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文 | 李響

來自吳聲汽車報道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7月17日,路特斯公佈旗下全球首款純電動超級跑車Evija。憑藉無與倫比的性能和2,000 馬力的目標輸出功率,Evija為先進的電動汽車工程樹立了全新標杆。毫無疑問,路特斯Evija是史上動力性能最強勁的量產公路車。

有別於其他超跑品牌在既有車型換裝電動機、假裝電池的做法,路特斯打造的是以電動為設計基礎的全新車型。Evija寓意“生命、開創”,2000匹馬力堪稱路特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量產車。

Evija在亮相之初,業內外就已被其表現所驚豔,似乎200萬英鎊的售價讓它與消費者之間產生了隔閡,甚至有輿論質疑,路特斯Evija是否值得200萬英鎊。事實上,路特斯的故事不止Evjia。

追求速度的輕量化造車鼻祖


1948年柯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從英國工程學院畢業,並通過改裝1928年的Austin Seven贏得多次比賽,後來這輛賽車被命名為Mark I,一年後查普曼再度改裝Austin Seven並命名為Mark II。由此改裝的賽車為查普曼提供足額獎金用來改裝下一代車型。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52年Mark IV誕生,同時成為了查普曼路特斯汽車工程公司的第一輛試驗車。路特斯最初為更低的經營成本只將改裝的賽車出售給路特斯的粉絲和車手。正是從這時起,路特斯從開始便表現不凡,逐步成就賽車傳奇。

路特斯品牌在起步時並沒有能力設計和生產自己的發動機,因而查普曼便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車身設計上,且抱定一個原則:儘可能減輕車身重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有限的動力。也正是從這一理念出發,1952年問世的Mark VI採用了蜂窩結構管狀車架。這項技術在當時用於飛機制造已相當普遍,但用於汽車卻是首次。這輛賽車採用的福特發動機僅有40馬力(29千瓦),剎車裝置是古老的拉線式,變速箱也僅有3個速比。但由於其車身僅重400公斤,因此在車賽中把許多大功率的對手甩到了後面。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57年,路特斯誕生了其歷史上的招牌產品Lotus 7型車。這臺車在車身設計上簡直就是一輛“裸車”,司機就像是坐在地板上,兩邊無遮無攔,因為 7 只有約350公斤重。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為了賺足夠的資金繼續比賽,查普曼開發了他的第一輛專用量產車——Elite,採用輕質玻璃纖維的車身結構,搭載102馬力的1.2升發動機,但玻璃纖維的Elite重量僅有為1705磅(773千克)。其8.2秒的零百加速和123英里/小時最高時速再度刷新了當時人們對量產車的認知。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62年路特斯推出了Lotus 25型賽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採用

一體化方式設計製造的單座賽車。與傳統的管狀車架相比,新車架改由輕量化的、由鉚釘釘連的盒狀金屬板製成,這樣做的好處是在降低了車重的同時增加了車架的堅固性,提高了抗扭曲能力,從而更好地保護車手的安全。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62年,路特斯又推出搭載福特四缸發動機的雙座敞篷跑車——Elan。路特斯在世界級跑車上的聲量在1962年與Elan一起“起飛”,Elan從其他地方“借”來了一些部件,轉向架來自Triumph,變速箱和發動機來自福特,但是精湛的駕駛操控的關鍵在於公司的底盤專業知識和極致輕量化結構的精神。Elan上將玻璃纖維與鋼製車身結合的車身結構,為路特斯往後的三十年奠定了設計基礎。在當時看來,Elan比市場上任何一款產品都接近方程式賽車。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到了1966年,Lotus全新的旗艦GT跑車Lotus Europa誕生,這款車型從1966年一直生產到了1975年,也是Lotus生產的第一輛中置跑車,Europa由鋼骨架支撐,並且還分為S1、S2、賽車版和特別版等多版本,其中S1系列車型動力上搭載了1臺1.5L發動機,最大功率82馬力,整備質量僅為610公斤,最高時速為195公里/時,而0-100公里/時的加速時間為9.3秒。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自路特斯正式入駐寶騰汽車之後,路特斯品牌便開始逐步走上的復興的道路,最明顯的標誌就是1996年2座中置發動機跑車Elise的推出。Elise從誕生之初就秉承了路特斯汽車以輕量化獲得高性能的品牌理念,在輕盈的鋁製底盤上用小排量發動機就輕易實現了超級的性能。當時推出的第一代路特斯Elise動力上僅搭載了1.8L發動機,最大功率118馬力,不過由於其整備質量僅為725公斤,使得其0-100公里/時的加速時間只需5.8秒。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到了2006年,路特斯汽車還誕生了一款Europa S車型,這款車是Elise和Exige的衍生車型,動力上這款車型搭載了一臺2.0L通用發動機,最大功率200馬力,0-100公里/時加速時間在5.5秒,整備質量為995公斤,這款車型主要銷往歐洲市場。如今,路特斯旗下在售的車型主要就是Elise、Exige及Evora,其中銷量最好的車型仍是Elise。

