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想學習寫作,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方法。

我起步的時候也遇到過這個問題,於是看了很多寫作有關的書籍,文章,還有付費課程。

但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不接地氣。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那些大牛作者基本都是從小喜歡讀書,很多人中學就開始寫作,而且畢業之後還從事了多年的文字工作。

但我可沒這底蘊,不怕你笑話,從中學開始我就是學渣一枚,一直到大學才讀了一些書。

寫作起步就更晚了,今年6月才寫了第一篇文章。

這些大神給出的方法雖好,但只適用於有一定基礎的人。

對於我這種沒什麼積澱的人來說,基本用不上……

他們的方法就像《倚天屠龍記》裡的「乾坤大挪移」,雖然厲害,但卻需要有很深的「心法」作為支撐。否則不但發揮不出威力,還會走火入魔。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學習寫作的經歷,幫你解決 4 個小白寫作路上會遇到的問題:

1、如何積累大量合適的案例素材?

2、寫了幾篇發現儲備掏空了怎麼辦?

3、每天上班,怎麼才能抽出時間寫作?

4、寫作中途想放棄,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下面我們就一一來看。

一、如何積累大量合適的素材?

一篇文章就像一個人,其中選題是靈魂,框架是骨骼,而素材就是血肉。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

選題定好了,框架搭完了,觀點也明確了,但卻不知道該往裡填充什麼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合適的素材,你乾著急也沒用。那我們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呢?

建立自己的素材庫。

曾經聽過一次國內頂尖大號的分享會,其中有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們寫任何一篇文章大概都有2~3萬字的素材,然後從中挑選出最契合的一小部分,最後產出的文章只有3000字。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這個大號篇篇10萬+的背後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辛苦。

但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情況往往是:

想寫3000字的文章,卻只有1000字的素材, 剩下的就東拼西湊,最後的質量可想而知。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那該如何建立自己的素材庫呢?

我之前記筆記的時候,走過很多彎路。

比如最初記在一起,後來又分為金句庫,案例庫……

倒是記了很多東西,但當你寫關於某個主題的文章時,就會發現這些素材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找起來的難度不亞於大海撈針,基本是別想了。

試了很多方法之後,我覺得這個方法比較好:

主題筆記法。

也就是按照素材的主題來分類記錄,你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不過收集素材可不是把東西丟進文件夾就完事兒了,想要真正起到作用,你應該在素材下面,簡單記錄一下當時的想法。

比如說我看到一句話:

所有去處,皆有來路。

我當時記下這句話的時候,在下面寫道:

人們往往會盯著牛人的風光,卻很少有人關注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現在的。但恰恰是他那些灰暗的日子,才造就了現在的光明。

案例:很多人都知道「檯球神童丁俊暉」,13歲獲得亞洲邀請賽季軍,18歲就獲得英國錦標賽冠軍。

但有多少人知道,他從8歲開始練習檯球。自從初一輟學後,每天平均練習10小時,冠軍背後,是長達1.75萬小時的訓練。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那這些素材從哪裡收集呢?

1、從學習中積累素材

每一個想要長期寫作的人,都需要高強度輸入。目前最常規也最高效的手段,仍然是讀書。

書中的一些案例,金句,都可以放進你的素材庫。

這裡要提醒一點,除了記錄案例之外,還要把來源記好,不管是鏈接,還是書籍的頁碼都可以放在後面,以便後期需要的時候尋找。

此外,你還可以從公開課收集素材,一些TED演講,名校公開課都會讓你受益匪淺。

下面是幾個很棒的公開課推薦,可以去「網易公開課」查找資源:

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

哈佛大學公開課:領袖心理學

耶魯大學公開課:哲學

耶魯大學公開課:死亡

耶魯大學公開課:博弈論

耶魯大學公開課:心理學導論

斯坦福大學公開課:經濟學

牛津大學公開課:哲學概論

杜克大學公開課:怪誕行為學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2、從影視劇中積累素材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很有哲理的影視劇截圖,就像下面這張: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平時我們在看劇的時候也可以把觸動到你的話截圖,要知道一件事:

