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還是不學?

英語,學還是不學?

近日,浙大教授鄭強呼籲把英語踢出高考,究竟該不該?

我們初中都學過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後一課》。這篇課文裡有個悲傷痛苦的韓麥爾先生,這位先生為何悲傷痛苦?就是因為讓小弗朗士這些學生被迫學習德語。都知道,被迫學習他國語言是被殖民的標誌。只有戰敗國才會被強迫學習。而語言又有種天生的魔力,會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學習新的語言會讓你更多的去認同別人的思維,而淡忘自身的文明和三觀。

英語,學還是不學?

語言是一種歷史文化基因,他國的語言,會破壞孩子的這種基因,會喪失一個孩子的民族認同感,喪失孩子對本民族的文化自信。高中可學英語,做為選修可以。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前中國國力已經強大到可以傲立在世界之巔,但仍頻頻曝出那麼多跪舔西方世界讓人憤慨的奴才!這就是我們多年來把英語當做必修課的後遺症!學習語言就必須認同語言中的哲學、道理和思維方式,否則很難學好,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人家的一切都對,自己原本的一切都不對。

除此之外,如今人工智能和同聲翻譯快速發展,未來無論是閱讀、寫作還是交流溝通,都可以用設備來代替實現秒翻。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已經不存在任何障礙。很多圍繞翻譯工作的人員也面臨著轉型和失業。

因此,無論從我們自身文明的發展還是個人前途的發展,用大量的時間,耗大量的精力,花大量的投入,以必修的方式去學習英語絕對是不值得的!

英語,學還是不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