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草藥王國”,家家必備《草藥藥典》,草藥列入醫學必修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被稱為“歐洲草藥王國”。這裡有2000多家中醫診所,超過4萬名醫生使用草藥給病人治病,出售草藥的藥店更是比比皆是。特別是德國巴伐利亞北部法蘭肯地區還被譽為“草藥之鄉”。當地人不僅家家戶戶在屋邊種草藥,做菜時也都要加點草藥。德國柏林飲食文化學者凱斯曼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草藥飲食熱”與目前德國人崇尚健康、生態食品、減少食用肉類有關,草藥飲食間接有益於應對全球變暖。

家家門前屋後種草藥

法蘭肯地區冬冷夏熱,是聞名遐邇的葡萄種植區。十多年前,該地區在州農業部門的指導下,開始種植黃芩、小白菊等草藥。從此,草藥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環球時報》記者一行前不久驅車前往,發現路兩邊都是一片片草藥地。

記者住在當地小鎮菲希特爾貝爾格的舒恩布里克酒店。酒店名直譯就是“美麗一瞥”,富有詩情畫意。女主人尤塔女士為了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特地準備了草藥點心。這些點心看上去很美,但記者擔心味道會不太好。其中一種點心是在麵包片上放上各種小菊花,包括小黃菊、小白菊、藍目菊等。記者嚐了嚐,出乎意料——口感比想象的要鬆軟,帶有大自然的味道。最神奇的是雲杉蛋糕。蛋糕的奶酪加入了切碎的雲杉嫩葉,表面再點綴裹雲杉嫩葉的巧克力(如圖),味道充滿雲杉的清香。而酒店準備的飲料,也是用薄荷葉等新鮮草藥浸出來的。

記者一行發現小鎮家家都在門前屋後種些草藥。許多農戶也把田地用來種草藥。種植品種最多的有蒲公英、鼠尾草、迷迭香、薄荷、龍蒿、牛至、麝香草、甜菊等。

“歐洲其實古代就已經有種植草藥的傳統,但草藥沒有在中國影響力大。”拉布說。後來,歐洲傳教士把中國種植技術在歐洲推廣,不過沒有形成大的“氣候”。近年來又興起種植草藥風,不僅把草藥作藥材,還當食材。德國的水質、空氣、土壤條件比較好。

1000多種草藥有“美食許可”

來自漢堡的卡琳,幾年前來法蘭肯地區旅遊,認識了當地農民霍勒斯,也喜歡上草藥。她帶記者一行到自己家的田地裡參觀,介紹各種草藥的名稱和種植情況。她說,當地人做菜都會加點草藥,比如燒肉時加點迷迭香等。

卡琳為記者們準備了一桌草藥餐,有草藥製成的冷盤,也有草藥製成的各種醬汁,還有各種口味的草藥飲料等。記者最喜歡她製作的蒲公英汁。喝草藥飲料時,先從瓶子裡倒一兩勺,然後再加水稀釋,口味微苦,有回甘。

“蒲公英的營養和藥用價值都高,”卡琳說,“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B以及鈣、鐵等物質,可以治療慢性氣管炎、肝炎,有健胃效果。其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0℃到20℃,很適合德國氣候。”

卡琳平時會用各種草藥製作草藥茶:用接骨木花、百里香、柳樹皮及薄荷等製成感冒茶,用薄荷葉、香脂草、啤酒花等製成安眠安神茶,用胡椒、薄荷、綠茶、香脂草等配成和胃整腸茶等。

菲希特爾貝爾格旅遊局主管庫爾告訴記者,目前德國官方認證通過可以加入飲食的草藥約1000種。許多餐館也開始把草藥當作香草,加入食物。

記者一行來到當地家庭餐館羅伊斯爾餐館。廚師拉布給我們演示瞭如何把草藥用在前菜、主菜和甜點中。他介紹說,大多數草藥都是香草,用好它們,可以烹飪出口味更好且有藥用價值的食物。

德國營養學家們,甚至還把枸杞等草藥以及藜麥、巴西莓及莧菜籽等歸類為“超級食物”。所謂“超級食物”就是指那些營養成分特別高、有益健康的食物。枸杞還被網紅當作新潮食品,用來調優酪乳、拌沙拉、烤蛋糕,甚至還有人把枸杞乾果碾碎製成面膜。

