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四象之變,不成太極之圓

解讀《陳氏太極拳圖說》

——第十二講:“太極之圓”與“四象之變”

太極拳名家 康偉 本刊記者 龔建新

   龔建新:說到秋季,人們用“金秋十月”來表述。為什麼叫“金秋”呢?難道是因為秋季是一片金黃的景色?

   康偉:實際上“金秋”不是在形容秋季外部的景色,而是在闡述秋季內裡的性質。秋季陰氣漸盛,陽氣漸消。陰氣之性主收斂肅殺,萬物生長之氣機也隨天地之氣的變化而開始收斂納藏了,這種收斂的性質在“五行”當中屬於金性。火性炎上,水性潤水,木性生髮,金性收斂,土性中定,火水木金土代表五種性質。秋季天地之氣以陰氣的收斂之性為主導,所以農曆十月陰氣漸盛的時節稱為“金秋”,秋天之氣性屬金,說的是內性而不是外象,而這一階段的性象關係就是陽象陰性的“少陰”狀態,夏至就是由“太陽”向“少陰”轉變的轉化點。

   龔建新:從圖上看,在秋分這一時刻,陰和陽的比例如同春分一樣,也是相等的。雖然相等,但是在性質上有什麼不同嗎?

不識四象之變,不成太極之圓

   康偉:當然是不同的。雖然春分和秋分外在的氣溫可能相差不多,但是,春分是陽長陰消達到了等比狀態,是主陽性,而秋分則是陰長陽消的等比狀態,是陰性。這兩種狀態的性質是完全相反的。一過了秋分,陰的比例每時每刻都比陽大了,氣候的現象也基本上呈現出“秋風瑟瑟的”陰寒之象,人們的衣服也開始越穿越多,過了立冬,陰寒之氣盛極,天地間一片寒凝之氣象,萬物之生機皆收斂閉藏了,呈現出了典型的“陰象陰性”的“太陰狀態”,而秋分就是由“少陰”向“太陰”轉變的轉化點。而到了冬至,陰盛之極,極陰之中又開始了陽的生長,“太陰”又要開始向“少陽”變化了。這樣,隨著“陰陽”這個“兩儀”週而復始的不斷變化,“四象”也就循環往復,不斷產生著交替的變化,兩儀的變化產生了“四象”的變化,這就自然形成了“兩儀生四象”的結果。

   龔建新:通過上述講解,我們理解了“兩儀生四象”,認識到了四象之變的規律,特別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更是體現了這一規律。可是,這個“四象之變”和太極拳的圓運動有什麼關係呢?

   康偉:通過以上對四象變化過程的解讀,我們會從中發現一些十分重要的特徵。從“一年混沌氣象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冬至到夏至這個半個圓中,整個過程都是在長陽,都是陽的發散性質;從夏至到冬至這半個圓,整個過程都是在長陰,都是陰的收斂性質。從“少陽”變化到“太陽”,是由“陰象陽性”變為“陽象陽性”,象變而性不變;從“太陽”變化到“少陰”,是由“陽象陽性”變為“陽象陰性”,象不變而性變了;從“少陰”變化到“太陰”,是“陽象陰性”變為“陰象陰性”,又是象變了而性不變;從“太陰”變化到“少陽”,是“陰象陰性”變化到“陰象陽性”,又是象不變而性變。我們用下面這張圖表進行一下歸納和對比(圖2)。

不識四象之變,不成太極之圓

   從表中我們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同樣的外部現象中,會包含著兩種不同的性質,而同樣的內部屬性,又會體現出截然不同的現象,所以,內部的陰陽變化運行一週,就產生了四象的交替變化,有時性質和現象相同,而有時性質和現象相反。我們總說太極拳運動是圓運動,而這個圓運動的實質是陰陽變化產生的四象往復轉換的一個環形變化過程,這才是真正的太極運行變化的圓,而沒有陰陽四象的變化,僅僅是用外形動作比劃出一個圓形,那根本就不是“太極圓”,所以說“不識四象之變,不成太極之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