人的情緒是共通的,打動你的一般也可以打動別人。

比如說我比較喜歡看《圓桌派》,不僅是截圖,還會拿著小本本記錄,裡面的嘉賓金句頻出,而且還會給你提供很多思考問題的角度。

你都可以記錄下來作為以後寫作的素材。

筆記軟件方面,推薦「有道雲筆記」和「石墨文檔」。

這兩個都可以全平臺同步,而且免費版本也足夠用了。

另一個可以高效利用的工具就是「微信收藏夾」。只不過你在點擊收藏的時候需要多一個步驟,就是打標籤。

比如這篇文章,你可以收藏之後,打上「寫作方法」的標籤,這樣你在日後寫關於這類文章的時候,直接輸入關鍵詞就可以檢索出來。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二、寫了幾篇發現儲備掏空了怎麼辦?

我寫了兩三篇之後就發現自己後勁不足,感覺那點兒存貨已經被榨乾了。

但讀書又是個長期工作,一時半會兒也補不起來。咱也沒有那麼多人生經歷可以挖掘,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網上有大量的素材,你根本無需擔心存貨不足,關鍵看你是否會用。

俗話說的好: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你想寫的這個選題,一般都會有很多人寫過,當你不知道該如何下筆時,可以先去看看其他人的角度。

這可不是讓你去抄襲啊,咱們做人還是要有底線的……

一篇文章的核心價值在於思考,看別人的文章,是為了讓你瞭解多元的視角,從而形成你的觀點,並找到合適的案例。

這個時候需要用到的就是「關鍵詞搜索」。

比如你想學寫作,就可以用「寫作方法」這個關鍵詞去「全平臺檢索」。

提到搜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百度,但對於寫文章而言,百度還真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你可以試試這 3 個平臺:

1、微信搜索

微信公眾號自誕生以來,沉澱了大量的優質文章。但由於傳播的時效性,以及其封閉性,大多數文章你是看不到的。

這時候就可以用微信頂部的搜索框進行搜索,不僅能搜到文章,還可以搜到相關的視頻,書籍,以及朋友圈人們發佈過的內容。

另一個可以搜到公眾號文章的渠道就是「搜狗」,同樣用關鍵詞就可以檢索出相應的公眾號文章。

2、知乎搜索

知乎最大的優勢就只專業。雖然現在有很多「人在美國,剛下飛機……」之類的「知乎體」。

但總體來說,知乎的質量還是不錯的。經常可以看到各個領域的大牛來回答問題。

如果你寫文章的時候,想要對一個問題進行較為深入和專業的討論,就可以用到知乎。

3、頭條搜索

近來頭條投入重金扶持優質創作者,開始在內容質量上發力,成效顯著。

越來越多的優質創作者入駐頭條,內容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

尤其是「精選」頻道,有大量「青雲計劃」獲獎內容,可以作為主要參考內容。

除此之外,頭條的優勢在於你可以搜索不同類型的素材,包括圖片,問答等等。

通過搜索,你可以在自己儲備不足的情況下,迅速充電,找到需要的素材。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三、每天上班,怎麼抽時間寫作?

1、拆分文章,利用碎片時間

我們寫文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會分為這幾個步驟:

定選題,找素材,列大綱,寫初稿,修改定稿,排版發佈。

這樣拆分之後,一篇文章就變成了獨立的模塊,你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去逐一完成。

比如說你想三天寫一篇文章,那就可以這樣安排:

  • 第1天,定選題,找素材,列大綱。
  • 第2天,根據大綱和素材,寫初稿。
  • 第3天,修改定稿,排版發佈。

其中寫初稿,還可以繼續拆分:

就像這篇文章,就可以拆分為4個部分來寫,每次只寫其中的一個小節。

只要有大綱,你就不用擔心跑題,或者中途被打斷後接不上。

這種寫作方法,就像搭積木,不需要一次成型,只要每次往上搭一塊就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是利用碎片時間,那就要有相應的工具,這裡推薦一個:

