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邊境卡點查防控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周振華

4月28日晚8時,譚祖寧騎上摩托車向邊境線出發。密林黝黑,山風陣陣,車燈的光線隨山路起伏忽亮忽暗。他的目的地,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群合村臨近中越邊境線的值班卡點,一個藍色簡易風雨棚。

譚祖寧是這個卡點的一名護邊員。龍州縣有184公里邊境線,通達越南的便道、小道有103條,很多村屯一山之隔、一河之隔就是越南。

國外疫情形勢日益嚴峻,口岸城市防輸入壓力加大。4月初,龍州縣紀委監委3個督查組開展下鄉檢查,走遍了5個邊境鄉鎮設的36個值守卡點。這幾天,督查組正在開展卡點整改“回頭看”。

一個風雨棚,一張舊桌子,兩把摺疊椅。舊桌子上放著交接登記表、桶裝水、手電筒、抽紙。風雨棚的鐵架一角掛著白熾燈,連著蓄電池用來照明。這就是4月初該縣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黃超慧檢查群合村譚祖寧所在卡點看到的場景。

譚祖寧所在卡點起初設在附近板房裡,當發現三條便道交匯點位置更重要後,就在那裡支起了風雨棚。卡點背靠山坳,視野開闊,能有效觀察三條便道通行情況。

在龍州,中越邊民通婚很常見,縣裡還有四個邊民互市點,邊民往來頻繁。“3月底開始值守時,想入境的人很多,我都是穿著防護服去勸返。現在對面也知道便道、小道不能通關了,有時一天都沒什麼人。”譚祖寧說。

嚴把入境關口的效果正在顯現。“整個崇左市已經連續80多天沒有新增疑似病例,也沒有境外輸入病例。”龍州縣紀委常委黃寧蔚告訴記者,儘管形勢向好,但誰都不敢有絲毫大意。因此,邊境線上卡點值守情況始終是縣紀委監委督查組檢查的重點。

人手不夠是監督檢查中發現的比較集中的問題。“現在復工復耕任務很重,一些人員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導致卡點人手很緊張。”4月初,譚祖寧所在卡點只有8人,24小時值班,兩人一組,一天兩組倒班。督查組隨即把問題反饋到縣、鎮。隨後,39名縣直單位幹部、100多名鄉鎮幹部加入各卡點值守,派出所幹警和黨員幹部、群眾、護邊員組成的護屯組、巡邏隊加大了巡邊力度。

“有的風雨棚就用釘子釘在地上,用手搖一搖就晃,風雨一大肯定頂不住。還有的四周通風,晚上值班時特別冷。”黃超慧告訴記者,這幾天,再去譚祖寧的卡點“回頭看”時,鄉里已對鬆動的地方進行了加固,還在支柱上綁了石塊,四周也圍上了防雨布。

“現在晚上值班好多了,可以輪流在躺椅上休息下。”譚祖寧在風雨棚裡說道,“不過,我還是希望疫情能儘早過去,正常的護邊工作早日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