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為了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在孩子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引導寶寶開始獨立做一些"家務",例如把球球放在框裡。通過做家務,能很好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有些家長過於寵溺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這個也不讓做,那個也不讓做,導致小孩子到六七歲還不具備自理能力,不會自己穿衣吃飯,依賴性非常強。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明明是家裡唯一的男孫,自小奶奶爺爺捧在手心裡,什麼都不讓做,只管吃喝玩樂,現在六歲了,還要爺爺餵飯吃,出門爺爺還要幫他穿鞋,媽媽有時候叫他幫忙提點東西,都是很反感反駁說他不會。如果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備,談何將來如何在社會中獨當一面,將來很可能會淪為"啃老一族"。

那麼孩子到多大可以做家務呢?怎樣才能讓孩子不反感做家務呢?做家務是要不要給孩子"物質"的獎勵呢?

當孩子已經習慣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時候,要求孩子幫忙做家務,是十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尤其是強制性要求。引導孩子做家務,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當寶寶開始有思考意識的時候,就可以慢慢通過一些簡單的活動引導,像是簡單收拾玩具。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比較科學的孩子做家務的時間表。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1、9-24個月 在這個年紀的孩子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弱小的,家長們可以適當的讓孩子把玩具放到桌子上,也可以跟孩子玩扔皮球什麼之類的,讓孩子吧球球放到框裡,讓孩子有一些習慣,不要讓孩子不運動。

2、2-3歲 孩子到了這個時候,行動能力就明顯的比以前強了,可以讓孩子幫忙拿拖鞋了,拿衣服之類的,孩子的玩具,讓孩子自己放到盒子裡。

3、3-4歲 這個時候可以讓孩子學著自己去上廁所,嘗試著自己穿衣服穿鞋,還可以讓孩子洗一下自己的襪子呀等小物件,學會將自己的玩具收拾好。

4、4-5歲 飯前幫忙準備碗筷,飯後幫忙把餐具收回廚房;學習疊衣服,並掛回衣櫃;自己預備第下一天要換的衣服。

5、5-6歲 起床後要自己整理床鋪;自己收拾上幼兒園的書包和文具。

6、6-7歲 能自己簡單整理房間;能自己準備書包和文具;能在父母幫助下洗碗盤。

7、7-12歲 能簡單地做飯;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能自己整理書櫃和衣櫥;能幫父母洗車擦地。

為了不讓孩子不反感做家務,除了從小開始培養,家長還要謹記做家務只是鍛鍊孩子獨立能力,重要的是過程,結果是其次的,要讓孩子在過程中慢慢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果一時半會沒有做好,也不要一味批評嫌棄。做家務的真正意義在於逐漸養成幫忙的習慣,至於是否能夠把家務活幹完則並不那麼重要。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這幾句話不要說出口,會打擊小孩的自信心和引起強烈的反感。

"你看你,做事這麼慢,我有這時間早做好了"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孩子做事節奏慢,基本上是每個孩子會有的狀態。這種"慢"的狀態,明顯和大人"快"的狀態不同,因為孩子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還處於生疏和試探的過程,當然也有恐懼做不好的心理,所以才會慢。

大人之所以覺得孩子做事很慢,那是因為習慣了自己的快。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很忌諱的一件事就是監督或數落孩子的速度,比如:"你看你,做事這麼慢,我有這時間早做好了"。

大人催孩子做家務做快一點,雖然看上去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句話一旦說出口,就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大人本身的優越感,暗示著孩子不行。孩子自信心會因此受到打擊。

"別人家孩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記得很清楚,有一次去親戚家看見她家的孩子小小年齡就在廚房幫忙。可能是因為孩子是從外面被叫回來做家務的,還沒有玩盡興,所以難免有一點不開心。

這時候,親戚就開始數落孩子了"別人家孩子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自己會做飯了,哪像你讓幫忙洗個菜就抱怨。"

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一定不要拿別人家孩子怎麼樣,去指責孩子。你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會讓他做家務、怎麼樣才能做好、誇孩子的進步等等,目的在於鼓勵孩子用心做或者下次做得更好,而不是用情緒去指責孩子。 不然他會有一肚子怒氣,還會覺得自己也許做家務真的不行。那麼肯定會影響之後他做家務心情。孩子今後做家務,可能會處於一個自暴自棄,沒有自信的狀態。

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都不會,笨手笨腳的。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孩子做家務,正處於摸索探索階段,有時候難免會打碎一些傢俱或者做的不夠好,這並不代表孩子的能力差,或者"做不了",如果家長開口就說"孩子做不好,"或者認為孩子很笨,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情緒,不敢嘗試新事物,很容易造成做事畏手畏腳。

家長們要讓孩子做家務,一定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數,讓孩子做家務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希望孩子以後更獨立、更自信,就要在教他做家務的時候,提升他的自信心,千萬別說太多指責他的話,不然他只會牴觸做家務,或者因此變得沒有自信。

那麼可不可以通過"物質"獎勵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呢?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心理學裡有一個內在激勵和外在激勵之說,強化外在激勵(如金錢或禮物)會慢慢削弱孩子內在的動力,讓孩子忽視做這件事的真正理由,所以這種方式短期有效,長期有害。

相反,如果能讓孩子在勞動本身中收穫快樂、收穫成就感、收穫自信,那才是理想的狀態。

如果一味只會用"物質"來誘引小孩子做家務,會讓小孩子會要求做一件家務就一定要有"物質獎勵"甚至會要求家長"加碼",更嚴重的是在沒有任何"物質"利益的驅動下,家長會完全無法叫小孩做家務。家長一定要強調做家務所獲得"精神獎勵"是遠遠高於"物質獎勵",家長對孩子做家務行為的肯定能很好樹立孩子良好的自信心。決不能為了省事就用"物質"獎勵來促進孩子做家務。

美國名師雷夫老師認為:"小孩子做家務事就給零用錢固然很好,畢竟我們的資本主義就是這麼運作的——用工作賺取報酬。但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學校教育更多的是傳授知識,當孩子在學校犯錯時,老師還是會"邀請"他的父母來學校。所以一個家庭的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 有一個成語叫"樂於助人" 幫助他人是件很快樂的事。隨時隨地去關心身邊的人,隨時隨刻去關心自己的家人。 孩子為父母分擔辛苦是內在的動力,只要有父母的感謝和尊重,他們還是會感覺到幸福。家庭教育需要積極方向,更好的瞭解孩子。 父母要正確看待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對於孩子的勞動成果要及時做出回應,加強他們主動性的意識。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做家務,要從小抓起,從能做的事情開始做,如果孩子比較調皮,可以通過讓孩子感興趣的模式讓他參與家務,例如"比賽"的模式。無論孩子做的結果怎麼樣,哪怕不小心摔壞了碗筷,家長也不要急於批評,要指出問題所在的同時要肯定孩子的勞動成果。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活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