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希齡白髮紅顏之戀

熊希齡,字秉三,1870年7月23日(清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五日)生於鳳凰古城。他自幼聰穎過人,勤奮好學,15歲中秀才,19歲中舉人,被譽為“湖南神童”。

熊希齡滿腹經綸,具有雄才大略,曾擔任過中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卸任後,專心慈善事業,創辦慈幼院。1931年夫人朱其慧病逝。他老年喪妻,心中十分悲痛,蓄上鬍鬚,決心不續絃了。

一天,他獨自來到上海,鬱鬱寡歡,住在內侄朱曦家中,不想邂逅了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的毛彥文女士。毛彥文的出現,讓熊希齡精神煥發,逐漸驅散了心中的霧霾。

毛彥文小名月仙,浙江省江山縣人。她先在江山縣城小學讀書,成績優異,後考入杭州女子中學師範科,被譽為“杭州女中之花”。寒假時,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說合與衢州布店少老闆阿福為婚,但毛彥文拒不從命,在花轎臨門時出逃。1920年秋,毛彥文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院,出任女權運動同盟會主席。這期間,求學京城,人生地疏,很有孤寂之感。這時,恰好原來在杭州女中讀書的同學朱曦也在北京女高師院讀書。朱曦看望毛彥文時,又介紹堂妹朱畹、胞妹朱穎與毛彥文認識。朱家姊妹與毛彥文同在北京女高師院讀書,同一寢室,朝夕相處,感情甚篤。到了週末,毛彥文常隨朱家姊妹同去熊希齡家。1922年,毛彥文轉學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畢業後任教師,也是浙江《民報》主筆,文字犀利,譽滿當時。後來,她留學美國密西根大學教育系深造,獲得教育碩士學位,回國後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

熊希齡剃掉了鬍鬚,打消了不續絃的念頭。有一天,朱曦打電話邀約毛彥文去她家吃午飯,毛彥文高興地去了。熊希齡也在座。他很熱情,話也格外多。翌日下午,朱曦又興致勃勃地來到毛彥文的住處,和她海闊天空的閒聊。而且接連幾天下午,她都去和毛彥文閒談。後來,閒談的內容逐漸縮小,專談她的姑父熊希齡。最後才說出目的,原來她是受姑父熊希齡委託,向毛彥文求婚。毛彥文聽後,大吃一驚,馬上表示拒絕。朱曦回家後,將此事如實地告訴了姑父,但熊希齡沒有失望,竟然親自去了復旦大學,當面向毛彥文求婚,而且每天熱情地寫一封信,把對她的深情厚愛凝聚筆端。其中的一封信有下面一段話:“僕以老大之身,經此家國之難,自覺生命將及垂萎;今忽得君之眷顧,振我精神,不啻僕之新生命新紀元也。僕不僅為個人家庭幸福慶,且為所辦慈幼教育事業無量數之兒童幸福慶。昔宋史歐陽文忠公之父,年齡大於其母二十七歲;歐母賢淑,古今罕有,然只限於歐陽氏之家庭而已。今君助我發展教育,幼幼及人之幼,則更勝歐母之賢淑也。”與此同時,熊希齡還發動好幾位熱心的親友勸說毛彥文允婚。這時,熊希齡的大女兒熊芷正值懷孕期間,也不顧疲勞,先後兩次由北京專程來到上海為父親助陣,勸說毛彥文。加上毛彥文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熊希齡道德文才的仰慕,終於答應了這門親事。熊希齡欣喜若狂,高興得像個年輕人。

當時,熊希齡66歲,毛彥文33歲。白髮紅顏聯姻,熊希齡心花怒放。友人問他這麼大年紀何必把鬍鬚剃掉?他戲謔地說:“成功與否就在此一舉。在我和毛小姐見面時,第一次她稱我為‘老伯父’,我幾乎嚇了一跳。後來,我剃去了鬍鬚,她才刪去了‘老’字,稱我‘伯父’,最後叫我‘希齡’。”

1935年2月9日,熊希齡、毛彥文在上海莫爾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新郎藍袍馬褂,容光煥發;新娘戴珠冠,披白紗,著綢緞禮服,穿高跟皮鞋,架金絲眼鏡,姣美非凡。參加婚禮的有吳鐵成、許世英、梅蘭芳、杜月笙、章士釗、劉輔宣等社會名流,貴賓達千人以上。貴賓贈送的喜聯很多,其中不少妙語連珠。如一副喜聯為:“老夫六六,少妻三三,老夫少妻九十九;白髮雙雙,紅顏對對,白髮紅顏眉齊眉。”

版權聲明:“大美湖湘”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目前本平臺尚未實行稿費制,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通過私信進行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投稿/糾錯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