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榮:同事眼中的“女漢子”

張亞榮:同事眼中的“女漢子”

同事解決不了的事,張亞榮(左一)總是攬在自己身上想辦法完成。 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沅聰 攝

她有著一顆公而忘私的赤子之心,她有著一腔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在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主動請纓、衝鋒在前,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我是黨員我先上”的錚錚誓言,她就是渭陽西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亞榮。

舍小家為大家。戰“役”打響,張亞榮拋下家中年幼的孩子,立即返崗,連日來夜以繼日的工作,顧不上喝水,不能按時吃飯,熬夜加班是常態。正月初四,她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多少次咳得厲害,喘得難忍,醫生給她下了住院通知單,要求住院治療,單位領導、同事多次勸她休息,可她堅持白天吃藥控制,晚上擠時間打針治療,她說:“自己多出一份力,安全就會多一份。”硬是帶病堅持工作在一線,疫情不退她不退。

放眼大局抓動員。作為牽頭負責街道疫情防控工作,張亞榮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意識到緊緊依靠群眾,發動各方力量參與疫情防控重要性。隨著疫情工作的推進,她發現部分小區物業不配合,她向領導建議在全辦推行《小區疫情防控星級評定公示》和約談物業負責人制度,倒逼物業履行防控主體責任,推行後,極大地調動了物業的積極性,全辦聯防聯控力度有效提高。為了解決小區群眾買菜難,張亞榮積極協調,動員轄區經營企業以及虹橋市場、步行街市場、西站市場的商戶集中參與,迅速實現便民蔬菜供應在小區全覆蓋。短短3天,發動轄區20多個單位、20多個物業、15個社區,成立了15支“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112支“文明勸導小分隊”“居民志願者小分隊”,設置便民蔬菜點90多個,真正實現了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築起一道堅實屏障。

以身作則顯擔當。從政策解釋、氛圍營造、綜合協調,到設卡登記、文明勸導、入戶摸排、大數據彙總、隔離人員心理疏導、疫情期間貧困戶幫扶慰問等,她都親自安排、全面統籌,入細入微。多少個凌晨2點3點,她陪著數據統計組同志們一起加班,總說數據統計絕對不能馬虎。深夜12點,她還和包抓社區的幹部及轄區民警,守在強制居家隔離人員樓下,說服該人員隔離期未滿,堅決不能返回北京。社區主任反映,返鄉人員牴觸情緒大,不配合隔離,張亞榮說:“電話發給我,我來做工作。”一遍一遍,是她用耐心、熱情和真誠打動了牴觸人員,總是能順利做通工作,而且後期的配合度還特別高,社區主任們都說“不服不行”;面對單位一線260多名職工吃飯,一日三餐廚師忙不過來的問題,她聯繫動員轄區黨組織、轄區愛心企業伸出援手,關中味道餐飲有限公司送來兩名廚師長,免費為機關食堂負責供應一日三餐,並且送來價值幾千元的米麵油等必需品,永盛蒸餃每週為一線職工送2次晚餐,彩虹賓館提供自助餐具等物資......為一線職工提供後勤保障;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她的臉略顯浮腫,眼裡佈滿血絲,可工作的精神狀態絲毫未減,單位同事都說“只要投入工作,她就是名女漢子。”

張亞榮在協調全辦的疫情防控工作之餘,還包抓著2個社區20個小區,在居民多封感謝信的字裡行間,道出她的濃濃為民情懷;轄區12.8平方公里的道路上,記錄著她奔波疲憊的步伐;居民小區門前路燈下閃現著她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這樣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咸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沅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