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2019,8部大電影競爭國內春節檔期票房,讓觀眾挑花了眼。可惜,老百姓今兒個還真高興不起來。電影是多了,票價卻高了。還高的離譜,漲幅比房價還誇張,普遍從原先的2、30元飆升到5、60元區域,部分3D max院線更是賣出了90元的價。

這一來,就尷尬了。僧多肉少,片多錢少。拿著手裡有限的工資,準備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就不得不謹慎一些了,挑著撿著,都儘量讓自己的人民幣犧牲的有點意義。

《流浪地球》就實打實值回了票價,是不是中國科幻元年,我不懂,但好歹是個完整的故事,我消費了,我讀懂了,那這個買賣就划算了。

《瘋狂的外星人》呢?看完全片,我心裡非常不好受,卻久久找不到原因……呆呆坐在影院裡,望著一行行字幕冥思苦想,為什麼呢?剛好,字幕放完,最後還貼心地打出一排溫馨提示“本片沒有任何動物收到虐待”。這個好懂,現在只要電影中有動物參演的影片,都要來這麼一句話就,表示電影是拍了,但裡面的動物演員是獲得了尊重,或者是電腦虛擬的。

看到這句話,我卻忽然醒悟了過來,自己難受在哪裡。我覺得,我的智商被嚴重的侮辱了,就像影片中的虛擬演員“歡歡”一樣,我感覺自己被當猴耍了。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理由一:生拉硬扯,《瘋狂的外星人》和劉慈欣有什麼關係?(沒關係)

已經被封神的《流浪地球》,取自劉慈欣的同名原著,整體影片的效果不錯,但還是有很多劉慈欣的原著粉絲非常不滿意,感覺沒有體現出小說的意境。但作為改編作品,的確已經是較為精準了,因為整體的世界觀是一致的。

除了《流浪地球》,同檔期的《瘋狂的外星人》也同樣是貼著劉慈欣的商標,據說改編自劉慈溪小說《鄉村教師》。影片開頭,電影字幕也非常鄭重地宣告了這一點。

兩者相比,如果《流浪地球》的原著黨是頗有微詞,那《鄉村教師》的原著黨估計就要掀桌子了。電影內容,咱不好劇透,但《鄉村教師》的內容就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了。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鄉村教師》說的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外星人中,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之間的戰爭跨日持久,為了和平,碳基文明決定製造一個五百光年寬的隔離帶,將硅基文明隔離開。這就面臨著一個問題,這個五百光年範圍內的生命是保留還是消滅。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碳基文明聯邦議會決定,以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星球的生命,提出符合最低智慧標準3C等級的三個問題,如果不能回答,就堅決消滅。

輪到地球,隨機抽樣的生命中,卻是地球一個偏遠山區的農村孩子,幾個簡單的問題提出來後,孩子們卻都選擇了沉默,因為他們村裡只有唯一的一個鄉村教師,而且,他們的老師心力交瘁,虛弱地正要走完最後的生命旅程,孩子們正哭泣著圍坐在老師的身邊。提問結束了,地球被認為是無智慧生命的荒漠,面臨毀滅。

另一邊,那位沒有姓名的鄉村教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學生。他不厭其煩地把今天的物理課,用無力地聲音一遍遍強調:這課講牛頓三定律……

第一定律: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不變……

第二定律: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力成正比,與它的質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當一個物體對第二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第二個物體也會對第一個物體施加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孩子們在老師用盡最後的力氣責令下,抽泣著背誦起來,而在這稚嫩的讀書聲中,鄉村教師耗盡了所有的精力,成為一具沒有生命的碳元素。

這個時候,距離地球毀滅只有五分鐘。評議會的組員為了謹慎起見,追加了一個小小的問題:當一個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會成什麼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

孩子們立刻回答了出來。

驚訝的評議會立刻繼續追問了剩餘的兩個問題,牛頓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孩子們也毫不猶豫地回答了出來。

已經箭在弦上的恆星毀滅炮在最後一秒改變了目標,地球從一個鄉村教師的努力中得到了拯救。經過詳細的勘察,外星人驚訝地發現,地球的整體文明發展甚至達到了5B級的繁榮,而這種文明的傳播,不是靠生物基因記憶,而是靠一些名為教師的個體,通過原始的授課方式達到,外星人深深地被地球人的文明發展和教師的神聖震撼,選擇了對地球文明進行整體保護,讓地球文明照著自己的方向前行。

(全文完)

這是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可歌可泣又有些黑色諷刺的科幻作品。它篇幅不長,卻讓人回味無窮,甚至默默心酸,這篇文章的魅力,早已超脫了科幻題材,涉及到社會題材。

那號稱改編自《鄉村教師》的《瘋狂的外星人》呢?唯一相同的地方,就只有“外星人”三個漢字了吧,如果這也算改編自《鄉村教師》,那《星球大戰》是不是更可以說改編自劉慈溪的《鄉村教師》呢,人家也講的外星人是不是?《GTO麻辣教師》也可以說改編自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呢,人家也有說老師對不對?

