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補法與瀉法——艾灸常見問題答疑篇

在大部分人的觀點中,艾灸是補益作用較強的,而現在艾灸也是多用於虛損的問題。那麼,

艾灸就真的只能用於虛損之證嗎?艾灸有沒有補瀉之分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艾灸的“補”與“瀉”。

艾灸補法與瀉法的區分

艾灸療法是有補瀉之分的。最早在《靈樞》中,就有艾灸補瀉操作方法的論述:“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這是針對病情虛實,而施以不同操作方法來進行艾灸的補與瀉。

其區別在於,行艾灸補法時,讓艾火自然地慢慢燃燒,火力徐緩而溫和;行艾灸瀉法時,醫者吹旺艾火,火力疾劇而深透。很顯然,這是以艾火燃燒速度徐疾火力緩急來區分補瀉的。

艾灸的補法與瀉法——艾灸常見問題答疑篇

後世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明代醫家楊繼洲在《靈樞》的基礎上,增加了操作時的開闔手法,即對虛寒性病證施以艾灸補法,不須吹火,艾火自燃自滅,可使火力徐入緩進,艾火燃盡後,用手按壓穴位,則真氣聚而不散,從而發揮溫補作用;對實熱性病證,施以艾灸瀉法,急吹艾火,使火力透徹深入,開洩腠理,不按孔穴。

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灸法,多是艾炷灸,但是理論是互通的,其補瀉的觀點,也是現在所認可接受的。現在在應用艾灸時,多是以《靈樞》的理論為主,以艾條燃燒速度和火力緩急來區分補瀉。

為什麼要區分補與瀉呢?

對於大眾而言,艾灸在日常調理中是很常見的方法,一些常用的艾灸穴位大家也都知道,但是,艾灸的火力強弱是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地方。

艾條燃燒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艾條正常燃燒火力較溫和,但是會有的人出於心急,或過於追求艾灸時艾條的熱度,覺得艾條燃燒一面稍有灰燼,或者火力不旺,就採用吹氣或者其他方法來去掉灰燼,總是保持艾條燒得紅紅的,覺得這樣艾灸才對,不然艾條都燒得不旺,怎麼會對自己有好處呢?所以我們需要提醒大家,要注意艾條的火力。

那艾條溫和灸和雀啄灸有區別嗎?

我認為,艾條溫和灸偏於扶正而為補,而雀啄灸偏於祛邪而為瀉。

艾灸的補法與瀉法——艾灸常見問題答疑篇

溫和灸示意

艾灸的補法與瀉法——艾灸常見問題答疑篇

雀啄灸示意

對於艾灸時怎樣選擇補瀉方法,首先要考慮機體當時所處的虛實狀態,只有先判斷好虛實,選擇相應的手法,才能產生補瀉效應。而不是說,隨自己的心情,想用什麼方法就用什麼方法。

看過上面的介紹,大家再用艾灸時就要改變這樣“憑自己心情”的想法了。我們現在用艾灸,大多是應對虛損的情況,艾灸的穴位都選的是補益的穴位,可是如果在灸的時候,卻用的是讓艾條燃燒快,火力旺的瀉法,這哪還能達到補益的作用呢?

有研究表明,艾條在燃燒時溫度愈高,通透經絡的功能愈強,因此,艾灸補瀉的關鍵在於溫度。其中補法的溫度要求不是很高,體感溫熱即可,而不是灼痛;而瀉法則是溫度愈高效果愈好。

艾灸瀉法醫案

對於艾灸,補益的方法我們為大家介紹過不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則艾灸瀉法的案例,這個是當初在學校學習時,老師給我們講述的。


他治療過一個患者,是他的一個親戚。當時是七月中旬,天氣比較炎熱,午飯就選擇的冷麵。吃過午飯後不久,我這老師沒什麼事,但是他的親戚卻出現腹部脹痛難忍的情況。當時就他們兩個人在家,考慮到剛吃過寒涼的食物,初步判斷這是由於寒邪侵襲造成的,但是由於家中沒有針具,只有艾條,就選用艾灸來治療。用瀉法,點燃艾條後懸其右側合谷上方約2釐米處,疾吹其火約20秒。


艾灸之後,他的親戚就說手臂上像有一股氣出去了,自己腹部脹痛的症狀也隨之消失了。講完這個案例,老師還教導我們,艾灸也是有補瀉之分的。

艾灸的補法與瀉法——艾灸常見問題答疑篇

雖然艾灸的瀉法應用得很少,但是今天介紹給大家,旨在開闊思路,同時還是要注意區分情況,不能誤用。而且用此法要考慮患者體質,不可不考慮病人情況隨意應用。

學習艾灸,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還是有許多細節要注意的。有些細節被忽視了,影響不大,但有些細節則不可忽視了。希望大家在看過今天的文章後,再艾灸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注意操作,避免出現想用艾灸補一補,卻反而使用了瀉法的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