訊飛語記。

我們用鍵盤打字,一分鐘60個就已經很快了,但說話大概是一分鐘200字。

而且訊飛的識別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你可以口述完成初稿,後期慢慢進行修改。

這種方法效率要比用手機打字高的多,我已經幫你測試了,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80%都是用訊飛語記完成的。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2、早起,利用整段時間。

大多數朋友晚上都沒有時間,即使有也會覺得很累,只想刷會兒手機睡覺,基本不可能用來寫作。

但早晨不一樣,不僅精力充沛,還是一天中少有的不會被打擾的時間。

比如說你每天8點出門,就可以6點起床寫作,每天能有一個多小時的寫作時間就已經很奢侈了。

很多朋友看到這裡,就開始搖頭了,覺得不可能。

每天休息時間本來就不多,早起是不可能的,想都不要想。但你有沒有想過,為啥起不來?

還不是因為你熬夜爆肝!

加班工作咱就不說了,畢竟大家都是要恰飯的。

但你捫心自問,有多少熬夜的日子是在學習工作?

極少吧,大多都用來刷微博,追劇,玩遊戲了。

早起就會倒逼你早睡,熬夜並不會犧牲你的休息時間,只會減少你的娛樂時間。

我現在幾乎每天晚上10點左右睡覺,很多朋友都嘲笑我是老年人作息。但這樣換來的是早晨兩小時高效的時光,值!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四、中途想放棄,該如何調整心態?

幾乎每個寫作的人都會遇到「黑暗期」,用著名的馬雲語錄來講就是: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見不著後天的太陽。

寫作之路也是一樣,旁觀者看到的只是路上的鮮花,但鮮花之下,卻佈滿荊棘,只有在路上的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苦楚。

有幾句話和你分享:

1、不要渴望速成

現在人們學一樣東西,總是渴望速成。但寫作,還真不能速成。

知名自媒體人「粥左羅」曾在一篇文章裡寫到,很多人問他問啥能輕輕鬆鬆寫一篇幾千字的文章。

於是他拍了一張電腦鍵盤的照片,並配文:

過去3年,我用這個鍵盤敲下了200萬字,鍵帽都磨得掉了皮。

另外,如果有誰說他輕鬆寫幾千字,如果不是文章太水,那一定是在吹牛。

即使是現在,我寫一篇文章,都得打磨半天。

我們看到的每一個佩服的作者背後,都是數年如一日的積累和輸出。

比如說六神磊磊,大多數人只知道他的文章篇篇10萬+,頭條廣告數十萬。

但你更應該知道的是,他曾是新華社重慶分社的資深記者,一干就是8年,擁有深厚的寫作功底,並深諳傳播規律。

所謂的一夜成名,不過是厚積薄發的另一個叫法罷了。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2、做好捨棄的準備

你每天的空閒時間只有那幾個小時,選擇了寫作,就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

欲行長路,先入窄門。

就拿我來說吧,自從開始寫作,業餘生活就變得比較單一,大多數時間都用來讀書,看課程,記筆記。

從前咱也是一網癮少年,但現在不刷微博,不追劇,不玩遊戲……基本戒掉了娛樂,過著在外人看來「苦行僧」的生活。

我曾為了一篇文章,從晚上9點多開始收集素材,到凌晨4點多才寫完。

這就是需要付出的代價,你覺得自己願意捨棄舒服的生活,為了看不見的未來而付出嗎?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尾聲

寫作就像燒水,但這壺水沒有溫度計,在燒開之前,誰都看不出什麼明顯的反應。

你能做的,只是不停的加熱,一直要到了沸點,才會看到質的變化,因此大多數人燒了一半就離開了。

你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時間會幫你幹掉99%的競爭對手。

哪怕前路漆黑,但天總會亮的……

寫作路上我踩過的那些坑,希望你別再掉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