值得注意的是,路特斯在追求Elise輕量化上,甚至在一些細分車型中取消了空調設計。

如今路特斯純電動超跑Evjia採用全碳纖維車身與全碳纖維底盤,即便是在600千克電池的負擔下,Evjia也僅重1680千克,這對於

從賽車改裝到蜂窩結構管狀車架再到玻璃纖維鋼骨架車身直至鋁製底盤全碳纖維車身全碳纖維底盤,可以見得路特斯從最初至今,無一不在為輕量化思考,先於對手很長一段時間率先應用全碳纖維材料,將

輕量化做到極致

領獎臺的路特斯旗幟

路特斯這個品牌與其他諸多汽車品牌不同,它最初誕生幾乎就是為了打造賽車去參加各種賽事,而生產民用跑車只是路特斯品牌的一個“附屬品”,是路特斯用來支撐賽事的經費來源。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54年,路特斯車隊從母公司分離出來單獨發展。隨後路特斯不斷改良、更新賽車設計,在各種大小賽事中表現搶眼,尤其Mark 8、Mark 9及Mark 10賽車更是在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出盡了風頭。而到了1957年,Markk 11型賽車終於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取得歷史性突破,獲750cc級性能指標的冠軍。但是,查普曼最得意的建樹還要算F1。

在1958年,路特斯Mark 12首次進入了F1的賽場,有意思的是,路特斯Mark 12最初是為了F2而設計,但它出色的表現讓它成為了第一輛進入一級方程式(F1)錦標賽的路特斯賽車,參賽第一年便勇奪第四名。此外,查普曼還參與開發了“Vanwall國際大獎賽”賽車,該車隨後贏得了1958年的“汽車製造商世界冠軍賽”冠軍。

1959年,查普曼組建了路特斯集團,旗下有LotusComponents Limited以及Lotus Cars Limited,前者成為路特斯賽車部門,後者成為生產普通民用車輛的部門。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60年,斯特靈·莫斯駕駛Type 18賽車,在蒙特卡洛大賽上代表羅布·沃克車隊首次賽車奪得分站賽冠軍。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63年,路特斯與傳奇車手吉姆·克拉克一起,開始了一段堪稱傳奇的征程,在這個賽季中,路特斯勇奪車手與車隊雙料總冠軍,一舉邁入F1“豪門”的行列,並在1963到1978年間,獲得了7次F1錦標賽的車隊總冠軍,值得稱讚的是,路特斯也是F1歷史中第一支獲得50場分站賽冠軍的車隊。

