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小時29分,票房破1億元,創動畫電影最快破億紀錄;
上映首日,票房破2億元,創國產動畫電影首日票房新紀錄;
上映3天,票房破7億元,創國產動畫電影單週票房紀錄;
上映5天,票房突破10億元,奪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
截至2019.7.31零點,《哪吒之魔童降世》(下稱《哪吒》)票房突破11億元。
《哪吒》背後的資本運作
據貓眼專業版最新預測,《哪吒》總票房有望達到34.31億元,意味著這部電影將突破2016年《瘋狂動物城》創造的國內市場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紀錄(15.3億元),創造國產動畫電影的神話。
《哪吒》由彩條屋影業聯合可可豆動畫製作,導演是80後鬼才導演餃子。出品方包括彩條屋影業、可可豆動畫、十月文化。
在7月13日成都首場超前點映現場,餃子透露了不少關於製作方面的細節。他說,《哪吒》是目前國產動畫電影中參與制作人數最多的——整部電影參與制作的人數高達1600多人,由全國20多家公司一起參與完成。
在《哪吒》電影結束放映後的字幕裡,我們看到了這20多家公司,以及超40家動畫製作相關的公司。
(數據來源:三文娛)
光線傳媒的“神話宇宙”
豆瓣熱評點贊數最高的幾條中,網友評價《哪吒》是“貨真價實的國漫新希望”、“年度最佳影片”、“國產動漫作品前所未有的高潮”。
《哪吒》的火爆口碑很難不令人想到4年前創下9.56億票房佳績的《大聖歸來》。
與《大聖歸來》類似,《哪吒》也取材於中國傳統故事,但在改編上更為大膽。實際上,《大聖歸來》和《哪吒》確實“師出同門”:同一個製作公司十月文化,《哪吒》的主控方光線傳媒旗下彩條屋影業,正是由《大聖歸來》的核心主創組建的。
2015年暑期檔,動畫電影《大聖歸來》上映3日票房破億,在“自來水”澆灌下迅速破圈,最終狂攬9.56 億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超過47萬人給這部動畫電影打出8.3的高分。讓傳統五大影視公司之一的光線傳媒,對國內動畫市場燃起“野心”。
在此之前,光線發行的《賽爾號3》《巴啦啦小魔仙》《秦時明月》等動畫片票房並不理想,票房最高的《秦時明月》也只有6000萬元。因此,對於《大聖歸來》,光線起初持觀望態度。而上映第四天,曾經“看走眼”的投資方光線傳媒,又宣佈投資2000萬元與包括導演田曉鵬在內的《大聖歸來》幾位核心主創成立一家新公司。
2015年10月25日,光線傳媒旗下動畫公司彩條屋正式成立,一口氣公佈了籌備中的22 部作品,投資了橫跨三維動畫、二維動畫、漫畫、遊戲、國外版權的13家動漫公司,擴大矩陣。
2016年,光線擔任聯合出品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上映,製作公司正是光線投資的彼岸天。雖然劇情、人設都有瑕疵,但《大魚海棠》還是獲得了豆瓣6.7分和技術、畫面上的一致好評,接過了《大聖歸來》傳遞來的國漫薪火。
2017年,光線傳媒出品、發行了3部動畫電影。其中,《大護法》《星遊記》口碑良好,院線電影《大護法》討論度熱度高漲,《星遊記》也成為了網絡動漫大電影的先驅。
2018年,光線出品的動漫電影《大世界》獲得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另一部國漫《昨日青空》打著“國內首部青春動畫電影”的噱頭上映,優良的畫質和懷舊的風格也受到肯定。
至此,光線傳媒已帶領國內動漫產業逐漸脫離低齡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更是扛起了國產動畫電影近年來幾乎所有的熱度。
早早入局的光線傳媒拉長了戰線佈局,幾年來始終保持著優質作品的穩定輸出。《哪吒》面世後,彩條屋還有兩部重磅作品:《鳳凰》和《姜子牙》。
頭部動畫電影《哪吒》的發力,對於2018年營收同比下滑19.09%,扣非淨利下滑近162%的光線傳媒來說也很重要。《哪吒》的良好表現,讓光線傳媒股票近一年來首次連續三日收於年線(250日均線)之上,月漲幅達到了22%。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4年時間裡,光線及其投資的公司對於東方風格的動畫電影製作頗有心得,打造“神話宇宙”的意圖也逐漸顯露。
