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創新償債來源 千億債務化解基金“應急”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按照國務院對債券發行節奏的安排,2020年度專項債的發行工作在10月底基本完成,除用於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風險部分外,專項債償債路徑也受到市場關注。

財政部統計口徑中,截至10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5807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28498億元,專項債務129576億元。由於專項債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較大,土地市場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其是否能順利償債。

為降低土地市場帶來的債務風險,政府“自救”舉措正在各地不斷推出。據瞭解,目前多省成立了債務風險化解基金,總規模約有1000億元,目的就是定向化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流動性風險。

降低土地市場依賴

儘管專項債發行規模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但宏觀經濟尚處於恢復階段中,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防範仍需重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20)》指出,專項債規模擴大使其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上升。報告稱,目前地方政府基金收入超九成資金來自土地收入。

“在房住不炒大背景下,各地紛紛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土地市場成交規模也停止上升趨勢,由於土地市場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就直接增加了專項債償債風險。”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分析。

在此背景下,改變專項債對土地市場依賴性,推動增量專項債項目的收入來源結構成為監管共識。為此,國務院辦公廳專門發文強調,限制土地收入償還專項債,從而降低專項債對土地出讓收入金的依賴。

“從歷史經驗看,專項債償還方式中土地出讓金是主要來源,雖然目前土地收入受政策影響較大,但短期內完全改變這種方式的可能性不大。”一位熟知債券發行的人士如此評價。

該人士還表示,基於近年來土地市場收入的不確定性,地方政府有了更大的創新動力,目前各地紛紛開始設立信用保障基金,這是地方在探索專項債償債來源上的一種新嘗試。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湖南省、湖北省、黑龍江省和貴州省等多省份紛紛設立了債務風險化解基金。在湖南省公佈的省級預算執行審計報告中明確指出,要設立省級債務化解基金。

9月中旬,河北省成立了國內首隻省級國企信用保障基金,該基金由河北建投集團聯合省屬國有企業及冀財基金、財達證券等省內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發起設立,基金總規模3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大概有近10個省份成立了債務風險化解基金,總規模約1000億元。這些基金通常由政府牽頭,當地省屬金融機構共同出資發起,目的是定向支持融資平臺的短期債務償還。

上述熟知債券發行的人士告訴記者,由於該基金是各省自己發起的金融產品,目前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強制要求設立,主要根據省級政府自己的需求。“其本質是地方政府為緩解地區債務壓力而設計的一種金融創新工具,主要是對即將到期的債務提供流動性支持,從基金設立省份看,短期償債壓力較大的省份發起基金的意願更大。”

緩釋流動性風險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債務化解基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緩解政府壓力?

上述熟知債券發行的人士表示,考慮到目前各省債務化解基金規模平均在百億元,且對沖的主要是短期債務壓力,所以真正能發揮的作用可能也有限。

以上述湖南省和河北省為例,湖南省的債務風險化解基金規模為100億元,對應的平臺有息負債規模為1.7萬億元,河北信用保障基金規模為300億元,但對應的平臺有息負債規模為5305.4億元。

“單純從數據看,可能影響並不大,但從這些舉措可以看出政府在為融資平臺的債務償還進行各種嘗試,相比這些基金所能解決的償債規模,政府發起債務化解基金對市場而言,釋放的信號更積極。”上述人士表示。

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壓力大增。根據財政部公佈的1~10月份的財政收支數據,1~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533億元,同比下降5.5%,其中全國稅收收入135044億元,同比下降4.6%。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主體亟須新的舉措來提振信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何代欣告訴記者,債務風險化解的本質依然是提升政府償債能力,這不是單獨依靠信用保障基金就能實現的。但從各省目前出臺的各項政策看,這些基金在降低短期流動性風險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這會降低市場對區域內城投債務風險的擔憂。

事實上,除了政府和金融機構發起債務化解基金外,企業層面也成立了信用保障基金。由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聯合31家中央企業共同出資發起,以市場化方式募集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信用保障基金,專項用於化解和處置中央企業債券風險。

據悉,進入11月,企業債券違約事件頻發,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債券風險的擔憂。11月10日,永煤控股公告,因流動資金緊張,“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本息金額共計10.32億元。

中泰證券的報告指出,截至11月13日,今年信用債違約數量175只,新增的違約企業數量23家。從規模上看,今年以來信用債違約規模約118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5.5%。

在2020年的《金融穩定報告》中,央行指出,2013年,人民銀行開始對大型企業出險情況進行監測。截至2019年末,全國共有575家大型企業出險,其中,460家企業出現嚴重流動性困難、120家企業未兌付已發行債券、27家企業股權被凍結、67家企業申請破產重整。

為此,央行提出要積極化解大型企業風險,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和處置方式、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完善企業破產法律體系等具體舉措。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分析師汪苑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不論政府還是企業,都在通過多樣化的債務化解方式來降低債務風險,從城投行業角度看,通過置換、清退等方式加強債務化解力度,有利於緩釋城投流動性風險、降低債務壓力。

在她看來,未來隨著“兩新一重”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城投企業或將有機會參與到“兩新一重”建設,從而拓展業務範圍,推進市場化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