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新一季《我就是演員》感覺還不如上兩季,雖然號稱升級版,還取了個嚇死人的名字《巔峰對決》,看看首發亮相的演員陣容,節目組怕不是對“巔峰”二字有誤解?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前兩季雖說槽點滿滿,但至少還推出了一些有實力的新人,也讓一些默默無聞的“老人”重新回到觀眾的視線裡,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季要採用《我是歌手》的節目形式,張國立在《演員》中說這個節目“爭的不是先後,是滔滔不絕”。很不幸,我沒在《演員》裡看到“滔滔不絕”,反而隔壁打擂臺的《演員請就位》倒是應了這句話,出場的演員按照戲齡分組,既有剛出道的新生代又有戲齡十五年以上的老演員。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演員》的導演花大力氣請來這些影帝影后,無非就是想讓觀眾看“神仙打架”,但兩期節目看下來,真的是拼演技麼?不見得,劇本的好壞、角色的設定,甚至舞臺的調度都能影響評審的分數,短短几分鐘,劇情需要狗血,角色衝突需要強烈,第一期秦昊和馬思純的《半生緣》、第二期李冰冰和郭濤的《冬之光》都證明溫吞如水的文藝片從來就不適合這個舞臺。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說到舞臺,《演員》這種比賽形式到底是影視表演還是話劇舞臺表演,到了這一季依然木有答案,第二期《冬之光》演員演著演著,居然還需要趕著去後臺換裝,這確定不是《幻樂之城》?而綜合劇本、佈景、剪輯等因素,比起《演員》,《請就位》呈現出來的效果反而更像一部完成度較高的影視片段。還有網友們詬病的穿幫問題,《演員》第一期《閣樓》中張國立手上會變隱身的戒指,第二期《繼父》中馬思純頭上會變魔術的髮卡,都不得不讓人質疑這到底是一氣呵成的表演還是剪輯出來的演技。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必須吐槽《演員》裡“師徒”的設置,既然節目組安排每個學員和對應的大咖結成師徒,徒弟們一口一個“師傅”的叫著,師傅們理應教徒弟點啥才好吧,結果師傅們自己都忙不過來,完全顧不上徒弟,《請就位》那邊至少能看到導師們對演員們的指導,而《演員》這邊有的徒弟甚至連上臺機會都沒有,只能跟著範湉湉、楊迪一會兒跳舞一會兒搞笑真是大寫的尷尬。還有不明白為什麼李宇春可以做老師,而文淇卻只能做學員偶爾上去助演,雖然第一期李宇春演技被各種吹爆,但不可否認方言幫了她不少,第二期明顯就暴露出她臺詞的問題,唱歌做老師她夠格,但在演戲方面。我覺得她離“老師”二字還有差距。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喜歡上一季國際章做導師時犀利的點評,這一季的評委小心翼翼,唯一說到點子上的居然還是非專業人士姜思達,看看人家李誠儒,給隔壁節目奉獻了多少金句,特別是提出“男人被勒後真實生理反應”這樣的問題,讓人感覺一針見血,犀利又專業,這種點評才是走心的,再看看《演員》第一期佟大為演的什麼玩意,居然還有人有臉誇他。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演員》這一季一開始,李冰冰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演員需不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和他們打擂臺的《請就位》其實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演員一定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角色,所以在《請就位》這邊,給每一個演員分配角色前,導師們都會做一些測試考核,才最終確定誰適合哪個劇本哪個角色,誰和誰適合一起搭戲,這才是對劇本對角色負責任的態度,而不是為了反差而硬來,《演員》裡尬演喜劇的佟大為和梁靜,把東北大妞演成傻妞的李冰冰,還有同演笨賊出戏的郭濤和滿是笑點的楊迪,不都說明了每個演員都有自己身上的特質麼,堅持個人特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舒適區內難道就沒有挑戰和突破嗎?

《我就是演員》新一季:你走出舒適區了,有考慮我的感受嗎?

這一季的《我就是演員》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你走出了舒適區,但觀眾看的卻不那麼舒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