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角 | 國研中心趙昌文、宋紫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提升四大能力

專家視角 | 國研中心趙昌文、宋紫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提升四大能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趙昌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宋紫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專家視角 | 國研中心趙昌文、宋紫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提升四大能力
專家視角 | 國研中心趙昌文、宋紫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提升四大能力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了嚴重威脅,而且還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增加了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難度。總的來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對我們全方位工作和體系化能力建設情況的一次檢視。應該說,我國產業體系總體上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了較好的動員、統籌和突擊能力,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深刻分析並加以認真解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從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出發,總結吸取疫情防控中的經驗和教訓,加強四大能力建設。

第一,提升在日常狀態和應急狀態之間“順暢雙向切換”的能力。

各類嚴峻風險挑戰明顯增多是我們當下面臨的現實環境。在有效應對和化解重大風險挑戰時,需要快速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提供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物資保障的產業體系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支撐,但總的來看,現有產業體系的“冷啟動”能力依然有待加強,突出表現為初期應急預案對困難嚴重程度估計不夠且操作性不夠強等。同時,在應急狀態結束後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也需要體系化能力的支撐,這種能力反過來也會影響我們在應急狀態時的選擇。在這方面,我們仍有很多不足。

還要看到,即使是在日常狀態下,提升更好適應“極值”情況的能力也是產業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也需要在“順暢切換”上下功夫。比如,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特別是近年來“雙11”購物成了新時尚,2011年至2019年僅天貓平臺一家的銷售額就從33.6億元增長到2864億元。這個數字的激增,不僅反映出消費形態的快速變化,更給企業生產組織和營銷方式、物流配送體系、金融支持手段、政府監管方式以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帶來了一系列重大改變甚至挑戰。在這些方面,我國的產業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依然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總之,在日常狀態和應急狀態之間“順暢雙向切換”的能力,對一個國家的現代產業體系而言會越來越重要。為此,要進一步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明晰應急狀態下各方的權責邊界,細化應急徵用及補償等實施細則,以更高的法治化水平來最大限度提高應急響應速度,這同時也有利於提高事後恢復到日常狀態的速度。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預案精細化設計制定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對不同類型和程度的緊急狀態事先準備好相應的一攬子政策儲備。此外,還要分類完善重要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有效引導社會各方積極參與,形成多層次、多主體的儲備體系。

第二,提升實現新產業新業態與傳統產業之間“平穩銜接”的能力。

傳統產業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轉換是必然趨勢,同時也會帶來產業結構、就業結構以及社會結構等一系列重大變化。從工業發展史來看,當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處理好這些社會變革挑戰比處理好技術變革挑戰通常要更為困難,因此也更為重要。

在此次疫情中,一些傳統行業受衝擊較大,而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客觀上加快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速度。從機遇看,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的應用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線消費等一批遠程非接觸式的經濟活動得到了寶貴的試錯機會和發展空間;“零工經濟”等就業形態也得到了更多認可。這正是我國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動的,也堅定了我們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性機遇的信心。與此同時,挑戰也相伴而生,比如,一些傳統行業中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遭遇困難並由此引發就業等問題;存在數字治理體系建設跟不上、亟需界定和規範新的勞動關係等問題。能否處理好挑戰、抓住機遇,都關係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局。

傳統產業向新產業新業態的轉換是無窮盡的,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有能力快速且儘可能平滑地實現這個過程。為此,首先要集中力量落實好“六穩”相關政策,尤其要把“穩就業”放在優先位置,穩固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基礎。其次,要繼續加大對企業研發、技術改造和人力資本投資的支持力度,增強企業競爭力。此外,還要順勢而為抓緊研究制定涵蓋公平競爭、勞動就業、版權保護、算法公平等在內的數字治理規範及體系,確保新產業新業態儘快進入法治化軌道,同時也為處於數字經濟時代的勞動者提供必要和合理的保護。

第三,提升充分調動和有效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積極性的能力。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疫情期間,很多國有企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全力抗擊疫情,有序復工復產,為疫情防控和社會穩定貢獻重要力量;不少民營企業在捐款捐物、發揮專業優勢助力抗擊疫情、組織復產復工、穩定國內產業鏈等方面積極作為;一些在華外資企業也為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必須充分調動和有效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充分調動和有效保護各類經濟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僅是認識上的問題,更是一種重要的實踐能力。為此,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營造良好環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通過實施《外商投資法》《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更好保護在華外資企業的積極性和合法權益,努力打造制度型開放新高地。

第四,提升國內外生產力佈局協同發展的能力。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既要解決好生產力的國內區域佈局問題,也越來越迫切地需要謀劃好生產力的全球佈局問題。我國已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有最大規模的製造業能力和超大規模市場,但從提高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和效率、發展更加穩定經貿關係、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多個維度看,我國在推動國內外生產力佈局協同發展方面還有一些不足,綜合統籌國內外生產力佈局是我們在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中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要看到的是,此次疫情也凸顯了強化海外資源和能力佈局的必要性,統籌國內外生產力佈局需要在兩個市場同時發力。為此,建議在持續改善國內營商環境、吸引高質量外資和高端人才的同時,推動國內企業有方向、有節奏地走出去,同時在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不斷提升海外支持、服務、保障的全方位能力,最終實現國內外生產力佈局的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 深圳市委書記最新調研,一個4000億的產業即將爆發!

  • 鵬城政事 | 深圳市委書記重磅解讀!2020深圳發展的方向和重心定了!

  • 深圳宣佈“新基建”!將全面掀起開發建設熱潮!超萬億政府投資項目計劃來了

  • 鵬城政事 | 重磅!深圳宣佈在深莞邊界開建兩所大學!190平方公里科學城將徹底打通!

  • 人口1000萬的深圳用黑科技抗疫成功:這就是中國城市未來的樣子!

  • 中央最高指示:內部講話全文首次公佈!深圳最新部署來了!超級工程將全面復工

  • 深圳“懸賞”新冠肺炎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可獲億元級獎勵!

  • 《光明日報》頭版:超大城市應急治理的“深圳探索”

  • 鵬城政事 | 深圳宣佈緊急立法!22條,事關超1200萬人、200多萬企業的重大決定來了

  • 重磅!廣東就疫情防控作出特別決定

  • 2020深圳55個機會來了!

  • 一圖讀懂 | 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

  • 鵬城政事 | 激動!深圳一天內啟動3個重大項目!全球領先、國際頂尖的醫療中心來了!

  • 深圳,好在哪裡?

  • 鵬城政事 | 深圳再引進一所大學!超5萬校友已到,與深圳2.1萬億產業發展高度契合!

  • 新華社:大破大立,深圳強攻科研體制“市場化”改革(系列一)

  • 新華社:開創科研管理新範式,裂變創新驅動強能量(系列二)

  • 新華社:歡迎奇思妙想,深圳打造顛覆性技術策源地(系列三)

  • 新華社:扶上馬送一程,深圳讓新經濟跑出加速度(系列四)

  • 新華社:深圳打造創新母體,向“全球智慧孵化器”奮進(系列五)

  • 新華社:深圳打造“高顏值”城市,環境也是生產力(系列六)

專家視角 | 國研中心趙昌文、宋紫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提升四大能力專家視角 | 國研中心趙昌文、宋紫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需提升四大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