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人一出生對所有的事物都是陌生的,沒有任何的想法和慾望,所以人性本善。由於生活的環境有所不同,導致後來的性格、品行有所不同。如果不能很好的教育、引導想法就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教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根本要素,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專注於教育的方式、方法。為人父母就要不停的學習怎樣教育孩子,才能教育出善良且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才。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今天,我想和大家說的是佛教裡講到的“五毒心”,“五毒心”其實指的是五種心理活動:貪、嗔、痴、慢、疑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貪’是一種無法滿足的慾望。‘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其實,人類生存所須的成本並不高,偏偏許多人的慾望總是不能得到滿足,

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一生都被慾望所支配,在各種慾望中難以自拔。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我們前進的源動力,可是稍不留意很容易成為難於滿足的貪念。該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這種感情?陪孩子去看一看山川的壯美,去嗅一嗅鮮花的芬芳,嘗一嘗果子的甘甜。用真實的感受告訴孩子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收穫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得來,要‘貪’更多就要付出更多,並且要為自己‘貪’承擔後果。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嗔’是一種情緒,當人們遇到使自己不快樂、不喜歡的情境,就會想要控制它甚至逃離它,但又有很多情境是自己所無法拒絕、無法擺脫、控制不了的,此時內心的不適就是為‘嗔’。‘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好勝、好鬥的嗔恨之心如果任其發展可能會出現惡語相加、拳腳相見甚至更嚴重的後果,無論之前有過多少功勞與好事都可能無法為自己的衝動買單。那麼,如何讓孩子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舒。’呢?‘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是‘壓抑’,可是孩子心中依然會產生諸如衝動、報復、憤怒等不良的情緒,這些也是為‘嗔’。只有正確的接納這種情緒,才能很好的消化這種情緒。接納的是好與不好的情境,要明白這些都會淹沒在時間的長河裡

消化的是自以為是的心浮氣盛,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才能看到不同的結果。告訴孩子,如果跌入沼澤千萬不要拼命掙扎,因為越是掙扎越會陷得更深,只有冷靜的思考才是消滅‘嗔’的正確辦法。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並不是習慣,也

不是理想和追求,要理智區分開來。好的習慣和正確的理想、追求是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從而實現自我價值。‘痴’是一種執念,心理學上,是一種頭腦認知和客觀現實混淆的狀態,就是把自己的想法等同於現實偏執、妄想、過於執著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應該是現實。如何正確區分理想、追求和‘痴’呢?塵歸塵,土歸土,想法要歸於想法,現實也終要歸於現實。帶孩子征服一座大山,讓他明白只有堅持的追求才能到達想要的高度;帶孩子探究一下魔術的奧秘,讓他懂得有些東西並不是想象的模樣;帶孩子探尋一下未知的宇宙,讓他明白有些地方不是想想就能到達的地方。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在這裡指的不是速度慢,而是指傲慢心毒。當孩子取得一定的成就,很容易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甚至得意忘形、不思進取。因為孩子的眼界有侷限性,他們看到更多的是眼前。讓他們懂得“強中更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的道理不難,只要開闊他們的眼界就可以。但是,有一點經常會被許多家長們忽略:對於家庭或是自身有缺陷的孩子,許多父母們不經意間流漏出鄙夷,甚至會阻止自己的孩子和他們接觸,久而久之,正常的孩子不潛意識裡也會逐漸看不起那些不完美的孩子,這也是一種傲慢。這些父母以為,孩子接觸的圈子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他的未來,可是請別忘了“莫欺少年窮

,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成世褲穿窿。”要清“慢”的毒,就要先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生命開始。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是自我的迷失,價值方向的迷失,信仰的缺失。無意的生存感不但會毀掉孩子想做的一切,甚至會帶走他的一切。“

人生中最可怕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如何戰勝自己?就要儘早給孩子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這不是意識形態的形成,而是堅定信念的建立。岳母刺字為‘忠’,陶母退鮓為‘正’,孟母斷織為‘德’,歐母畫荻為‘義’,只有父母希望孩子成為英雄,將來他才有機會成為英雄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一花一木一世界,一山一水一世人,一花結果自有根,一水長流亦有源。

不要再讓孩子們被五毒心所侵害!快來跟我學習如何清除五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