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子有方:別讓“無條件的愛”替代了“有條件的教育”

愛子有方:別讓“無條件的愛”替代了“有條件的教育”

1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一個“父母無條件愛”的時代,給孩子早早買車買房這種“計深遠”的事更是不足為奇。

前段時間,一則“大學生為換零錢賤賣房子”的新聞上了熱搜,網友紛紛譴責,真是“熊孩子”敗到家了。

簡單回顧,事情是這樣的,江蘇21歲的大學生小鄭,因為覺得父母給的零花錢不夠用,於是,動起了賣房的歪腦筋。

他隱瞞年齡,聲稱母親病重急用錢,將父母買給自己的一套,市場估值550萬的房子,轉手320萬賣了出去。

更瘋狂的是,他將到手的五萬定金一週內揮霍一空。

事後,小鄭心裡覺得不妥,於是告訴了父親,父親當然不同意賣。

但基於買家沒有欺詐、脅迫等行為,而與之相反,小鄭卻故意編造年齡、謊稱母親生病來出售房屋,法院判定買賣合同生效。

事件最終以下家妥協讓步收尾,房子以評估機構認定價465萬元成交。

看到這裡,不禁讓人感慨,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現在的孩子物質條件是有了,但明顯精神上匱乏。

缺少零花錢,不去想辦法節省開支或者打工增加收入,反而只圖自己一時私慾,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

說到底,是價值感的缺失。

父母愛孩子沒錯,但這種物質上無條件的愛只能幫助孩子找到安全感,卻無法幫孩子建立價值感。

愛子有方:別讓“無條件的愛”替代了“有條件的教育”

一個人只能享受和他匹配的東西,得到一件東西的最好方式,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配得上它,這才是價值感的最大體現。

2

電影《安生與七月》裡面的安生,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和價值感的人。

電影中有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淋了雨的安生去七月家吃飯,七月的媽媽早早為她們放好了熱水,準備好換洗的衣服。

隨後,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包子,還有熱情洋溢的笑臉,這是安生以前從未體驗到的。

當聽說吃完飯要送她回家時,安生低頭說:“我爸爸死了,我媽媽出差,不在家。”

不願離開的情緒溢於言表,而她和母親之間的關係似乎只有疏離和仇恨。

沒有源自家庭的滋養教導,安生從小性格叛逆桀驁,個性又乖張。

因為母親從小忽略對她的教育,安生的價值感只停留在我想出去看看,她沒有遠大的人生追求。

中考失敗後,她上了技校,後來做過髮型師,在酒吧呆過,賣過房子……做過很多職業,只為了生存下去。

可以說,她的前半生都是在顛沛流離,居無定所中度過。

影片放到最後,安生參加了學習班,可以看得出她在努力學習,讓自己適應社會,以前落下的她都在一點一點彌補。

所幸,最終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阿德勒認為人終其一生在尋找的兩樣東西,一種是歸屬感,另一種是價值感。

歸屬感來自於父母的愛,而價值感來自能力的提升,能力的提升需要通過教育來實現。

正因為缺少了有條件的教育,安生的價值感直到她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半生後,才通過自主學習,慢慢建立。

愛子有方:別讓“無條件的愛”替代了“有條件的教育”

3

知乎上有個問題是“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

有個網友的答案獲得了高贊。

網友說,自己小時候學習能力特別差,學什麼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

小學學的東西都很簡單,很多同學都有考滿分的經歷,但她從來沒有過,甚至很多時候,她都是班裡被老師留下來寫作業的那個人。

雖然考試成績很不好,但每次回家,媽媽從來都沒有責罵過她。

媽媽會說:沒事,考的不錯,下次不要錯就好。

她甚至都懷疑自己的智商,她問媽媽,是不是自己真的很笨。

媽媽說:“你知道嗎?鍋越大,水燒開就越慢,他們的鍋小,所以很快就開了,但你的鍋大,得慢慢開。你現在可能不如別人,但你以後會比別人做的更好!”

正是因為母親持續的鼓勵,她一直堅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做得更好。

高考結束後,她如願考進了人大。

教育是有條件的,也許是一個小小的鼓勵,也許是一個肯定的眼神,也許是父母不經意的一句話。

它向我們傳達:你把事情做好,我會肯定你,這件事你學會了,我會回應你,這就是教育的條件啊。

愛孩子,卻沒有良好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個沒有技術,但充滿愛心的外科醫生,難以做到藥到病除。

愛子有方:別讓“無條件的愛”替代了“有條件的教育”

4

娛樂圈裡黃磊教育孩子的方式一度受到好評。

在一次採訪中,黃磊被問道:“多多一直是一個很乖,學什麼都非常積極的孩子嗎?”

黃磊說:“還算乖,但畢竟是個孩子,有時候也會鬧情緒,比如練琴。”

“那你會罵她嗎?會逼著她練琴嗎?”

“不會,但我會引導她,比如誇她,讓她教我,或者陪練,這樣會增加她的自信心和興趣。我覺得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一定要有相同的觀點和立場,孩子有問題,就一起批評教育,有閃光點,就應該一起表揚。”

表示非常贊同,做的好就肯定,做的不好就批評,這是對教育最好的解釋了。

正因為有條件的教育,才使得孩子從小建立了正確價值感,知道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不對。

愛子有方:別讓“無條件的愛”替代了“有條件的教育”

就像樊登在講書時說道,愛和教育是兩碼事,孩子做的好或不好,能不能學會,父母愛孩子這件事都不會改變,但教育卻是不一樣的,及時肯定或否定,孩子的價值感才能提升。

無條件的愛加上有條件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既找到歸屬感,同時,又能找到價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