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想要我們做什麼

平板想要我們做什麼


廣州中學智慧課堂是基於雲教學環境,以平板和小組合作學習為要素,適應時代需要順應未來發展的課堂。我們所遵循的課前、課中、課後的基本教學結構,是一種合理的存在。問題在於每一個環節所承載的內容和意義。在日益主張自主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今天,我們需要強化課前,深化課中,優化課後。雲環境下的平板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它還是一種使能技術。平板將傳統課堂的課中內容前置於課前,帶來的不僅僅是教與學方式的變革,而且是一種新的教與學生態的產生。

平板最初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我們思考的是平板可以幫我們做什麼。平板既是始端又是終端,既能推送又能接收,連接線上與線下,同時還能同屏點評,增強互動。我們以此輔助來提高課堂效益。這種思考是在傳統課堂模式中思考平板的作用。隨著平板的廣泛使用和功能的日益強大,我們跳出傳統課堂模式,站在智慧課堂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會不自覺地想,平板想要我們做什麼。

也許,平板想要我們把一切都連接起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資源,現實與虛擬;也許,平板想要我們有更多更廣更深的互動,使所有人都能協作、分享;也許,平板想要一切信息都流動起來,不斷聚合與離散,並在不斷聚合與離散中產生某種新的東西,我們未知的、料想不到的東西;也許,平板想要改變現存的所有關係,並由此產生豐富而極具個性化的生成性,從而形成一種新的生態。

聽鄭文富老師的《孫權勸學》,讓人有震撼的感覺。《孫權勸學》是初一課本中一篇很短的文言文。鄭老師顛覆傳統模式,充分發揮平板功能,將文本視為一粒擊水生浪的石子,他想要的是一圈一圈盪漾開去的漣漪。他通過三個主要的環節“深度感悟:結合歷史背景,思考孫權勸學的意義。深度探究:結合歷史資料,探究孫權的勸說之道。深度學習:結合歷史資料,探究呂蒙的學習之道”將短文長教,淺文深教。平板在課堂上像一個神奇的魔術師,不斷地使各種相關資源信息有節奏、有層次地流動起來,學生被一層層漣漪捲入其中,充滿好奇地走向學習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