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遊之所見,情之所依,歡迎來到“旅遊中看歷史”

,在旅遊中感知世界,在感知中探尋萬物,一起體驗出行中那些放不下的情懷。

乾縣城的人文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兩千多年的先秦時期,據說諸子百家裡的莊子曾在乾縣以北的梁山居住過,可以說乾縣很早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池。乾縣在秦時期就有了明確縣級行政編制,唐時期,因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皇陵——乾陵,身份被抬高,搖身一變成了都城長安的直轄縣,命名奉天縣。歷史變遷,乾縣縣城遺存的文物古蹟,恐怕就剩下這些斷壁頹垣,清朝的城牆遺蹟了。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乾縣城古時候的繁華景象

唐代奉天縣,居帝陵腳下,奉養著上千的守陵將士和守陵署的雜役,雖盛及一時,但滄海桑田,朝代更迭,唐風遺韻早已不復存在。後元,明,清三代皇帝都曾重建和整修過乾縣城牆,所以目前乾縣的城牆遺蹟應屬清代遺存。

唐時期從太宗李世民築“弘文館”興儒學開始,文化之風便翩然而起,當時的奉天縣直屬京都,在文化學習方面定然走在前沿,所以唐時期乾縣就修築了“朝陽書院”供儒生學習。所以乾縣雖遠離都城,但並不是窮鄉僻壤,文化缺失的蠻荒小縣。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乾縣朝陽書院石刻

歷史悠悠,乾坤冉冉,這座文明歷史史冊的城池,只能在古典文獻中找出它昔日輝煌繁榮的影子,現實留給我們追溯歷史的古蹟,就是乾縣城北門旁邊的三段殘缺不全的城牆遺蹟。2017年,陝西乾縣縣委申請建設“奉天故城牆遺址公園”,遺址公園總佔地面積400畝,以保護城牆遺蹟為核心,為市民打造一個可以集休閒娛樂和遺址保護為一體的城市綠地園。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乾縣北門西側城牆

奉天城牆以前外部是有包磚保護的,歷經歲月的洗禮和風雨侵蝕,現在大家看到的城牆已經絲毫沒有往昔的巍巍風姿了。外面的包磚早已不見了蹤影,只剩下被風雨侵蝕得面目全非的土心基礎。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奉天城牆一隅

這張圖片上有一口窯洞,估計是以前附近的居民所建。黃土土層結構比較穩定的,適合挖建窯洞,靠塬或者城牆的百姓大多會建窯居住,八十年代以後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才有所增強,在此之前對城牆造成的破壞是無法挽回的。看著這些千chuang百孔的城牆覺得十分惋惜,這些窯洞會伴著城牆成為新的歷史遺存。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城牆上的窯洞

這是乾縣城牆遺址保留比較完好的一段,周圍種植了花草樹木,豎立起路燈,地面鋪設彩石,整體景觀充滿了現代化氣息,又不失莊重典雅,古樸純淨之美,成了人們休閒納涼,緬懷歷史的好去處。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乾縣故城牆遺址

奉天故城牆遺址公園”建成,給市民提供了一個環境優雅的文化娛樂,休閒健身場所,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城牆遺蹟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不管是年長的老者還是年幼的孩童,當他們走進公園的那一刻,看到那些勉強支撐著的城牆,都會心生敬畏。老人眼裡常會閃爍著過去的崢嶸歲月,而孩子們也會銘記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性。

陝西斥資五千多萬,建400畝的遺址公園,原來是為了保護它

孩子喜歡在公園玩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一樣的旅遊,不一樣的視角,旅遊不只是簡單的眼觀,重要的是用心體會歷史和大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和輝煌見證。旅遊大觀園,文化新體驗,感謝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互動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