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差點瘋掉,被無數人嘲笑,可你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嗎?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筆觸對社會現狀和儒士命運進行批判揭露的諷刺小說。小說形象地刻畫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階層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爛的現狀。它透過人生百態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祿的觀念、官僚制度、人倫關係和整個社會風氣。

范進中舉差點瘋掉,被無數人嘲笑,可你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嗎?

范進中舉這個故事相信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了吧?而且大多數人一定是在上學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到的,是一篇反諷題材的文章,故事描寫的是主人公范進寒窗苦讀幾十載,終於在50多歲時喜中舉人,鬧得眾人皆知,歡天喜地之時,范進卻因過度興奮而發瘋了。直到老丈人的一巴掌才讓他清醒過來,可是極少有人知道後來的范進是有多牛?

范進中舉差點瘋掉,被無數人嘲笑,可你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嗎?

而我們當時語文老師一定是這樣講解的,百般嘲諷,既對主人公喜不自勝以致發瘋進行反諷,更對當時封建制度,世態炎涼進行批判譏諷,而當時的我們也是覺得確實如此,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人被打醒後的故事,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再說回,那范進中舉以後那家庭地位是直線飆升,就連他的老丈人都對他另眼相待。在外也是,當地鄉紳名流無不討好巴結,爭與相交。不過這在古代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雖然中舉時已50多歲,但官路卻還算是有聲有色的。因此范進興奮激動也是人之常情。

范進中舉差點瘋掉,被無數人嘲笑,可你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嗎?

雖如此,范進還是十分上進努力,三年以後進京會試,又得中進士,屆時范進信心大增繼續留在京中苦讀,以備考取御史。幾年以後被欽點為山東學道,這在當時也是位居四品官階了,由此可以看出范進還是有真才實學的,科舉考試也是讓他步步高昇的敲門磚。

范進其實也並不是胡屠戶所說的"爛忠厚,無用之人",中舉成名讓他躋身官場,高人一等。於是在白馬寺中所見他世故,虛偽也就順理成章了,而作者也正是意在諷刺當時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官場惡習。

當今社會,被考生們尊稱為"考神"的也正是范進本人。許多悻悻學子在中高考之前是肯定要拜一拜的。而教育的鼻祖孔夫子卻也僅是被稱為聖人罷了。那麼,范進又為何被稱為考神呢?之所以"神"大多還是幸運之神的意思吧!考前拜一拜求個好運氣考個好成績吧!

不過論運氣的話,范進的運氣也確實是好的,咱們的孔聖人一生四處說"教",傳播儒學,卻也一生居無定所,仕途之路坎坷。范進呢,怎麼也是步入官場,算是官運亨通,雖在後來圓滑世故,卻也在當時社會的情理之中,實屬正常。試問當時社會,不圓滑世故之人又能走多遠?爬多高呢?

范進中舉差點瘋掉,被無數人嘲笑,可你知道後來范進有多牛嗎?

不管怎樣,能夠堅持數十年,依然初心不改,堅持不懈,始終如一的人無論在當時還是今日也是為數不多的。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有頭無尾,甚至不戰而退,仔細想想,范進的這種精神實屬難能可貴,也可作為人們學習的"標杆精神",不管是學習,工作或者生活中都值得借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