國漫崛起路漫長
回顧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史,雖然發展較為緩慢,但也不乏精品出現。比如第一部大型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第一部彩色寬屏動畫長片《哪吒鬧海》、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和一系列剪紙電影等,曾享譽海外,被視為那個年代的“國漫之光”。
但後來的國產動畫電影大多脫不開低幼化問題,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以來的喜羊羊系列電影和2014年以來的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但從《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開始,國產動畫電影開啟了全年齡段的探索。
“國漫崛起”呼聲乍起,動畫電影項目成批湧現。根據廣電總局公佈的立項數據,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12個月共計有116部動畫電影立項備案;而在《大聖歸來》上映後,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中旬,10個多月有184部動畫電影立項備案。
中國資本的動畫投資,從2015年開始進入高潮。彼時,十月文化的《大聖歸來》拿下9.56億元票房,成為絕對的票房黑馬,從那一年開始至隨後幾年中,資本對於國產動畫的關注度漸熱。
根據艾媒諮詢的統計,2015包括動畫在內的動漫產業投資事件共95起,比上一年近乎翻翻,投資金額35.3億元,比上一年淨增近16億元。隨後兩年中,動漫投資在2017年到達高潮,投資金額69.4億元,投資事件114起。
(數據來源:艾媒諮詢)
政策逐漸給包括動畫在內的整個動漫產業打開綠燈。
2017年2月《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提出要推動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等重點展會市場化,支持原創動漫創作生產和宣傳。2018年5月政府發佈《關於延續動漫產業增值稅政策的通知》,對動漫相關企業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施行“即徵即退”政策。
資本和政策助力下,動畫從業者的創業環境逐漸改善,很多創業者從民居搬入寫字樓、創意產業園。此前,民居是動畫創業的標配,《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的團隊,就起步於北京西四環的一間三室民宅。
資本入局,對動畫作品數量的帶動立竿見影。從2015年開始廣電總局公佈的動畫項目備案數量逐年增加。
儘管如此,國產動畫電影在整個電影市場中仍然處於“邊緣化”的尷尬境地。據拓普數據統計,從2016年到2018年,三年中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分別為13.2億元、13.3億元和15.7億元。迄今為止,《大聖歸來》已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榜首位置上佔據4年,其餘除低幼動畫“熊出沒”系列外,僅有2016年的《大魚海棠》獲得5.65億元票房。2018年,我國國產電影總票房為378.97億元,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為16.85億元,僅佔4.4%。而在發展比較成熟的電影市場,動畫電影票房佔比能夠達到15%~20%。
這背後,“熱錢”湧入帶來的負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大量資本對動畫產品的投入和產出週期預估不足,耐心是奢侈品。另一方面,公司和項目增多,導致行業人才稀釋,這也使整個行業變得浮躁。2017年國產動畫《汽車人總動員》被法院判決為抄襲好萊塢的《賽車總動員》,正是對現實的反應之一。
