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洞庭湖到底有多大?洞庭湖早晚也會和雲夢澤一樣消失

十幾年前,我常常跟著李瓊特別的嗓音,學著唱《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到現在,我都能一口氣將這首歌唱完。

日從家裡出呃!月在家中掛叻!江開千條路呦!網撒萬朵花!

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

現在,八百里洞庭湖只剩下2620平方公里。二十幾年前,才1500平方公里。經過98年的特大洪水之後,痛定思痛,退耕還湖,才恢復到了目前的水平。

1950年初期,洞庭湖大概有4350平方公里,是現在的1.67倍,是1990年代的2.9倍。如果和全盛時期的6000多平方公里比,現在的洞庭湖更是小了很多。

兩千多年來,洞庭湖經歷了巨大的變遷。

先秦時代,荊江北岸有一個雲夢澤。那時候,湘資沅澧四水各自入江。在今天的東洞庭湖的位置,大概有一個湖,應該就是屈原筆下“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洞庭湖。而青草湖、赤沙湖都是獨立的。

後來,雲夢澤慢慢淤積,形成了今天的江漢平原。長江水道往南,洞庭湖逐漸擴大。湘資沅澧入洞庭,不再各自入江。這個過程怎麼說呢?其實就是長江來了之後,在低窪地帶形成了一個大湖泊。

到唐宋時期,雲夢澤進一步淤積,江水不再往北,使得洞庭湖進一步擴大,吞掉了赤沙湖,合併了青草湖,達到全盛時期。所謂的八百里洞庭湖,大概就是這個年代。因為長江和四水來沙量都不算大,所以這時的洞庭湖不僅大,而且比較深。

洞庭湖的大量淤積,是從明朝開始的。

明朝萬曆年間的大學士張居正是荊州人。這個張首輔,為了保他的家鄉,下令開鑿了太平、調絃兩個口,使江水分流注入洞庭湖。因含沙量增多,所以導致湖底開始淤高,湖底淤高使湖泊容積下降,進而又導致湖面擴展,又新擴展出了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這個階段的洞庭湖,已經開始變淺了。

清咸豐同治年間,因洪水太大,荊江又新開了兩個口,即松滋口和藕池口。於是,四口分流的局面正式形成。這四個口,將大量的長江泥沙帶入洞庭湖,並沉積下來,造成洞庭湖更大的淤積,許多地方都成了陸地。

曾有人統計過,前些年,洞庭湖每年淤積泥沙一億噸,長江泥沙佔80%!

到後來,人們進一步圍湖造田,洞庭湖不僅面積急劇下降,水深也急劇減少,洞庭湖的蓄洪能力越來越差。

但大洪水還是照樣來!為了防洪,就不得不建堤垸。堤垸高度不夠時,就往上加。於是,堤垸越來越高,洞庭湖的水位也越來越高!到現在,洞庭湖的水位已經和居民的二樓平齊,成立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湖!

參考雲夢澤的消亡,我們就知道,洞庭湖的消亡是必然的,只是時間早晚的關係。只不過,因為最近150年人類活動加劇,加快了洞庭湖的消亡。

以後,洞庭湖也會和江漢平原一樣,成為河網密佈的大平原。當我們的後人再說起洞庭湖時,只剩下一個名字存在,和當年的雲夢澤一樣。

再有,八百里洞庭湖,也是一個概數,應該不可能真的有10000平方公里甚至更大。6000平方公里左右,這個數據是比較可接受的。

不過,洞庭湖消失之後,可能難以形成新的湖泊,因為長江難再改道了!也沒有那麼大的地方供洪水長期停留而成湖泊。

往後,人工湖泊可能將取代天然湖泊成為長江調蓄的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