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數量對比

在中國重回巔峰的征途上,眼睛不能只看到前方的超級霸主美國,還要注意後方追趕的近鄰印度。此篇文章,將盤點兩國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的獲獎人次。

首先大致看看各科技大國獲獎人數排名(只統計物理、化學、生理醫學三個自然科學獎項),截止2018年美國共有259人獲獎,佔據絕大多數;老牌強國英國82人;德國70人;法國35人;日本23人。

印度獲獎名單:

名單將印度人、海外印度人、印度出生者或定居於印度的都計算在內,共有5人。

獲獎年份 姓名 獎項 獲獎時公民權/與印度的關係

1、1902年 羅納德·羅斯 醫學或生理學 英國,出生於英屬印度

2、1930年 錢德拉塞卡拉·拉曼 物理學 印度

3、1968年 哈爾·葛賓·科拉納 醫學或生理學 美國,前印度籍,1966年取得美國公民權

4、1983年 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 物理學 美國,出生於英屬印度

5、2009年 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 化學 英國,海外印度裔

中國獲獎名單

名單同樣將中國人、華人、海外華裔等計算在內,共有9人。

1、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3、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4、李遠哲:1936年生於臺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獲化學獎

5、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6、崔 琦: 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

7、錢永健:1952年出生於紐約,美國華裔化學家,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8、高 錕:1933年生於中國上海,英國華裔科學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9、屠呦呦:1930年生於中國浙江,中國國籍,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結果中國比印度多了4個人,雙方都為人類基礎科學做出了貢獻。

本國培養的獲獎人次還較少,不過隨著我國科學氛圍好轉,科研投入大量增加,論文發表數量也不斷增加,雖然有一些這那樣的問題,但相信量變一定能引發質變,我國自己的諾貝爾獎也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到來。

另附我國近年來有望獲獎的諾獎級成果

1、2013年,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組成的實驗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科學》雜誌於2013年3月14日在線發表這一研究成果。

2、2015年,《自然》雜誌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等人的文章《單個光子的多個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