草藥屋推動“草藥教育”

在法蘭肯地區一個叫納格爾的小鎮,還有一間草藥屋。這裡售賣小鎮居民製作的各種草藥製品,同時,它還是一個推廣機構。不過,這間草藥屋並不屬於官方,而是當地居民格萊格爾夫婦創辦的。

女主人尤賽芬對記者表示,草藥的作用仍有很大潛力可挖,需要草藥屋這樣的機構來推廣。為此,他們每週都會舉辦各種主題活動:比如,“草藥化妝品”,由草藥學家教大家如何製作草藥潤唇膏、睫毛膏、潤膚油等;“奶奶的食譜”則是由奶奶們教年輕一代製作草藥食物和飲料;“苦澀的口腔”則是大家一起製作苦澀的滋補品。草藥屋還準備與當地教育部門合作,一起培養草藥師。

納格爾鎮的“草藥園”種植數百種草藥。每種草藥旁都有名稱和說明。當地居民可以邊散步,邊學習草藥知識。小鎮草藥露天博物館,則主要介紹草藥的悠久歷史。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法蘭肯地區的餐館以及不少居民家,都貼著“草藥掛曆”。原來,這是當地草藥飲食協會製作的。每月,該機構會推出大約10種草藥,分發給居民和餐館,以便提高草藥知識。

德國人家中必備的兩本書《聖經》《草藥藥典》,中醫粉一定以為《草藥藥典》是中國書吧,其實不是!歐洲也有悠久的草藥傳統,正如咱們中國有《本草綱目》,16世紀的歐洲也出版有《草本志》等通俗化草藥類書籍,此《草藥藥典》是歐洲人的本草綱目。

或許,在每個德國人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對草藥情有獨鍾的靈魂——根據德國阿倫巴赫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有73%的德國人使用草本植物藥物來治療咳嗽、感冒、胃病、消化不良、暈車、心血管疾病、疲勞等病症。也正因為此,藥草茶在德國一向是很受歡迎。

雖然德國是世界著名的“啤酒國”,但不要以為德國人的日常飲品只有啤酒和咖啡。據德國藥草和果茶商業行業協會統計,每年德國國內草本茶的銷量將近有40噸,每個德國人每年平均飲用約160杯。

看到新浪上一篇文章《德國人的”新冠“路程》,介紹一位德國牙醫確證新冠後,使用德國傳統草藥治癒新冠的故事。

“幸好,他的症狀沒有很嚴重,儘管發了許多天的燒,但是熱度不很高,外帶一點咳嗽,沒有胃口。他平時很健康,沒有什麼基礎病。覺得比起他曾經經歷過的某些流感,好像情況並不很嚴重。有人問他是怎麼治好的?他說,就是去買了治癒咳嗽和支氣管炎的茶,用熱蒸汽吸入。這是一種德國古老的傳統,叫做Inhalation,就是將植物草藥放在滾燙的熱水裡,將毛巾遮住頭部和水盆,用鼻子盡力地吸入水盆裡冒出的熱氣,因為這熱氣裡含有藥草,所以能夠治療感冒。”(中國中醫也有湯藥燻蒸治病的傳統)

德國被稱為歐洲草藥王國,德國草藥市場高度發達,佔歐洲植物藥市場的45%,根據德國阿倫巴赫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在偶爾出現咳嗽、感冒、胃病、消化不良、暈車、疲勞等小病小痛時候,有73%的德國人會選擇使用草本植物藥物來進行自我治療。

看過央視的中醫紀錄片《孟河醫派》,裡面有一位鍥而不捨,追尋孟河醫派歷史幾十年,並留下數百頁鉅著的作者,也是一位德國人。在他孜孜以求的不斷影響下,很多人才知道常州有個孟河醫派。

古人說,知音難覓。中醫藥走向世界,要找的知音也應該是那些有草藥傳統的國家,比如說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志同才能道合,和沒有草藥傳統的人說,說了半天也是對牛彈琴。

象英美那些國家喜歡搞群體免疫,感染數字嚇人,將疑似病人滯留在家裡,有用的藥也不給,坐視近10%的人從輕症轉化為重症,他們領導人不相信中草藥醫學,中醫看著心焦也愛莫能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