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護士是如何吃飯的

前段時間,抖音上有個關於護士吃火鍋的視頻火了。

幾個護士去吃火鍋,毛肚上來後,三人將毛肚放入火鍋中,然後一頓念,“1001,1002,1003……”

愣是將好好一頓火鍋吃成了急救現場,也將一眾網友笑翻。

插入視頻

平日裡,我們見到的護士都是風風火火的樣子,而吃飯的時候基本都在值班室,所以顯得有些神秘。

那麼,她們吃飯的時候又是什麼樣的呢?

今日,我們來說說護士吃飯那些事。


狼吞虎嚥型

記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吃飯。菜剛上,我就一頓風捲殘雲,嚇得朋友“花容失色”,還以為我這是餓了幾天。我不好意思地解釋,因為上班比較忙,所以吃飯都要抓緊時間,慢慢就養成了吃飯很快的速度。

在醫院工作,尤其是一些比較忙碌的科室,ICU、急診科、手術室,護士基本都是忙個不停。經常人是裡面在吃飯,外面呼叫鈴響個不停。要是外面的護士忙不過來,裡面的人也得出來幫忙。

為了能趕緊將工作做完,很多護士往往都是三口並做兩口,能有多快吃多快。

用同事嬌姐的話說就是,咱那都不叫吃飯,叫“吞”飯。


優雅斯文型

新來的護士笑笑家在醫院附近,每到飯點,她家裡人必定準時帶著熱氣騰騰剛做好的飯過來。一開始,笑笑也不著急,總是慢慢地吃,用她的話說就是,吃太快傷胃。即便是家裡人沒空送飯,要去飯堂吃飯,她也一定是換下護士服,摘下帽子,換好鞋子再去吃飯。她說這樣比較得體。

但是一週後,她開始和我們一起叫快餐了。我們不解,問她為什麼。她哭喪著臉說,每次都因為吃得太慢被其他人催,飯都來不及吃完就去幹活了,結果不到下班時間就餓了。與其要斯文,不如先顧著肚子先。


奔放豪邁型

“36床已經三天沒有大便了哦,林醫生你等下記得去看一下。”

“15床已經拉成清水樣便了,一會可以準備去做腸鏡了。”

“8床今天查了尿管了,排了400ml尿。”

……

一聽到這大大咧咧的聲音,不用說,就是護士小許。

有一次,我們正在吃飯,外面的護士在忙著接針水。忽然一個患者家屬拿著一包東西衝到值班室門口,大聲嚷嚷道,“護士,你快來看看,病人這個大便顏色正常不。”原來是紙尿褲裡包著一坨大便。

我們面面相覷,小許二話沒說走了過去,認真地看了起來。

過了一會,她回來了,繼續吃起飯,依然噴香。


呼朋喚友型

雲姐喜歡從家裡帶飯,說是早上早早起床做的。

雲姐是地道的廣東人,做的菜色香味俱全,什麼白切雞,清蒸魚,煲牛腩,看得我們口水嘩嘩地流。她也喜歡帶來各種菜式給我們分享,往往她的菜一揭開蓋子,就被我們其他人你一塊我一塊瓜分了。

她還擅長做各種北方包點,什麼饅頭、花捲、肉包子,經常變著花樣做各種好吃的。

要是碰到她休息的時候,她還會特地從家裡帶一些好吃的給我們加餐。用她的話說就是,咱們上班已經這麼苦這麼累了,再不吃點好吃的,怎麼對得起自己。


忙中偷閒型

有時候上班太忙太累,往往不到飯點,我們肚子就餓得直打鼓;要麼晚上值班的時候,晚飯早就消化完了,外面又沒有外賣可點了。

正因為這樣,所以每個護士的櫃子裡都會藏了餅乾、巧克力什麼的零食,以防餓著的時候可以吃。

有一次夜班,護士小閒連著收了三個病人,累得她甚至能清楚地聽到自己肚子裡的“鼓聲”。於是,她和醫生打個招呼後,便進了值班房。

沒想到,剛進去沒一會,醫生就大呼,“快,56床搶救。”小閒立馬衝了出去,嘴裡還鼓鼓的,塞滿了麵包。

後面,她說自己一邊搶救,一邊咽口水,好不容易才把麵包嚥了下去。


見縫插針型

梅姐是我們的護理小組長,有時候護長外出開會學習了,她還要兼著做代護士長。

每次吃飯的時候,她都不得安生,手機總是響個不停。一會領導來個指示,一會護士打電話來求助,就連醫生要個膠布都要找梅姐。

每次一有事,梅姐就會放下手中碗筷起身去解決問題。也因此,她常常被我笑話,別人是見縫插針地幹活,你倒好,是見縫插針地吃飯。

有一回,30床患者突發心梗要搶救,正在吃飯的梅姐二話不說,換上工衣就去幫忙搶救。等回來之後,叫的快餐湯麵就成了面坨坨,再也吃不下去了。

還記得那個當時紅遍全網的醫生紙條嗎?

一位麻醉醫生正在吃飯,接到通知要去插管,於是匆匆留了一張紙條便走了。

論中國護士是如何吃飯的

這張紙條看哭不少人。我們護士又何嘗不是如此。

作為護士,我們也想舒舒服服地吃一頓飯,但是,因為工作緣故,我們不得不抓緊一切時間,連吃飯的時間都要儘可能壓縮再壓縮,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手中的一分鐘,可能就是患者的一生。

但願有一天,我們都可以坐下來,安安靜靜地吃完一頓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