人才方面,經過多年代工,尤其是對日本動畫的代工,國內動畫行業製作水平已然成型,目前日本漫畫大量中期製作,乃至第一原畫、第二原畫都可由國內公司代工。但即便如此,大量動畫、動漫公司仍然飽受人才流失之苦,除了同行挖角外,遊戲製作公司高薪搶食人才,是動漫公司的主要競爭者。
實際上,動畫創作十分繁瑣。
中期製作中,一般情況下動畫每秒24幀需要繪製8張,特殊情況下,尤其在大銀幕動畫的製作中,為保證成片質量最高需要繪製24張,這意味著時長一小時的動畫創作,需要動畫師8.6萬張以上的創作。
後期製作更是費時費力,《大聖歸來》製作中,製作團隊設計了90個以上的場景,這導致每幀畫面在後期甚至需要12小時的渲染時間。
按照官方說法,《大聖歸來》共耗時8年,其中僅製作週期就長達4年。繁瑣的創作週期後,即便是上映的作品,收成也難以保障。三年之中,票房過億的大銀幕動畫數量寥寥。2018年僅有五部票房過億的動畫作品,其中成人向的動畫僅有《風語咒》一部。
此外,無論是番劇還是動畫電影,回報週期漫長,公司幾乎不能等待一個項目回本後再開始下一個。而動畫創業者,往往不能依賴自有資金實現運轉,這對於投資人的決心和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熱錢”難以立足。
資本的熱情沒能持續太久,2018年開始,動漫產業投資數量及金額銳減。根據IT桔子的統計,2019年前6個月中,僅有15家動漫公司獲得融資。
一方面,資本隨行就市,影視行業整體的不景氣,同樣拖累投資者對於動漫產業的信心。另一方面,動畫項目製作週期長,對投資者而言,較長的財務回報週期變得不能忍受。
行業內目前能保障每年穩定有一部大銀幕作品的動畫公司僅有追光動畫一家。
然而,該公司的發展軌跡並不順暢,2013年成立後,直到2016年才推出首作《小門神》,最終票房7900萬元,相比之下該片投資過億。2017年推出《阿唐奇遇》總票房僅3000萬,2018年推出《貓與桃花源》票房僅2200萬,兩部影片同樣投資過億。直至2019年,作品《白蛇:緣起》終於獲得市場認可,公司和團隊共同經歷5年磨礪後,追光動畫方才找尋到合適的方向。
更為關鍵的是,除財務投資,動畫公司更需要投資方的戰略配合。
由於起家自代工,大部分動畫公司長於製作,但在電影宣發等下游業務上缺少資源積累。事實上,“宣發不給力”,一直是大多屬於國產動畫電影的通病。
此前,《大聖歸來》就是因為可投入的宣發資源較少,首映排片僅7.3%,不得不依靠從點映到首映的口碑發酵,逐漸獲得排片量增加。此外,“含著金鑰匙”出身的追光動畫,包括《白蛇:緣起》在內的多個項目也都是依靠“自來水”回暖。
對於有傳統影視行業背書的“戰略投資者”而言,這一問題則能夠得到緩解。《哪吒》之所以能在三天首映中獲得過7億的票房,光線的宣發背書功不可沒,其首映當天即獲得32%的拍片佔比。
能“背動”動畫創業的資本不多。好消息是,經過數輪淘汰之後,熱錢退場,公司洗牌,但同時戰略投資者仍然留下,資源也開始向頭部動畫公司集中。
根據IT桔子統計,2019年上半年動漫產業僅有15起投資,但壹娛觀察記者梳理發現,投資總金額約為11.26億元,平均單個項目獲得融資7500萬元。相比之下,在動漫產業投資最火熱的2017年,總計114起投資事件中,平均單個項目的獲得融資僅有約6000萬元。
此外,投資方逐漸迴歸行業資本,資本質量提高。15起投資中,騰訊3起,嗶哩嗶哩2起,另外還有阿里、華僑城、閱文集團等活躍的投資者,資方背景均為動漫產業上下游關聯方,這意味著行業投資更為專業理性,能給予創業者更多配套資源的幫助。
中國動漫在市場整體成熟度上,與歐美和日本動漫相比確實還存在著一定差距。但中國動畫市場處於上升期的大趨勢是不會變的,隨著市場規範化的調整,擠出了前些年的一些急功近利的泡沫。
從2015年動漫投資進入高潮至今已過去4年時間,按照平均的產出週期計算,行業期待國產動畫電影的產出逐步進入高潮。對於動畫行業而言,《哪吒》的雙豐收,或許只是一個序幕,雖然漫長,但國產動畫有望迎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文中圖片皆來自於網絡;
文中數據皆來自於網絡;
參考文獻:
[1]投資界《豆瓣8.7分,爆紅:兩天半票房破5億,“我命由我不由天”》;
[2]娛樂資本論《十一年大史記:逆天改命的國產動畫》;
[3]壹娛觀察《火了背後,國產動畫不只是缺錢》;
[4]鏡像娛樂《2天4億連破紀錄!國產動畫電影背後都有哪些大佬在撐腰?》
[5]三文娛《上映4天票房近9億,我們找出了背後的這70家公司》
(如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