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嘎洛臘瑪洛村 家家戶戶日子紅紅火火

乾淨整潔的鄉村公路,錯落有致的傈僳族民居,熱情好客的村裡人……當我們走進維西縣中路鄉拉嘎洛臘瑪洛村民小組,一副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二十多年前,這裡還是一個“爛路無人修、土荒無人種、有水引不來、有貨賣不出”的村莊,二十年的變化,最有感觸的是臘瑪洛村民小組組長蜂佔華,這個走出村莊的第一人,親身感受到了這個村莊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拉嘎洛臘瑪洛村 家家戶戶日子紅紅火火

村中新貌

說起村裡的變化,蜂佔華感觸最深的是村裡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

據蜂佔華回憶,90年代,村裡路不通,去趟鄉里,要走三、四個小時,要是有事要到香格里拉,很多時候都需要步行到維西才能搭上車,“出行難”成了村民一塊心病。更重要的是,因為交通不便,這個位於山裡的村子很少與外界接觸,村裡的人除了種養殖一些夠自己餬口的糧食和牲畜外,幾乎沒有什麼收入來源,也沒有積累意識。

讓蜂佔華決定改變是因為一次借錢,“當時,家裡孩子上學,因為要給孩子湊學費,家裡又拿不出這麼多錢,我就跟村裡的人去借錢。”蜂佔華說,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村裡人都沒有什麼錢。“那會兒,村裡人日子都不好過,過去養殖、種植賺不到什麼錢,時間久了也沒人願意養殖、種植。”這讓蜂佔華認識到,只有走出大山才能找到出路。

通過努力,蜂佔華把村子裡的木香、豬、牛、馬等賣到臨近村落和鄉里,並且逐漸將這些山裡的農特產品賣到到毗鄰鄉鎮和福貢、蘭坪等地。“那會兒,通過努力,我一年能賺5000、6000元,家裡的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往事歷歷在目,蜂佔華很是感慨,“只是那時候,因為村裡交通不便,交通運輸給我做生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後來蓋房,需要的原材料都要靠人力從鄉里回來,每天兩趟, 瓦片只能揹回三四十片,很是費力。”

拉嘎洛臘瑪洛村 家家戶戶日子紅紅火火

蜂佔華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國家扶貧政策走入千家萬戶,蜂佔華告訴我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裡的變化一天一個樣,村裡實施村民飲水安全工程,實現了全村飲水安全全覆蓋,戶戶飲水安全有保障;村裡還新建變壓器,保障家家戶戶生產生活用電安全。更重要的是路通了,現在的臘瑪洛,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從鄉里到村裡,十多分鐘的車程,到維西也不過一個多小時,村裡人買起了摩托車、小貨車。

“通路通水通電,村民開始運材料蓋磚房。我們臘瑪洛的日子越過越好了。”蜂佔華滿臉笑意。

而臘瑪洛的改變遠不止此。據悉,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村裡積極引導村民種植木香等中藥材,養殖生豬、家禽等短效產業,在滿足村民基本生活的同時,還能增加村民收入。村裡人也通過政府的轉移就業政策,走出大山,走向一線城市打工,不僅能夠掙錢,更讓村裡人長了見識。

“如今的臘瑪洛,村容村貌不斷變換著新面貌。好光景也讓村民有了好盼頭,村裡人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家都依靠政策平臺,努力耕耘,家家戶戶日子紅紅火火的。”作為臘瑪洛小組長的蜂佔華驕傲也滿足。

雲南網通訊員 洛桑央宗 央金拉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