1966年初,F1運動的章程進行了新的修改:引擎最大排氣量的限制提高到了3L或只能使用1.5升的增壓發動機。由此路特斯車隊的領導人柯林·查普曼,在1966年為自己的賽車設計出了一款絕對新式的動力裝置,不過在1966年的比賽中,路特斯並沒有獲得很好成績。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到了1967年,路特斯車隊開始使用考斯沃斯公司的DFV V8發動機,考斯沃斯公司是1968年轉型為大部分F1車隊提供引擎的企業,從1968年到1974年,所有奪冠的車隊都使用的是考斯沃斯DFV發動機。而其中1968年、1970年、1972年和1973年,奪冠的車隊也正是路特斯。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1970年,查普曼推出了一輛72型單座賽車。這輛超乎尋常的賽車引導了一個新潮流。其設計理念在於把全部重量移向車尾,以提高動力性能。為此該車後輪大得出奇,前輪又小得出奇,加上見稜見角的車體,在當時可謂前所未見。這輛72型賽車在所參加的5個賽季中奪得了20個分站和3個年度勝利(1970年、1972年、1973年)。

1985年,路特斯迎來了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車手——艾爾頓·塞納,在極其苦難的情況下,1985-1987年三個賽季塞納每年都為路特斯奪下兩站F1分站大賽的冠軍。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另外,在1987年路特斯推出了當年的F1賽車99T,這款車型不僅採用了當年本田提供的1.5L渦輪增壓發動機,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這款車型上還首次裝上了主動懸掛系統(在F1上也是首次裝載),該系統採用電液控制懸掛行程,可以儘可能保證車輛的操控性能,不過在1993年,F1賽車禁止使用了該項技術,如今這項技術已經被很多中高級轎車採用。

自1994起,路特斯正式退出了F1賽事。回顧賽事歷史,自1958年進入國際汽車大獎賽至1994年退出大獎賽,路特斯車隊先後參加了491場比賽,並贏得其中的79場比賽,獲得7次F1年度製造商大獎和6次年度車手大獎。此外,車隊還在印地安納波利斯500英里大獎賽和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出盡風頭。

到了2011年,路特斯再次回到F1賽場,雖然這次他們不是以“lotus”的隊名,而是採用了一個“路特斯-雷諾車隊”參加,之所以沒有直接採用“路特斯車隊”的原因在於,在1994年Lotus退出F1賽事之後,“路特斯車隊”這個隊名,一直被前合作伙伴Caterham(此前收購Lotus 7的生產權)佔用,於是在2011年的F1比賽中,路特斯只好和其合作伙伴雷諾一起更名為“路特斯雷諾車隊”,不過值得慶幸的是,2012年“路特斯雷諾車隊”將正式更名為“路特斯車隊”。

一直以來,在賽場上,路特斯始終是法拉利的勁敵,路特斯旗幟也飄揚在賽場領獎臺上。

路特斯演繹車主傳奇


在20世紀60年代流行電視節目“The Avengers”中,女主Emma Peel駕駛著蓮花Elan,而她的繼任者Tara King駕駛著一輛紅色的Elan +2和一輛紅色的Europa。另外在“The Prisoner”中,super seven再度成為主角車型。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值得一提的是,路特斯Esprit在70年代還出現在1977年的The Spy Who Loved Me中,與Roger Moore的合作令人印象深刻,現在依然被認為是最好的007作品之一,當追逐中的汽車飛入地中海變成一艘潛艇時,Esprit完成了路特斯新的營銷使命。


路特斯70年: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傳奇


藉此機會,路特斯車型的電影路進入全新的階段。1990年3月23日,由加里馬歇爾執導的《風月俏佳人》在美國上映,這部全球累計票房4億6000萬美元的愛情喜劇片不僅奠定了朱莉婭羅伯茨大紅大紫的演藝道路,也使由理查基爾飾演的愛德華“鑽石王老五”的形象深入人心。而愛德華的那臺1989年款銀色的Esprit SE,也憑藉其在影片中與主人公相得益彰的出場令人印象深刻。

繼《風月俏佳人》之後,路特斯Esprit又連續在《菜鳥霹靂膽》、《小賊高升》和《本能》等90年代初院線大片中出鏡,路特斯的知名度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賽車領域不僅有吉姆·克拉克、艾爾頓·塞納、埃迪·埃爾文、奈傑爾·曼塞爾等車手,還有李·迪克森、憨豆先生、Justin Bell等影視明星、運動員為其“折腰”,甚至說,路特斯一度成為英國王室中意的超級跑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