劉慈欣是作家,不是商標,這種所謂的改編,不僅對劉慈欣是一種侮辱,對劉慈欣的讀者來說,也是一種不尊重。

耍猴不是?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理由二:為了笑料,脫離實際。

黃渤飾演的耍猴人,是片中最大的笑點。因為他的不得志,祖上“西北猴王”的名聲傳到他手中,日益落敗,門可羅雀。經營的猴戲表演場所“花果山”面臨改建成火鍋城的尷尬局面。用老闆的話說,掙的錢還沒有許願池多。

可問題就來了,這位耍猴藝人工作的場所是什麼地方呢?是一個超豪華的遊樂園“世界之窗”,裡面全部是世界各地的微縮建築群體。這樣的遊樂園,中國的遊客們應該不陌生。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是這樣。這樣的公園,哪個不是實行的“一票制”?觀眾買了門票之後,裡面的表演都是免費的,大家按照表演時間觀看。中國的消費者,對於“已購買”的消費項目,那種熱情我就不描述了,別說猴戲,就一個鸚鵡叼錢的項目,哪個景區不是座無虛席,人山人海?何況,黃渤的猴戲還表演的精彩萬分,我看了很多馬戲表演都沒見過猴子選新郎結婚的橋段,可影片中卻硬生生地表現成:無人觀看,門庭冷落。

完全脫離了實際。如果你搞個小公園,或者小動物園,都可能有這個效果。但在世界之窗,如果硬著頭皮也要表現出這個效果,對不起,那就是胡說八道。

為什麼呢?因為世界之窗是故事中前期很多笑點的起源,為了營造這個“笑點”,影片寧願脫離實際,生搬硬套。

耍猴不是?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理由三:前後矛盾,荒誕當荒唐,鬧劇當喜劇。

影片起源於第三類接觸,外星文明要與地球文明建交。可這個外星文明代表卻很高傲,壓根瞧不起地球人,用他的話說,連問他的名字都沒資格。

這個高傲的“龍傲天”外星大使,因為事故降落在黃渤工作的“世界之窗”公園,竟然被當做古巴猿猴的一種,被耍猴人當猴耍了。各種虐待不說,最後在明知道是外星人的前提下,還被沈騰直接“殺了”,屍體做成了藥酒,和當歸、蝮蛇、何首烏來了個一鍋燉。“龍傲天”這還怎麼忍得了?借屍還魂後,毫不猶豫翻臉,發誓要毀滅地球,結果一不小心,被黃渤和沈騰用小手段陷害,再次殺了做成“外星藥酒”。

結果呢?結果外星人找回神力,從藥酒罈子裡面衝了出來,竟然忽然不生氣了,還笑眯眯地宣告“建交成功!”然後,搬了一大堆酒回飛碟,喜滋滋地說:一切都在酒裡!

然後回去了!

回去了!

真回去了啊!

這智商,基本就告別自行車了吧?哪個外星的智慧生命這麼弱智啊?天線寶寶星球的?人家殺了你兩回,當猴耍了N天,你們星球的“建交”條件是有多自毀啊?你們星球文明是有多弱智啊?這已經不是荒誕喜劇,完全是荒唐鬧劇了吧?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人家提的最基本的問題都是牛頓三定律好不好,你老人家一切都在酒裡,就OK了?

耍猴不是?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理由四:不地道,心梗。

《流浪地球》熱映,點評看了不少,印象最深的,反倒是那篇“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家情懷”,說面對世界末日,外國人選擇放棄地球,中國人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想想也是,中國人對於家的眷戀,從每年的春節大遷徙就看的清清楚楚,對於家,我們是不願放棄的,願意用一生去維護的。

《瘋狂外星人》卻來了個反面教材,他體現的中國式“第三類接觸”真是讓人膽寒,甚至心梗。《ET》選擇用孩子們的心靈打開外星人的心防,最後又用孩子們的純真戰勝了官僚,讓外星人回家。這種接觸,走的是心,用的是誠。

《瘋狂外星人》呢?明知道別人是外星人,人家遇到的情況和《ET》差不多,都是飛船墜毀,外星人既沒有侵略也沒有殖民,他兩個還把外星人當猴耍了半宿,外星人生氣了,還不僅僅是為自己生氣,人家第一句就說了,你這麼耍猴,拿棍子打,香蕉哄,你想過猴的感受嗎?

