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路上奔小康——我市健康扶貧工作綜述

本報記者 祁倩 李宇 通訊員 魯新 柯廷金

要想奔小康,必須保健康。為此,我市專門成立了健康扶貧領導小組,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大局,研究出臺相關政策,經過上下一心,團結奮進,全市健康扶貧全面推進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貧困人口醫療救治的防護網已經構建,因病致貧返貧得到極大緩解,健康扶貧政策獲得感不斷增強。近日,記者就我市健康扶貧工作推進落實情況,採訪了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

從“保障”抓起,建立五道醫療保障線

全市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醫療救助的基礎上,每年由市財政按人均40元、縣財政人均不低於100元的標準,建立“貧困人口第五道醫療保障線”。對保障對象範圍內合規自付醫療費用報銷90%以上,合理自費醫療費用報銷50%以上,仍然負擔較重的,再給予一定補助。

在全市五道醫療保障線的基礎上,各縣區還結合貧困人口看病就醫的實際需求,出臺了針對性較強的保障政策。光山縣通過募捐等形式,籌集資金2600多萬元,設立“光山縣健康救助基金池”,對未脫貧的困難群眾五道保障線報銷後的自費部分再報銷50%;羅山縣對未納入醫保報銷的“輕度慢性病”,由政府出資進行救助,目前已實現貧困人口輕度慢病全覆蓋;息縣採取提高5%報銷比例,在縣內、外累計合規部分超過5000元和10000元的,由政府全額兜底的方式等。“各個縣區在貫徹落實全市健康扶貧各項政策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制定並落實更加惠民利民的健康扶貧政策,這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舉措,非常值得大家相互學習與借鑑。”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從“防治”入手,實現困難群眾“少生病”“看得上病”

自開展健康扶貧工作以來,全市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定期組織基層健康扶貧工作隊對貧困家庭開展入戶調查,基本實現了貧困患者識別、病情掌握和信息更新 “三到位”,不斷健全定點醫療機構分類救治臺賬,確保與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數據庫精準對接。根據“三定兩加強”的要求,各級衛生計生系統高質高效做好大病分類救治工作。目前全市9種大病貧困患者已完成救治3757人,救治完成率達99.9%。“要讓健康扶貧政策落地生根,尤其是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難群眾,我們不僅要精準識別,更要精準救治。”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我市積極開展貧困人口慢病簽約服務管理工作,真正實現“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的工作目標。目前,全市貧困人口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和精神病4種慢性病簽約率達99.96%。“為廣大貧困患者實施慢病家庭醫生簽約管理服務,已成為各級醫療機構日常工作‘新常態’。廣大困難群眾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醫生,而在家庭醫生的背後可是一支不小的醫療團隊。這對於解決困難群眾的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實現困難群眾病有所醫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說。

從“服務”著手,提升健康扶貧工作效能

目前全市各縣區272家定點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面實行了“先診療後付費”服務,不少定點醫療機構還通過設置健康扶貧導診臺、建立綠色通道、設置愛心病房等措施,方便貧困人口看病就醫。通過信息互聯,全市已實現多部門多種醫療保障政策的“一站式”結算服務。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實施“一站式”就醫結算12.5萬人。

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以來,全市衛生計生系統爭取中央投資項目7個,重點支持4個縣級醫院建設。與此同時,各縣區不斷加大對當地醫療機構建設力度,特別是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方面。近兩年,全市共整合涉農資金3600多萬元,為鄉鎮衛生院購置各類醫療設備、進行房屋修繕,對全市2421所村衛生室按照建設標準維修改造。“設施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我市通過實施 ‘369人才工程’,累計招錄517名特招院校畢業生和特崗全科醫生,現已基本實現每個貧困鄉鎮衛生院都有一名全科醫生,每個貧困村有一名合格的鄉村醫生。息縣等縣區還委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對鄉村醫生進行輪訓。”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