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一個縣,人口109萬,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的美譽

山東的一個縣,人口109萬,有“中國麒麟之鄉”和“農民繪畫之鄉”的美譽

鉅野縣隸屬“中國牡丹之都”—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下轄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3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4萬畝,人口109萬。是國家命名的“中國麒麟之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中國工筆畫之鄉”、“中國雜技之鄉”、“武術之鄉”和“戲曲之鄉”。

山東的一個縣,人口109萬,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的美譽

鉅野縣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鄰京滬高鐵和京福高速,西依京九鐵路、濟廣高速,有“亞歐大陸橋”之稱的新兗石鐵路及327國道橫貫東西,242省道縱穿南北,日東高速、濟菏高速在縣城北部交匯。東距濟寧曲阜機場20公里,西距規劃建設的菏澤機場30公里,魯南高鐵菏澤至曲阜段過境設鉅野北站,德上高速鉅野段已竣工通車,在鉅野西和章縫鎮設置2處互通式立交,洙水河航道直通京杭大運河,新萬福河航道復航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目前已形成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相互配套的立體交通體系。

鉅野縣物華天寶,資源富饒。鉅野煤田地質儲量55.7億噸,是華東地區目前儲量最大、煤質最好的大型整裝煤田,設計產能600萬噸/年的龍固礦井已達產,設計產能180萬噸/年的萬福礦井正在建設。李集煤田、薛扶集煤田已完成精探,葛店煤田已完成初探。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全國糧食生產基地,有“棉花之都”“蒜業十強”的美譽,是全國首批平原綠化達標先進縣,木材蓄積量160萬立方米。

山東的一個縣,人口109萬,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的美譽

鉅野縣政策優惠,產業集聚。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把“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質量,全縣共簽約過億元項目48個,合同總投資196億元;投資38億元的巨豐新能源、投資10億元的久順科技產業園等39個過億元項目落地實施;巨豐新能源一期、世運汽車、三禛電器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縣化工產業園總體規劃、產業規劃和新經濟產業園總體規劃全部編制完成,供水、供電、供熱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園區承載能力顯著增強。通過自主培養,19人入選省市人才工程項目;柔性引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9人。鐵雄新沙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恆偉化工設立山東省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花冠集團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市唯一的“2019年度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新增市級人才創新平臺5家,新增齊魯首席技師2名。突出創新引領,實施5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技改投資14億元。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9家,數量位居全市前列。書畫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冠豔群芳》大型工筆牡丹畫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林交會並獲得金獎。

山東的一個縣,人口109萬,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的美譽

鉅野縣經濟發展,實力猛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策劃論證了一批“四新”“四化”項目。5個項目納入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庫,總投資22.6億元的金山地質公園旅遊開發項目入選省重點項目,14個市重點項目按計劃加快推進。預計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5億元,增長4.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6億元,增長8.1%,總量居全市第二位;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9億元,增長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324元、14356元,分別增長8.5%、10%。完成進出口額35億元,增長41.3%,增幅全市第一;利用外資實現重大突破,實際到賬外資1770萬美元。近年來,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園林縣城、全省縣域發展“兩個同步”先進單位、省國土資源節約模範縣、省級文明縣、省級衛生城、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省林業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省農村安全飲水示範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省“平安農機”示範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山東的一個縣,人口109萬,有“中國農民繪畫之鄉”的美譽

鉅野縣城靚鎮美,生態宜居。堅持依規劃、重特色、建精品,穩步推進城鄉建設。高標準編制完成了高鐵新區城市設計,城市發展佈局更加明晰。新修改造文廟西路等5條城市道路,對青年路、鳳台路等5條道路進行了景觀提升,完成了紫薇廣場提升改造,實施了洙水河公園二期綠道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8.8萬平方米,鋪設雨汙管網25.7公里;從趙樓電廠引進熱源,鋪設供熱管網12.9公里,城區供熱能力由160萬平方米提高到600萬平方米,供熱質量大幅提升。新建垃圾中轉站10座,新開放使用公廁10座。棚改安置區建設加快推進,2130套安置房交付使用。實施物業服務星級標準和信用等級評定,物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開展了車輛亂停亂放、住宅小區違法建設等8項專項整治行動,城市秩序更加規範。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村容村貌大幅改善,高標準承辦了全市城鄉環衛一體化和農村改廁工作現場推進會議,全市“兩新”融合現場會和全市路長制、路域環境整治暨農村改廁規範升級工作現場推進會等一系列會議。

(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