是啊,你想過猴的感受嗎?耍猴藝人了不起是吧,聽話就給吃的,不聽話就給鞭子,你講點人道嗎?

現在外星人生氣了,怎麼辦?看看影片的第三類接觸方法:一是認慫,麻利地下跪認錯。二是好吃好喝供上,糖衣炮彈各種騙。三是拿錢孝敬,說是地球上最好的東西。四呢,把人家灌醉以後,馬上把外星人的武器沒收,三拳兩腳打死了做成“藥酒”,還擺出一副笑眯眯的彌勒佛的樣子泡在酒罐子裡面。那一刻,我不僅笑不出來,我還覺得渾身發冷。

都是十幾億的影片啊,如果《流浪地球》被解讀成中國式的“家情懷“,《瘋狂的外星人》會不會被解讀成中國式的第三類接觸“小心機”呢?

當面笑眯眯,背面MMP?別說,還真有點象……

這是喜劇?這是黑中國人最慘的悲劇吧?不地道啊,心梗。

耍猴不?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理由五:亂致敬,科幻變修仙。

咱不繞彎直接說,影片中外星人借屍還陽,藉助猴子“歡歡”的身體復活後,直接致敬了(不敢說**)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孫悟空的扮相和《西遊伏魔記》孫悟空的大部分打鬥場景,外星人肩膀搭著鐵棍,硬是演了一回齊天大聖,我看到這裡,簡直尷尬癌都犯了。六老師不提意見,我都受不了了這個。有必要嗎?都是春節檔期,這麼致敬同檔期導演的作品,你徵得別人同意了嗎?

說好了是外星人,不是修仙作品好不好。外星人發威怎麼和弼馬溫一樣呢,那人家外星首領是不是玉皇大帝?家裡還有七個女兒,個個長得美如天仙,最後一個洗澡的時候還被人偷過泳衣?你是不是也太不嚴肅了吧?那還說什麼外星人,就說天庭使者下界建交,弼馬溫親自出馬得了。別和劉慈欣扯上關係,給中國的科幻一片淨土行不行?

耍猴不?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理由六:演員尬演,演技都跑偏。

先說黃渤,他飾演的是鬱郁不得志的手藝人,談演技,人家是影帝,沒的說,也不敢說。但這部戲裡,黃渤演的過頭了,他太沉醉於自己的個人設定中,演的用力過猛。整個電影裡面,感覺其他人都是來演喜劇的,就他一個人,是來演正劇的。

那種對於藝術的執著,對於自己身份的不認同,對於“國粹”的痴迷,真是把一個古老手藝人面臨斷代危機,為了重振祖宗基業,發揚民族藝術的“非物質傳承人”演活了!可你是不是搞錯了片場呢,咱這不是《藝術人生》啊!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再說沈騰,自從《西紅柿首富》坐擁百億身家後,沈首富也是身價倍長。可越是這個關鍵時刻,越需要沉澱。到處接活,除非你真是外星人,你哪有那麼多時間分在那麼多事情上?電影2部,春晚小品1個,哪個活普通人接了不是戰戰兢兢,恨不得用全部精力投身其上。可你老人家到好,一個人全上了。結果呢,小品變成了公益廣告,電影呢,怎麼看都是西紅柿首富的影子,還是西紅柿首富中,已經當上暴發戶後的影子。你飾演的角色,是一個事業失敗,連自己最好朋友的私房錢都有借無還的撂倒之人,可全片卻只看到你自信滿滿,坐擁百億身家的自豪感和驕傲,無論是面對外星人還是外國人(還是特工),你都那麼沉著冷靜不慌張,主動地製造著各種笑料。哥哥,你人設還在別的劇裡面啊,串場了好不好?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這次,咱就不說耍猴了,都不容易。都是朋友,誰也不能得罪,是不?大哥都沙城爭霸了,誰也免不了客套。只希望為了作品,以後,還是多給自己把一道關吧,觀眾緣,誰都消耗不起的。

耍猴還是耍觀眾?《瘋狂的外星人》對得起十幾億的票房?

演員也好,導演也好,好自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