春獻給了這片土地,把生命融入了這片荒原,甚至是把英魂忠骨留在了北大荒。半個世紀過去了,這支兵團最早的成員大都謝世,而最晚的成員也已是兩鬢斑白,但每當回憶起曾經的這支“泣血兵團”,他們除了自豪之外,更多的則是潸然淚下。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北大荒地處黑龍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荒蕪地區,為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

據《山海經》大荒北經(卷十七)之記載: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這裡的“大荒”指的就是北大荒。史書上記載:北大荒自古以來就是蠻荒之地,這裡雖然是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但那些大面積變幻莫測的沼澤,隨時都能將人吞噬於無形之中。同時這裡風雪肆虐,野獸成群,寒冷、偏僻、兇險,名副其實的蠻荒之地。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受嫩江與松花江河流的侵蝕,使這裡的地勢平坦,土質肥沃,素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之美稱。

早在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東北人民解放軍就曾抽調數萬官兵,分八批先後進入北大荒腹地開荒種糧,用以支援前線作戰。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的開發時期,十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他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攜家帶口,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了北大荒,而他們就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最早成員。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1958年 1月24日,中央軍委正式發出了《關於動員十萬轉業官兵參加生產建設》的指示,號召全軍轉業官兵去北大荒屯墾戍邊。

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全軍總動員,頓時部隊上下熱烈響應,人人都是熱血沸騰,廣大轉業官兵表決心、交申請,紛紛表示了退伍不退崗、開發北大荒之決心。當時,解放軍三總部的復轉官兵,被選為了首批奔赴北大荒的先頭部隊,而中南海文工隊本來只有一個去北大荒的名額,但因為所有的人都報了名,最後竟然批准了20餘人,她們是:吳鳳君、李艾、蔣自重、胡昕、梁曉芳……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1959年,中蘇關係急劇惡化,蘇聯不但單方面撕毀了援建中國的合同協議,還在兩國邊境陳兵百萬,不斷進行武裝挑釁。

為了預防蘇聯對我國的突然襲擊,加固東北邊陲的安全,經中共中央軍委決定,並於1968年6月18日簽發了《關於建立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批示》,即(68)98號文件。當時中央軍委的戰略構想是:屯墾戍邊,即在瀋陽軍區的指揮下,執行戰役火力偵察,於黑河、佳木斯、牡丹江各戰役要點,殺傷和遲滯入侵之敵的有生力量,配合野戰軍的戰役行動,最終達成全民備戰之目的。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下轄六個師,並分別用“建”、“設”、“鋼”、“鐵”、“邊”、“防”六個字作為各師的代號。

1968年6月底,瀋陽軍區根據中共中央"六、一八"之批示,正式組建了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初,根據司令部的作戰預案,整個兵團按中國北方乙種步兵師之編制標準,合編為5個師、3個獨立團,即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直屬獨立一團、獨立二團、獨立三團(即第六師)。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北大荒歌》: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葦草青,葦草黃,生者死,死者爛......”

十萬復員官兵進入北大荒,而且有些人還是攜家帶口,住宿問題一時難以解決,因此,很多人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草棚裡。

北大荒最顯著的標誌就是嚴寒,這裡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3.5℃,極端最低溫度曾達到零下48℃,十個腳趾被凍掉九個的不算稀奇,還有許多戰士都是犧牲在了北大荒的嚴寒之中。

夏季的北大荒野獸成群,不但毒蛇經常會爬進被窩裡,夜裡成群的野狼圍著草棚嚎叫,黑熊圍著草棚拍打,稍有不慎就會被野獸吃掉。

有位大個子戰士因草棚太小,所以睡覺時把腳伸到了草棚之外,結果被黑熊一口給咬掉了腳。還有一位跟隨陳毅元帥轉戰多年的指導員何明華,為了掩護女戰士,他勇敢地與一頭黑熊進行搏鬥,後被黑熊打碎了腦袋而壯烈犧牲。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夫妻攜手屯墾戍邊,雙雙魂歸北大荒。

一位20出頭的年輕妻子,因為北大荒惡劣的環境和繁重的勞動,導致她的眼睛突然看不見東西了。

這種病如果在大城市的醫院,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但這裡是北大荒,條件太差了。一天天過去了,原來白淨漂亮的臉上開始浮腫、變青,但她卻安慰丈夫不要著急,她會好起來的,她還要同丈夫回家鄉探望父母哩......

這位年輕軍人哭著央求醫生治好他妻子的病,但他那白淨漂亮的妻子,最終還是像鮮花一樣,凋謝在了北大荒的寒風之中。

年輕軍人抱著妻子的遺體,一邊嚎啕大哭一邊捶打自己的胸脯,聽到那撕心裂肺、痛斷肝腸的哭聲,在場之人無不傷心落淚。

在安葬妻子的時候,這位軍人因為別無長物,最後只能摘下退伍轉業之時,戰友們送給他的手錶,讓他伴隨心愛的妻子下葬了……

不久,這位年輕軍人也在一次突發的火災之中,為搶救公共財產壯烈犧牲了,而究竟有多少英魂忠骨埋在了北大荒,至今已無從可考。

每年此時他們都會來此地相擁而泣,因為他們都來自“泣血兵團”

北大荒不會忘記 ,是誰把它從亙古的荒原之中喚醒,是誰將荒涼的“北大荒”變成了如今的“北大倉”。

是十萬官兵的迎風斗雪,是熱血軍人的泣血荒原,是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是他們將生命融入了這片祖國邊陲大地。

每至清明之際,都會有無數人從四面八方,回到他們魂牽夢縈的北大荒,他們為的是重溫在北大荒奮鬥的歷程,為的是分別多年之後的相擁而泣,為的是再向長眠在這塊土地的戰友敬上一個軍禮,為的是再向長眠在這塊土地的戰友獻上一束鮮花。

“哪裡會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請您也為長眠在北大荒的英魂獻上一束鮮花吧。

緬懷革命先烈,致敬中國軍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