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鄉市梅橋鎮狠抓早稻生產:幹部帶頭種 村民緊跟上

湘潭在線4月2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4月21日上午,湘鄉市梅橋鎮黨委、政府有關負責人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冒雨來到各村,指導早稻田間管理,督促農戶、合作社搶抓晴好天氣,完成大田移栽掃尾工作,確保全鎮2.79萬畝早稻生產任務如期完成。

近兩個月來,梅橋鎮鎮、村兩級幹部採取鎮幹部聯村、村幹部聯組的責任機制,分工合作,互相促進,全力以赴狠抓早稻生產,並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引導,努力遏制耕地拋荒和“雙改單”,激發村民種植雙季稻的積極性。

首先,全鎮村幹部、黨員帶頭種植早稻,相當一部分村幹部家早稻種植面積超過200畝。其中,大豐村村主任流轉了農田800畝,萬新村黨總支書記流轉了300畝,均種植了早稻,示範引領作用十分明顯。鎮內20多家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累計流轉耕地1萬餘畝,往年基本以種植一季稻為主,今年除已種植油菜暫時無法騰出的耕地外,其餘的都將種植雙季稻。

在村幹部的引領示範下,廣大村民種植雙季稻的積極性高漲。豐收村村民黃綿生因愛人患病不能外出務工,只能在家以種田為生。多年來,黃綿生堅持種幾十畝至百餘畝不等的一季稻,冬季再種一些油菜,是產業扶貧領域的一個優秀典型。今年,黃綿生積極響應鎮、村加強早稻生產的號召,除已種了油菜的30多畝田只能種植一季稻外,其它60多畝田全都種上了早稻。

梅橋村有50多畝適宜種植雙季稻的農田,今年因承包戶主在外經商或務工而無人耕種,另有50餘畝缺水、少路的山間田,無人願意耕種。支村“兩委”經過認真研究,決定將這100多畝耕地全部以村集體名義流轉過來,適宜種植雙季稻的田種雙季稻,山間旱田則種植玉米、紅薯、高粱等;由村裡出資統一翻耕、集中購買肥料和種子種苗,無償分配給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打理,稻穀、玉米等農產品歸貧困戶所有。目前,翻耕、播種等農事已基本完成。

梅橋鎮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除“早稻+晚稻”的雙季稻種植模式外,“早稻+再生稻”也是該鎮正在嘗試的一種耕作模式。“再生稻”就是利用早稻收割後的蔸樁,繼續培育一茬稻穗。今年,梅橋鎮在芭蕉村、梅橋村等5個村開闢了1500畝再生稻示範片,統一翻耕、購種、育秧、拋秧,所需經費採取政府補貼與村民自籌方式分攤,對此,村民非常樂意接受。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